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般实验室量筒的最小刻度单位是ml 。
3、 由于液体的浸润现象,所以读数的时候眼睛要对准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
4、 固体的体积为两次读数的差值(固体必须浸没在水中)。
第二章 电的初步知识一、 电荷的分类二、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意:由于静电感应,带电体也会对不带电的物体产生吸引力。
三、 正电荷与负电荷的获得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四、 电荷的检验方法:验电器五、 分类1、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容易失去核外电子)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容易失去核外电子)3、 半导体:导电性能会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物体六、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在电路里的电路;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的电路;混联电路:电路里既有串连部分又有并列部分的电路。
七、 断路(开路):电路中的一部分电路里没有电流通过;短路:电流不通过某个用电器但是电路中存在电流(没有断路)的情况,1EL R2EL EL R ELR ••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情况;通路:电路处于接通状态。
注意:电路连接的时候不允许出现断路和短路的情况,短路会造成烧坏电源。
第三章 电和磁一、 永磁体(磁铁)1、 永磁体的种类:条形磁铁、U 型磁铁、小磁针……2、 磁铁的N 极(北极)和S 极(南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同电荷具有相似性质)。
3、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磁单极子,因此认为没有磁单极子。
4、 磁铁的两极附近磁场最强,中心磁场最弱,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断一块矿石是不是磁铁。
二、 磁铁磁场的分布:磁感应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实际上并不客观存在。
磁铁外部:磁感应线从磁铁的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磁体内部:磁感应线从磁铁的S 再回到N 极。
三、 电流的磁场1、 第一个发现电流具有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是奥斯特。
EL REL R ••R2、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应线分布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第四章 热和冷一、 温度的概念: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表示物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二、 温度的测量1、 我国统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英美等国家还使用华氏温标和兰氏温标,物理学使用的标准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
2、 温度测量的工具⎪⎪⎪⎩⎪⎪⎪⎨⎧⎩⎨⎧医用温度计:体温计水银(汞)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温度计(摄氏温标) 注意:体温计的构造原理① 体温计装水银的玻璃泡部分体积比较大是为了受热均匀,使得测量准确。
② 玻璃泡上方的弯曲沟道是为了防止水银回到玻璃泡,所以在使用体温计之前都要撒一下体温计。
③ 体温计的量度范围一般在35℃~42℃之间,最小刻度是0.1℃(这样也是为了测量精确)。
三、 热膨胀及其应用1、 气体的热膨胀思考:为什么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2、 液体的膨胀:温度计原理 热水3、固体的膨胀:知道双金属片的工作原理。
4、“冷胀热缩”现象: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水变冰)5、热膨胀的防止及利用第五章物态变化一、沸腾: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是温度保持在一个恒定值,这个值就是液体的沸点。
1、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酒精为78℃。
2、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二、蒸发:在液体的表面发生,蒸发过程也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增大液体的表面积;2、提高液体的温度;3、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第七章简单的光现象一、光的传播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
3、光在1年里面传播的距离称为1光年,注意它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1光年=9×1015m(怎么推导?)4、小孔成像说明了光在空气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光的反射1、法线必须垂直于平面或是切平面。
2、入射角或反射角是指入射线或反射角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 反射定律:光在反射现象中,反射线和入射线与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 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 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像的特点:正立的,左右相反的虚像,所以也称之为“镜像”。
4、 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四、 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折射的规律:折射线与入射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 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作用是不同的,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到光密介质的时候,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到光疏介质入射线反射线θθ的时候,入射角要小于折射角。
思考: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4、 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5、在任何几何光学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第八章 光学仪器透镜一、透镜1、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4、 通过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做实像;不是通过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即是由实际光线反向延长而会聚成的像叫做虚像。
二、 凸透镜成像原理(u 表示物距,v 表示像距)成一虚像。
同一侧光屏上不成像,在物体、当;,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当;,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当,,f u f v f u f f v f f u <<><<<<>03222221三、凸透镜成像作图入射线反射线θ'θ'γ'折射线玻璃空气反射线θθγ折射线玻璃空气第九章 物体的运动一、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为了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物即为参照物。
参照物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匀速直线运动1、打点小车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墨水点间距相等,说明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3、速度的大小:时间路程速度= 字母表示:t s v = 同理:t v s ⋅=;vs t = 第十章 质量与密度一、物体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1、质量的单位换算:见第一章 测量。
2、质量的估算: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判断,比如求一个苹果的质量;一瓶饮料(1.25L )的质量;物理课本中一页纸的质量……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状态(运动大小与方向)而改变。
4、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台秤、磅秤、杆秤……二、托盘天平的使用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3、两个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而存在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带电小球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大小);(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同一个物理模型在不同的说法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是不一样的。
(牛顿第三定律)思考:一个人买了一条鱼,他用绳子把鱼吊起来然后提着绳子。
则鱼受到绳子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绳子受到向下的拉力的施力物体又是什么?受力物体又是什么?三、力的测量1、力的国际单位:牛顿(N)2、力的估算:汽车拉力2000~3000N,一个初中生的重力500N……3、测量力的仪器:弹簧秤(1)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最大量程;(2)使用前需要对弹簧秤进行调零;(3)测量的时候弹簧秤要与被测的力处于同一直线上。
(4)正确读数,一般弹簧秤不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四、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其中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有向线段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下面以木块受到一竖直向上的大小为20N 的拉力为例来用力的图示表示。
注意:关于力的图示法,中考作图题必考,以后的章节还会碰到不同性质力的作图方法。
五、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3、 重力的大小G :G=mg ,g =9.8牛顿/千克(重力加速度)公式变形:gG m =(已知重力求质量) 六、同一直线上几个力的合成1、 合力:用一个力来替代几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N F 20=N10•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个重要方法。
2、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成方法: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公式:同向:F=F1+F2;反向:F=│F1─F2│。
3、推广到同一直线上几个力的合成也适用。
七、牛顿第一定律1、错误观点(亚里士多德):一切运动物体最终将归于静止,只有力才能维持物体做运动。
正确观点(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而猜想,力不是维持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理想斜面实验装置2、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惯性的初步了解(1)一切物体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2)物体的质量是惯性的量度,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注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惯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