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生产作业指导书XX混凝土轨枕工厂企业标准───────────────────────────────轨枕生产作业指导书2007年12月20日发布 2007年12月26日实施────────────────────────────XX混凝土轨枕工厂作业指导书目录1、Q/PZ·J03·001-2007编组岗作业指导书2、Q/PZ·J03·002-2007 C-ⅢB及TK-XR型枕安装预埋铁座岗作业指导书3、Q/PZ·J03·003-2007电容枕电容槽模型架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4、Q/PZ·J03·004-2007入模岗作业指导书5、Q/PZ·J03·005-2007插箍筋、螺旋筋岗作业指导书6、Q/PZ·J03·006-2007插配件岗作业指导书7、Q/PZ·J03·007-2007张拉及张拉操作岗作业指导书8、Q/PZ·J03·008-2007运料(下料)岗作业指导书9、Q/PZ·J03·009-2007 普振岗作业指导书10、Q/PZ·J03·010-2007 加压振及推配件岗作业指导书11、Q/PZ·J03·011-2007 振动台操作岗作业指导书12、Q/PZ·J03·012-2007 清边岗作业指导书13、Q/PZ·J03·013-2007养护岗作业指导书14、Q/PZ·J03·014-2007天车司机岗作业指导书15、Q/PZ·J03·015-2007 撬头、砸木方、换扶轴、装卸套管预埋件定位螺栓、刷隔离剂岗作业指导书16、Q/PZ·J03·016-2007放张岗作业指导书17、Q/PZ·J03·017-2007钢丝烧割作业指导书18、Q/PZ·J03·018-2007养护岗作业指导书19、Q/PZ·J03·019-2007码木条、看歪眼、去断轴、盖章标识、卸运穿板岗作业指导书20、Q/PZ·J03·020-2007码垛操作岗作业指导书21、Q/PZ·J03·021-2007轨道车司机岗作业指导书22、Q/PZ·J03·022-2007保湿岗作业指导书23、Q/PZ·J03·023-2007配制减水剂岗位作业指导书24、Q/PZ·J03·024-2007搅拌岗位作业指导书25、Q/PZ·J03·025-2007上料岗位作业指导书26、Q/PZ·J03·026-2007砂、石含水率检测岗作业指导书编组岗作业指导书Q/PZ·J03·001-2007 ───────────────────────────────一、作业前的准备1、检查工具是否齐全、穿板、张拉挂板、锚固端板、工字型连接件等工装配件是否变形。
2、开机检查镦头机运转是否正常。
二、工艺操作要点1、班前先将油压表阀门打开检测油压值,当油压表读数在35-43MPa之间时开始试镦头,如镦头直径≥10.5mm(Φ7.0mm钢丝),调定压力,关闭油压表阀门。
若用Φ6.25mm钢丝生产时,需要更换对应的镦头机卡片。
2、确认所用钢丝及配件是否与生产轨枕所需规格一致,发现变形或不合格穿板、张拉挂板要剔除,杜绝使用变形穿板和张拉挂板。
3、根据当班生产的轨枕型号,先将两组钢丝穿入穿板(每模一侧所用的穿板数量为:YⅡ-F→2块,ⅡZQ-C→2块,Ⅲ型→8块,TK-XR→8块,XII→10块,宽枕→10块,岔枕穿板数量根据每模一侧岔枕数量确定,每根岔枕2块),然后在钢丝的两头各穿一块张拉挂板,生产岔枕和桥枕时,挂板有倒角的一面朝上。
4、穿板与张拉挂板穿完后,挂板距钢丝端头0.5米以外,保证钢丝不缺丝,不交叉,相互对应。
穿好后,将钢丝移至镦头台位。
5、将穿板后的钢丝逐根插入镦头机进行镦头。
不得漏镦、重镦。
镦头时发现有肉眼可见裂纹,应更换该根钢丝重新镦头。
6、配合工艺检查人员抽查镦头直径4次/班。
当镦头直径不符合钢丝直径的1.5倍(Φ7.0为10.5±0.5mm,Φ6.25 为9.4±0.5mm,Φ7.5为11.3±0.5mm)、墩头长度不符合 9.8±0.5mm(Φ7.5)、 9±0.5mm(Φ7.0)、8±0.5mm(Φ6.25)时,应更换该根钢丝重新镦头。
7、配合工艺检查人员抽查定长钢丝的长度4次/班(每组钢丝长度相对误差不大于2mm),及时反馈不合格信息。
8、检查钢丝外观,发现钢丝外观不合格如劈裂、锈蚀等及时挑出。
1Q/PZ·J03·001-2007 ───────────────────────────────9、交叉渡线岔枕的编组a、按每组钢丝的下料长度和配件数量编组,确认所穿的穿板、锚固端板组装件、张拉挂板的数量、位置正确后,再镦头。
b、穿锚固端板组装件时,小孔有倒角的一面朝外。
镦头完成后,用连接件和M30×70螺栓将相邻的两块锚固板连在一起,要求连接件压紧锚固板,之后入模。
10、钢丝长度:XII(12910mm),Ⅲa和Ⅲ桥(10840mm),YⅡ-F和宽枕(13030mm)。
11、生产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班长汇报解决。
三、班后工作:1、关闭电源。
2、及时整理工艺配件,及时压平变形穿板,按要求分类存放,做好标识。
3、整理工具,打扫卫生区。
四、更改记录2C-ⅢB及TK-XR型枕安装预埋铁座岗作业指导书Q/PZ·J03·002-2007 ───────────────────────────────一、作业前的准备:1、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2、确认预埋铁座及定位卡、橡胶盒为合格品,是否与枕型一致。
二、工艺操作要点:1、检查定位杆、定位套防浆罩上的混凝土是否清理干净。
2、将定位杆、定位球头和眼镜孔周围用废机油涤刷一遍。
3、将橡胶盒安装到眼镜孔内。
安装TK-XR型小半径枕橡胶盒时,较厚的一边朝向每根轨枕中心(即每根轨枕上4个橡胶盒较厚的一边均朝向该枕中心安装)。
4、将定位卡塞入预埋铁座孔内后安装预埋铁座。
TK-XR型小半径轨枕偏心定位卡壁簿的一边朝向轨枕中心(即每根轨枕所用4个定位卡壁薄的一边朝向该枕中心安装)。
安装预埋铁座时,用手左右摆动,待定位球头进入定位卡孔后用锤头轻击预埋铁座上部及四周,保证预埋铁座28尺寸台面贴住定位杆。
用手摇晃不动,但橡胶盒上面平整,证明合格,否则,将预埋铁拔出查明原因后重新安装。
5、对TK-XR型枕,安装完后应检查定位卡和橡胶盒是否有错装,发现错装应拔出重新安装。
6、生产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班长汇报解决。
三、班后工作:整理好工具、配件,并打扫卫生区。
四、更改记录电容枕电容槽模型架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Q/PZ·J03·003-2007 ───────────────────────────────一、作业前的准备:1、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2、安装前检验电容槽模型架是否有变形,有变形的剔除。
二、工艺操作要点:1、电容槽模型架安装a、清除钢模壁和电容槽模型架上的混凝土渣。
b、安装时,将电容槽模型架的定位孔内涂黄油,用电动装卸工具进行安装。
检查电容槽模型架是否与钢模侧壁密贴。
不密贴用密封材料密封。
c、安装预埋螺母时,将预埋螺母内涂黄油。
用电动装卸工具安装密贴。
d、电容槽模型架和预埋螺母安装完毕后,最后检查电容槽模型架和预埋螺母是否缺少和松动,若有重新返工。
2、电容槽模型架拆卸a、脱模前,用电动装卸工具对正螺栓,小心拆卸完所有的螺栓。
b、自动放张脱模后用锤轻击电容槽模型架,小心取出电容槽模型架。
c、电容槽模型架妥善保管,防止摔、碰、压。
3、生产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班长汇报解决。
三、班后工作:1、整理好工具、配件。
2、打扫卫生区。
四、更改记录入模岗作业指导书Q/PZ·J03·004-2007───────────────────────────────一、作业前的准备:1、检查张拉挂盒和固定端处混凝土渣是否清理干净,如未清理干净,应进行清理,并向班长反映。
2、钢模内是否有杂物,如有应先清理干净。
3、检查橡胶轴、套管是否缺失,如有,返回上道工序处理。
4、检查丝杠、挂盒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二、工艺操作要点:、将已镦头的钢丝组放入模型中,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保证钢丝不扭曲。
2、将两端的张拉挂板分别垂直放入张拉挂盒和固定端内,且让最下边一排钢丝落到槽底。
3、将穿板分开,两端穿板放在模型两头挡条处,中间穿板放在每两根轨枕接头处,一边一块。
4、入模后,检查并扶正歪斜橡胶轴、预埋铁座或套管。
有预埋件的钢模,要将钢丝进行梳理,避免张拉过程中损坏预埋件。
5、一次张拉过程中,一车间西头入模人员,二车间东头入模人员,要进行钢模固定端钢丝丝位测量并进行调整,保证丝位合格。
如无法保证丝位,应示意张拉人员排模修理。
6、生产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班长汇报解决。
三、班后工作:打扫卫生区。
四、更改记录插箍筋、螺旋筋岗作业指导书Q/PZ·J03·005-2007 ───────────────────────────────一、作业前的准备:1、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2、二次张拉开始前,检查箍筋、螺旋筋的种类是否与生产枕型一致。
3、整理箍筋、螺旋筋,按顺序排放于工作台前,便于安装作业。
4、张拉开始前,发现钢丝挤压橡胶轴、预埋件,应示意张拉人员,理顺钢丝顺序,再进行张拉。
二、工艺操作要点:1、将箍筋、螺旋筋归类,放在指定位置,剔除不合格品,并放在不合格品区。
2、根据张拉岗人员示意,安装箍筋、螺旋筋。
作业过程中,要对箍筋和螺旋筋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安放箍筋时,应将箍筋全部套住钢丝,开口面向自己,并用插销锁住。
生产岔枕时应用绑扎丝在插销插入位置将箍筋、插销与主筋捆绑一起(岔枕单、双箍筋均应绑扎),具体位置见各型枕《箍筋位置摆放示意图》。
4、模内每一个橡胶轴或套管对应放置一个螺旋筋。
安放螺旋筋时,应正对橡胶轴或套管放置,并使螺旋筋下沿落在钢模底板上。
对III型套管,应使螺旋筋两个单钩插入对应的套管定位孔内。
5、安装完毕后应仔细检查箍筋、螺旋筋数量和位置是否与各型枕《箍筋位置摆放示意图》要求一致,如有错位或缺失,应进行纠正和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