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的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先讲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先讲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上。

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讲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2、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问题。

在进位中,先讲不连续进位的,再讲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

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讲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以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

第1课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1、例2、练习十二1~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讲解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游乐园里也有我们的数学,看看这张游乐园的照片,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56页情境图)生:我知道了游乐园各种项目的价格。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有关的乘法口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课件出示例1)生: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

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

生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师:引导学生推想:200×3、×3得多少?(200×3=600,200就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3=6000,表示2个千,2个千乘3等于6个千,就是6000)2、教学例2.师:先看题,说说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课件出示例2)生:坐过山车每人12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

师:你怎样理解题意?该怎么解答?生:每人12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2×3.师:该怎样计算呢?跟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生:我是借助摆小棒算出来的,先在第一行摆1捆和2根小棒表示每人12元钱,然后在第二行、第三行分别这样摆小棒,这样就表示出了3人需要的钱数。

这时整捆的小棒数就是3捆,1捆表示1个10,3捆就是10×3=30(根),单根的小棒数是每行2根,3行就是2×3=6(根),所以一共就是30+3=36(根),也就是说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12×3=36(元)。

多给学生机会练习叙述思考过程,只要合理就要给与表扬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2题引导学生进行题意理解和分析:一辆三轮车90元,4辆就是90×4.指名学生回答:90×4=360(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口算乘法20×3=60 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12×3=36 想:10×3=302×3=630+6=362、练习十二(4~11题)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第4-11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口算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口算。

(出示口算卡)10×7 200×6 40×6 20×9 3000×5500×5 400×8 60×9 700×8 ×3你能说说在计算这些题目时,怎样算最简便吗?2、指名学生口答教材第58页练习十二第4题。

二、基础练习(1)明白要求什么?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

(2)分析:一筒羽毛球12只,4筒就是12×4;一只羽毛球3元,一筒共12×3.(3)学生独立解答,全班订正。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7题。

开火车口答。

4、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8题。

先让学生弄清楚谁更快,是几个几呢?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9题。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一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6、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0题。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7、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再计算。

教育学生平时要节俭,能够积攒下很多钱。

3、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60页例1、练习十三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

6×2 4×2 20×3 40×2300×2 20×4 50+7 6+40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方法二:画图,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三:连加。

12+12+12=36.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方法五:拆数。

①9×3=27,3×3=9,27+9=36②8×3=24,4×3=12,24+12=36③7×3=21,5×3=15,21+15=36④6×3=18,6×3=18,18+18=36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

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

教师板书并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

教师再次板书:1 2 ……因数×3 ……因数3 6 ……积可以请学生再说一说乘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1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