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次解释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请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2.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应。
3.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能以社会上工人的形式进行反映。
4.感觉: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心理技能训练训练: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
6.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情形象的反映。
7.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动机:使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9.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原因解释。
10.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人物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
1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13.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反应。
14.心理健康: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从社会上公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能进行积极的反抗。
15.心理技能训练:有生的,有计划地对训练有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填空题1.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包括心理、体能、技术、战术。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的心理实验室。
3.传统的四分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5.情绪的两极性是指增力性,和减力性。
6.注意是指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行为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物桑代克的核心理论是联结。
1.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联结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规律: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根据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程度,一般把它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5.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6.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
7.动机产生的条件是:需要、诱因。
8.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9.技能形成的途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10.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
1.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的心理实验室。
3.传统的四分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马斯洛。
5.情绪的两极性是指增力性和减力性。
6.注意是指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行为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物桑代克的核心理论是联结。
8. 归因是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原因的认知与评价。
9. 放松训练是从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10.表象的两个特征是直接性、概括性。
三、判断题1.已经掌握的技能,对正在学习的技能起阻碍作用,称之为干扰。
(√)2.性格无好坏之分,气质有好坏之分。
(×)3.动机是个性心理特征中重要组成部分。
(×)4.所有心理训练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注意力集中问题。
(√)5.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后,可脱离大脑皮层的控制。
(×)1.性格的形成,先天是基础,后天是关键。
(√)2.心理学家罗森达尔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出于缺乏营养条件。
(×)4.运动员的个性差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5.心理训练的放松要求由紧到松,以便获得明显的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感觉。
(√)1.技能练习中,间时练习优于集中练习。
(√)2.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无好坏之分。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是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4.智商的高低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影响非常明显。
(×)5.能力是个性心理倾向性中重要组成部分。
(×)四、单选1.第一个运动员心理学实验室于1925年建立,它的创始人是:【 B格里菲斯】2.运动技能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 C高原现象】3.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是:【 D思维】4.提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5.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原因的认知与评价是:【 A归因】1.世界上第一个专职的心理学专家是( A冯特)2.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班杜拉)3.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经历中要经过三个阶段,其中不包括的是( D )A.服从B.认同C.内化D.期望4.倒U型假说认为操作效率最高时动机水平应处在( B )A.最高B.中等C.最低D.不能确定5.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是( A )A.放松训练B.表象训练C.暗示训练D.注意集中训练五、简答题1.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答:(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习自觉性;(2)利用已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4)利用学习结果积极反馈,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5)保持教学内容和方法新颖、生动、具有启发性;(6)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学生进取心2.体育差生体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答:(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3)意志品质薄弱;(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5)身体残缺。
3.简述心理学发展概况?答:(1)古希腊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欲望,勇敢,智慧。
;(2)16、17世纪,法国生理学家笛卡尔首次提出“反射”概念;(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创建了世界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4)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得创建“精神分析学派”。
4.如何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1)成功教学法(1.5分);(2)愉快教学法;(3)需要满足法;(4)教学“引趣”法。
5.如何进行情绪状态的调节。
答:认知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音乐调节法;激励调节法;思维阻断法;自我宣泄法。
1.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有哪些?答:(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2.简述运动员赛前状态的种类。
答:(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2)赛前冷漠状态;(3)赛前盲目状态;(4)战斗准备状态。
3.你认为运动天才者必备有哪些条件?答:(1)运动起点一般要高;(2)学习速度快;(3)身体条件有利于某项专项;(4)有超常的心理能力。
4.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包括哪些?答:(1)建立积极的比赛心理定向,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且具体有挑战性的目标;(2)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信心;(3)激发学生良好适宜的比赛动机;(4)调整学生唤醒水平,使其处于发挥最佳表现的范围;(5)帮助学生制定好比赛方案;(6)指导学生进行比赛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
5.什么是焦虑?如何在体育学习中调控焦虑?答:焦虑—是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激活反应。
(1)转变学生的消极认知;(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积极鼓励肯定暗示;(4)化解消极的突发事情。
1.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答:(1)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2)正确运用强化手段;(3)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趣味性和启发性;(4)给予自主权并培养责任心;(5)因材施教及区别对待。
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优化的条件是什么?答:(1)教师的教学思想;(2)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3)创造多种具体教学情境;(4)教师关系和谐度和树集体的凝聚力。
3.解释倒U假说理论。
答:这是动机水平与操作效率的关系图,说明操作效率在最高时,动机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5.怎样通过归因训练和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成就动机?答:(1)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2)增加成功的快感体验;(3)明确可控性因素;(4)运用努力归因,强调个人努力;(5)实事求是共同归因。
六、论述题1. 什么是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方法与内容有哪些?答:(1)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2)对手特点的模拟;时差的模拟;观众影响的模拟;气候条件的模拟。
2. 具体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答:(1)泛化过程。
(2)分化过程(3)自动化过程3.如何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答:(1)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教学“引趣”法。
1.评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答:①生理需要—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②马斯洛认为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当满足后,高层次的血药才会实现。
③马斯洛的层次论把自我实现放在最高位,会引起青少年片面的追求,这是有害的。
2.最佳竞技状态的结构成分包括哪些?如何促使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答:(1)最佳竞技状态的构成:①身体技术状态;②情绪状态;③思维状态;(2)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竞技状态:①进行长期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提高,并能将心理技能与动作技术结合起来,适应比赛的需要。
②进行认真、细致地赛前准备,特别是对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逐一制定相应的心理对策。
③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
④越接近比赛开始,越要进行态体的动作练习,加强态体概念,防止出现动作细节疑惑或增强现象。
⑤制定切实可行,稍低于训练水平的操作目标,并成为心服、口服的内在目标,树立正确,积极的心理定势。
⑥完成各种赛前技术、战术、设备、保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熟悉比赛环境,增强自身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