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民主议事决策机制
“1”是指一个核心,即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主要负责研究决定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的具体措施,部署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检查督促等;“5”是指落实五项制度,即提议制度、商议制度、决议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
简单说就是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提议、商议、决议、执行、监督五个环节决定村级重大事项、解决村级重大问题。
适用于“1+5”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的村级事务一般指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建设、重要活动开展和大额资金使用。
一是畅通诉求渠道,建立提议制度。
顺应党员群众民主政治热情,建立基层提议制度,群众对本村重要事项可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级党组织提出;村级党组织对需要进入民主决策程序的重大事项,充分征求广大村民意见,充分考虑本村实际情况和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村级党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对提出事项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科学考察论证,经与会人员2/3以上同意,形成提案,进入议事程序。
二是创新民主形式,建立议事制度。
建立村民主议事会,民主议事会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组成,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一般分别不少于5人;民主议事会受理提案后,在决定召开议事会前3天,村级党组织应将提案发至相关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及村干部手中,让参会人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认真酝酿、调研和思考;提案经到会代表2/3以上同意后,进入决策程序。
三是保障民主落实,建立决议制度。
村民主议事会上形成的议案,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形成决议,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前,村(居)委会要提前以文字或口头形式通知所有村民代表,告知议案内容,村民代表会议上,党组织应认真向全体村民代表汇报提案的动因、事项和前景,经与会代表过半数同意形成决议,进入执行程序。
四是深化决策落实,建立执行制度。
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议,村民委员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地实施;在实施决议过程中,定期向党员、村民代表、村监督委员会通报决议的执行进度、账目、预算等,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决议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需要变更方案的,及时向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通报。
五是强化基层基础,建立监督制度。
建立村级监督委员会,负责全程监督村级“三重一大”事项是否按照“1+5”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的规定执行,监督村务决策程序、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三资”经营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两委”成员勤政廉政等情况,并向镇纪委和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工作情况,接受党员和村民的评议和监督。
一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1+5”工作法明确了党支部提议的基础作用,成为决策的第一环,核心作用得到保证;村委会在决策过程中起参与议事作用,在执行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两者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得到确定,各自的职责得以明确。
二是表达诉求,加强了监督。
推行“1+5”工作法,党员、群众代表有了参与决策、表达意见的渠道,其他各种社会组织也能通过自己的代表参与决策、监督。
在民主监督方面给群众提供了全面监督的机会和途径,促进了农村干部勤政廉政建设。
三是完善自治,促进了和谐。
农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推行“1+5”工作法,目的是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社区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激活,全县城乡社区呈现出和谐繁荣新局面。
201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