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括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市香坊区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厂区,本工程的施工区域为渣仓跨配电室地面、综合水泵房配电室地面、通风机房、烟气净化,焚烧车间。
采取注浆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载力,根据我公司多年经验对回填土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的加固方式采用水泥-速凝剂-膨胀剂注浆加固。
1.2工程概况1.2.1本工程施工场地为地面作业。
我公司拟投入1台钻机及配套设备同时作业。
现场施工电源、水源由建设单位负责引入施工现场,应具备用电容量为40kW、用水20吨/日的能力。
建设单位:市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勘察单位:省林业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达华集团北京中达联咨询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专业分包单位:省桩基础工程公司1.2.2工程地质概况本工程的地基土为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为160kpa。
在工程施工深度围未发现地下水;1.3主要工程量工程量一览表表二2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市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图纸》;现行技术法规、施工规、规程及验收标准;省桩基础工程公司企业标准《程序文件》;省桩基础工程公司企业标准《质量保证手册》;省桩基础工程公司企业标准《作业指导书》及我公司现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流动资金、施工机械等资源情况。
主要执行规、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JGJ 123-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23/721-20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DB23/902-2005 。
3施工组织和施工部署3.1该工程回填土加固分项由省桩基础工程公司负责管理施工,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下设技术负责人、带班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等管理人员,在工程中推行项目法施工,根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与动态管理原则,对工程进行系统管理,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及有关受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各工种、各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实行工作岗位责任制,做好隐蔽工程及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接受业主及监理单位的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
3.2我公司计划10天完成该工程施工任务,拟投入1台钻机及相关设备。
设备进场后,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对施工所需的设备、库房、住所进行合理布置。
3.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施工部署。
根据总工程量的情况,制定每天须施工的桩数,落实到每台钻机上,施工材料及时进场,以保证工程顺利按期完成。
4施工平面布置方案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工程量分布情况,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经验、装备水平、施工管理经验等,通过优化对比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
4.1布置原则4.1.1根据施工需要,合理布置施工与生活设施,兼顾全段,便于实施指挥和管理。
4.1.2充分利用业主为本合同工程提供的场外交通、场地、通讯、能源及材料供应等施工条件。
4.1.3充分考虑有利生产、易于管理、方便生活、并符合有关安全、环保等法律法规及业主的有关要求。
4.1.4充分考虑本合同工程项目间的关系。
4.2生产设施4.2.1材料堆场水泥、外加剂等设置专用的堆放场地,布置在搅拌站附近,堆放前对场地的植被、垃圾等杂物彻底清理并硬化。
保持物料堆体边坡稳定,修建良好的自排水设施,避免水浸、水淹。
4.3现场暂设本项目由于施工周期短,故办公室和宿舍采用借用甲方。
4.4通讯项目经理部各主要负责人自备移动,主要施工作业人员配无线对讲机,便于施工作业指挥,形成完整的通讯联络系统,满足施工需要。
4.5施工、生活垃圾处理施工区产生的施工、生活垃圾按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指令弃放或深埋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6防火设施仓库、生活区均配置规定数量的手提式泡沫灭火器和砂箱,所有电器设备均安装漏电保护器。
4.7医疗防疫工地设简易医务室,配备常用药品和简单的体检设备,主要用于职工一般性伤病、常见病治疗,严重者及时送地方医院诊治。
5主要施工方法5.1施工工艺流程图5.2成孔、下管、注浆工序521施工前,技术员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地基土埋深,确定钻孔深度,采用振动成孔。
522根据注浆孔深度下入大于注浆孔0.5米的注浆管。
523在基础底部进行封孔处理,封孔采用膨胀带和止浆塞进行封口。
最后将止浆塞上部注满水泥浆,待24小时后进行注浆。
5.2.4注浆压力0.2-0.4MPa,单孔注浆量按现场计算确定,可根据注浆压力做适当调整注浆量,注浆水灰比1.0。
5.2.5注浆是详细观察注浆压力大小和注浆量,观察是否冒浆,基础标高有无变化,以此作为正常注浆的调整依据。
5.2.6根据试注浆记录及时调整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注浆。
注浆时才有压力和注浆双控,即注浆量为达到1.0立方米或注浆压力达到0.4 MPa,均可停止注浆。
若出现浆液冒出也可以停止注浆。
5.2.7注浆完成后地基承载力达到160kpa。
5.3施工条件531提供施工围及其周边的管线图,防止施工中其遭到损害。
5.4施工顺序5.4.1采取先在地面四周进行注浆封闭,然后加固地下下的软弱土体,最后加固混凝土与土体之间的缝隙或软弱层。
5.4.2注浆孔的布置详见附图6质量保证体系6.1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杜绝质量事故;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保证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
7质量保证措施7.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7.1.1原材料采购制度在原材料采购前,应首先做市场调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因素初步确定供货方,并向供货方索取质量保证资料,包括: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或生产许可证、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试验报告,交质量管理评审,经质量管理部门认可后,物质部门方可与供货方签定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中必须有关于质量保证的条款,确保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符合现行技术条件和质量检验标准。
7.1.2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首先进行质量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入库、发放、使用。
其质量检验程序如下:a.材料进入现场后物资采购部门应向质量管理部门提供该批材料的出厂证、试验检验报告等质量保证资料,经质量部门审核合格后进行外观检验及试验检验。
b.材料的外观检验及试验检验: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进入现场后由质量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及工程监理(工程监理要求参加时)共同对材料(成品或半成品)按照现行质量标准及技术条件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合格后按取样规定在工程监理的监督下取样,送至项目法人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试验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后方可验收。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保管及发放制度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必须按产地、品种、规格(型号或标号)进行分类堆放(摆放),并按规定的容进行标识。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必须做好必要的防雨、防潮、防火等措施,避免因保管不善造成原材料的质量降低或不合格,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要按照先进库先发放的原则进行发放,避免部分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质量降低。
必须对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未检验的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要与已检验的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分别标识,不得混放。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发放时必须做好标识的移植工作,保证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用错现象。
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在保管与发放过程中必须作好到货记录、检验记录、标识记录、发放记录。
7.2过程检验和验收质量保证措施工程按设计的容和要求施工完毕,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经班组、工地自检或专检合格后,作好隐蔽工程记录签字后申请三级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申请四级验收,经业主及工程监理验收合格签字认可后方可隐蔽。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按验评标准检查验收。
7.3严格贯彻“三交”、“四不”、“六查”、“七清”制度7.3.1 “三交”既三交底:1 )、工程开工前,对主要施工及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复杂程度、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初步的技术交底。
2)、分项工程施工前,对班长、组长、工人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3)、针对某项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中容易出现疏忽的现象,必须进行反复的技术交底。
7.3.2 “四不”既四不许:1 )、未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不许施工。
2 )、不合格和无出厂证件的材料不许施工。
3)、不合格的构件不许施工。
4 )、不合格的工程不许验收。
7.3.3 “六查”既对质量活动进行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措施、查落实、查隐患。
7.3.4 “七清”既七清楚:1 )、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清楚。
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法必须清楚。
3 )、施工及验收规必须清楚。
4 )、检验及评定标准必须清楚。
5 )、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必须清楚。
6)、施工的质量标准必须清楚。
7 )、施工组织人员对工人的操作水平必须清楚。
7.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741打孔过程中必须施工至稳定地层的深度,根据经验,即以振动成孔打不动为准。
7.4.2注浆过程中必须观察浆液有无跑冒,一经发现,立即用速凝剂进行封堵,减少浪费,同时保证注浆效果。
7.4.3注浆过程中必须观测所加固的构筑物的沉降情况,若有变化,停止施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8保证工期措施8.1工期目标本工程基础桩施工计划工期2015年8月10日至2015年8月20日,总工期10天。
8.2保证工期组织机构在施工中,除了安全、质量两大指标外,一切都要服从工期指标,并应根据此指标要求,制订如下施工进度保证措施:8.3施工准备计划831我公司在接到进场通知的第2天,本工程的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及所有技术人员就到达施工现场,形成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将工程开工前的工作准备就绪;8.3.2接到进场通知3天主要施工人员到达施工现场,测量人员在工程开工前对现场进行抄测,建立现场施工测量控制方格网;8.3.3工程开工前2天,施工现场的水、电按业主提供的指定地点引接到施工现场,达到使用条件;8.3.4混凝土搅拌站系统在工程开工4天,安装调试合格,达到生产能力;8.3.5钢筋加工场所有设备在接到进场通知3天运到施工现场,在工程开工 2 天达到生产能力。
8.4技术保障措施8.4.1在本工程建设中,我公司将选派在建筑施工中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测量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满足本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能力要求;8.4.2在工程开工前3日,完成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监理单位及业主进行审批后,作为本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文件;8.4.3在工程开工前2日,作好开工前的技术培训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8.4.4在本工程施工中,对每个分项工程都制定详实可靠的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或技术措施来指导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