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 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 结构的知识。
拉曼散射强度是十分微弱的,大约为瑞利散射的千分之一。 在激光器出现之前,为了得到一幅完善的光谱,往往很费时间。 激光器的出现使拉曼光谱学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STOKES
(1)散射光频率为ωp时,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相同,是一 种弹性散射,称瑞利散射; (2)散射光频率为ωp-ωm时,为斯托克斯拉曼散射,非弹 性散射; (3)散射光频率为ωp+ωm时,为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非弹 性散射。
上式偶极矩表达式中的第二项可看做入射光在介质中的诱导 偶极矩,并受到了分子振动的调制,诱导偶极矩与分子的极化 率成正比。可见,这项既与入射光有关,又比例于极化率的振 荡部分,是入射光与振动模的乘积,相应的振动模被称为“拉 曼活性模”。
• 拉曼的另一名学生克利希南(K.S.Krishnan)观测了经过 提纯的65种液体的散射光,证明都有类似的“弱荧光”。
• 1928年2月28日下午,拉曼决定采用单色光作光源,做了 一个非常漂亮的有判决意义的实验。他从目测分光镜看散 射光,看到在蓝光和绿光的区域里,有两根以上的尖锐亮 线。每一条入射谱线都有相应的变散射线。一般情况,变 散射线的频率比入射线低,偶尔也观察到比入射线频率高 的散射线,但强度更弱些。
ANTI-STOKES
0 -
Rayleigh
0
0 +
拉曼频移(Raman shift)
0频之差。 取决于分子振动能级的改变,所以他是 特征的。
与入射光波长无关
适用于分子结构分析
拉曼峰的频移与激发波长无关(改变激发波长)
拉曼峰的频移与激发波长无关,即拉曼峰相对频移量不变。
第七章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
一、拉曼光谱简介 二、拉曼光谱产生原理 三、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四、常见的自发拉曼光谱技术 五、相干拉曼散射技术
一、拉曼散射简介
1928年 印度科学家拉曼(C. V. Raman)与克里希南(K. S. Krishnan)在液体与蒸汽中发现了拉曼散射现象。
当一束光入射到分子上时,除了产生与入射 光频率ω0相同的散射光以外,还有频率分量 为ω0±ωM的散射光,ωM是与分子振动或转动 相关的频率,拉曼散射非常弱。
• 拉曼就投考财政部以谋求职业,结果获得第一名,被授予 总会计助理的职务。把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继续研究声学和 乐器理论。加尔各答有一所学术机构,叫印度科学教育协 会,里面有实验室,拉曼就在这里开展他的声学和光学研 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拉曼在没有高级科研人员指导的条 件下,靠自己的努力作出了一系列成果,也发表了许多论 文。 1917年加尔各答大学破例邀请他担任物理学教授, 使他从此能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
• 回印度后七年间他和和同事共发表了大约五六十篇论文。 他们先是考察各种媒质分子散射时所遵循的规律,选取不 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的物态、不同的压强和温度,甚至在 临界点发生相变时进行散射实验。1922年,拉曼写了一本 小册子总结了这项研究,题名《光的分子衍射》。 1923 年4月,他的学生之一拉玛纳桑(K.R.Ramanathan)第一 次观察到了光散射中颜色改变的现象。实验是以太阳作光 源,经紫色滤光片后照射盛有纯水或纯酒精的烧瓶,然后 从侧面观察,却出乎意料地观察到了很弱的绿色成份
二、拉曼散射理论 1、经典处理
E=E0sin(wpt)
+
-
+ Induced polarization
-
u = E (: polarizability)
r r0
Dipolere-radiates at same frequency wp
感应的极化强度P=Nμ在频率为ωp、ωp-ωm、ωp+ωm处 产生辐射;
• 1921年拉曼代表了印度的最高学府——加尔各答大学,到 牛津参加英联邦的大学会议,还准备去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演讲。在轮船上他又用光栅分析海水的颜色,发现海水光 谱的最大值比天空光谱的最大值更偏蓝。可见,海水的颜 色并非由天空颜色引起的,而是海水本身的一种性质。拉 曼认为这一定是起因于水分子对光的散射。他在回程的轮 船上写了两篇论文,讨论这一现象,论文在中途停靠时先 后寄往英国,发表在伦敦的两家杂志上。
入射光与样品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概率更小的非弹性碰撞(仅为总碰撞数的十
万分之一),光子与分子间发生能量交换,使光子的方向和频率均发生变化。 这种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不同,且方向改变的散射为Raman散射,对应 的谱线称为Raman散射线(Raman线)。
拉曼频率及强度、偏振等标志着散射物质的性质。从这些 资料可以导出物质结构及物质组成成分的知识。这就是拉曼光 谱具有广泛应用的原因。
l l0
Incident light l0
Absorbed
Transmitted
l0 l0
Reflected
Elastic
l l0
l0 Scattered
Inelastic
有0.1%的入射光子与样品分子发生弹性碰撞,这种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 率相同,而方向发生改变的散射,称为Rayleigh(瑞利)散射。
拉曼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奖 金
由分子振动、固体中的光学声子等元激发与激发光相互作 用产生的非弹性散射称为拉曼散射,一般把瑞利散射和拉曼 散射合起来所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
• 拉曼1888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父 亲是一位大学数学、物理教授。16岁大学毕业,以第一名 获物理学金奖。19岁又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1906年, 他仅18岁,就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论文, 是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
• 1934年,拉曼和其他学者一起创建了印度科学院,并亲任 院长。1947年,又创建拉曼研究所。他在发展印度的科学 事业上立下了丰功伟绩
• 拉曼爱好音乐,也很爱鲜花异石。他研究金刚石的结构, 耗去了他所得奖金的大部分。晚年致力于对花卉进行光谱 分析。在他80寿辰时,出版了他的专集:《视觉生理学》。 拉曼喜爱玫瑰胜于一切,他拥有一座玫瑰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