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篇一: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第三节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一、恋爱中的道德问题二、性爱与性道德三、婚姻伦理四、家庭伦理一、恋爱中的道德问题1、恋爱的心理学事实(1)恋爱是一种情感需要(2)恋爱是一种认知活动(3)恋爱是一种态度表达2、爱情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爱情的本质是立于一定的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爱慕精神。

爱情=性爱+情爱婚姻(1)爱情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爱情的自然属性仅仅是爱情产生的前提,爱情的社会属性才是爱情的本质属性。

3 、爱情的基本特征(1)爱情具有自主性和对等性(2)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3)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4)爱情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4、恋爱与道德(1)注重双方的志同道合(2)平等履行义务(3)培养健康的交往5、正确对待恋爱中的一些问题(1)摆正爱情在生活中的位置(2)恋爱中要失恋不失志、不失德(3)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4)要尊重双方自愿选择爱人的权利,平等履行自己的义务(5)要忠贞专一,反对见异思迁(6)要文明理智,反对不负责。

6、恋爱中止的道德分析(1)关于“单相思”(2)恋爱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搁浅了?(3)关于“藕断丝连”二、性爱与性道德1、性爱的社会性和私人性2 、性道德的基本原则(1)爱情原则(2)自愿原则(3)私事原则(4)尊重合法婚姻的原则三、婚姻伦理1、婚姻形态的历史演变(1)群婚制:原始社会婚姻家庭的主要形式。

包括血亲杂交、血缘群婚、不同血缘家庭的群体通婚三个阶段。

(2)对偶制:是一种不牢固的个体婚姻,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一男一女的同居关系,但不稳定。

集体家庭。

这种主夫与主妻的同居关系为男女爱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一夫一妻制:是从对偶制家庭中产生的,它的最后胜利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婚姻道德的主要规范(1)婚姻自主(2)婚姻中当事人自重人格(3)夫妻双方都有义务继续保持和不断发展爱情(4)夫妻之间互敬、互信、互助、互让3、婚姻冲突的伦理调节(1)婚姻的排他性(2)婚外情现象(3)离婚四、家庭伦理1、家庭的功能(1)生育功能,即繁衍后代。

(2)消费功能。

(3)教育功能:教育主要是对子女的教育,这构成了家庭教育。

(4)精神生活的功能。

2、家庭关系(1)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2)同辈人之间的关系。

(3)亲属之间的关系。

3、家庭关系的伦理调适(1)主动的方式。

多作自我反省,检查自己是否履行了家庭的责任,是否关心家庭成员。

(2)信任的态度。

相信对方的人格和品质,相信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应有位置。

(3)善意的理解。

相信自己当初的选择,对家庭成员持有理解之心。

4、现代家庭中的伦理教育(1)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

(2)注重基本行为规范的训导。

(3)亲情培养。

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特点和规范各是什么?应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2 、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要求?联系实际,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3 、爱情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爱情?4 、婚姻道德主要规范是什么?婚姻冲突中应该进行怎样的伦理调节?(1)加强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创造、维护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有利于在社会转型时期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

(2)加强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加强家庭婚姻道德建设有利于个体的完善和人生的幸福。

5、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美德建设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八章社会生活伦理主讲:曹红梅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八章社会生活伦理主讲:曹红梅群婚制错辈婚姻:血亲杂交无所谓婚姻家庭道德同辈婚姻:错辈间的婚姻是可耻和不允许的(约170 万年前)血缘家庭两集团间的婚姻:同母所生的子女之间的婚姻是受谴责的,这是婚姻道德的巨大进步伙婚家庭一夫一妻制奴隶社会:抢婚掠婚封建社会:等级婚姻包办婚姻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关系本质上也是由金钱和财产决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婚姻家庭道德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松散四川文理学院《伦理学》第八章社会生活伦理主讲:曹红梅篇二:家庭道德恋爱婚姻家庭的道德思考第六讲家庭道德——恋爱婚姻家庭的道德思考导入婚姻家庭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有句古语,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好两件大事,“立业成家”。

所谓“立业”,就是事业有成;所谓“成家”,就是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可见,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各种问题,是一个人生重要问题。

本讲内容: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一、爱情与人生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

许多人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把爱情比喻为比生命还更重要,。

这种观点的代表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戏剧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的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这种观点的代表就是“爱情是苦酒”。

可见,爱情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差异巨大的。

图片古希腊思想家阿里斯托芬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人本来是一个圆球状的物体。

有四条腿,四只手,一颗脑袋上长着相反的两张脸。

人的胆大妄为使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惊恐不安,万物之神宙斯便使用一根头发,将那“人”从中间剖为两半。

被剖开的两半都痛苦极了,每一半都急切地扑向另一半,他们纠缠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强烈地希望重新融为一体。

根据阿里斯托芬爱情起源的故事,马克思在谈到人类婚恋时,●曾形象地比喻: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

资料某学生自述。

我的胆子一向不大,只敢在夜里偷偷想她;说错话是否会挨骂,我的心里一个劲地害怕;我多希望自己也能画画,把她的倩影画了一打又一打;不仅欣赏她美丽的双眸,更陶醉于她那飘逸的长发;谁知与她谈话结结巴巴,脸上的汗水滴滴哒哒;我的胆子仍然不大,只好在梦里追她。

总结生动地反映了大学生对待异性的心态和追求爱情的强烈愿望。

每一个人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都不一样,爱情究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认为:(一)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真正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性爱是爱情的生理基础,是指相爱的人之间的性的结合。

2、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

3、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责任也因此成为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们的完美结合也就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二)恋爱中的道德恋爱是爱情的起点,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相互交往过程。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中,也有一定的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是许多年来对许多爱情事例的正反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恋爱中的道德准则)1、尊重平等人格。

2、恋情必须专一。

3、文明相亲相爱。

4、自觉承担责任。

(三)大学生的恋爱1、大学是不是恋爱的黄金季节?(1)心理上的不成熟(2)人生观的不确定(3)大学只是人生的“驿站”(4)大学是人生求学的最佳时期2、大学生恋爱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误把友谊当爱情(2)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3)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4)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

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二、婚姻与家庭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庭则是恋爱的结果。

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就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一)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二)婚姻与家庭的的本质三、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

二十四孝家庭美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美德“孝”为先,“孝”字是指:“孝敬”、“孝顺”父母。

家庭美德“孝”为先,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家庭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是人生的大道理。

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力,负有同等的义务。

要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使家庭中的男女享有教育、就业及财产等方面的同等权利。

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

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

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绝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邻里团结。

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

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邻里好,赛元宝”、“远亲不如近邻”等。

“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相反,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

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教儿经》:莫把邻居看轻了,许多好处说你听。

夜来盗贼凭谁赶,必须喊叫左右邻。

万一不幸遭火灾,左右邻舍求纷纷。

或是走脚或报信,左右邻居亦可行。

或是耕田并作地,左右邻居好请人。

或是家中不和顺,左右邻居善调停。

总结家和万事兴。

篇三: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理想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对客观事实发展的超前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构筑的未来蓝图,是观念上存在的明天的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总是美好的、完善的.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正因为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更美好,所以,它才成为人们的奋斗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过去的理想,经过实践,可以变成现在的事实.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追求理想,无非是为了用理想状态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和不合理的状态,使之更加完善.2、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