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力系统与辅助设备
三、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装置
疏水器的作用: 将加热器中的疏水及时可靠地排出,同时又 不让蒸汽随同疏水一起流至下一级加热器,以维 护加热器内汽测压力和疏水水位。
浮子式疏水器
内置浮子式疏水器
1一浮子式疏水器外壳 2一浮子杠杆 3一连杆 4一导向套筒上排污室出口 5一导向简 6一芯轴 7一中心套管 8一限制圈; 9一活塞套简 10一两半组成的环 11一滑阀 12一阀座 13一手柄
六、加热器管道系统
1、抽汽管道系统 逆止阀 隔离阀 切换阀
N50-90型机组抽汽管道系统
液动(或气动)逆止阀: 当电网甩负荷或汽轮机发生故障自动主汽门关闭时,能 迅速切断抽汽管路,避免加热器内的湿饱和蒸汽倒流入汽 轮机内引起超速或其它事故。
隔离阀: 在加热器解列时用以切断抽汽。
切换阀:(除氧器用汽管路上) 保证机组低负荷时定压运行的除氧器仍能在额定压力 下运行。
二、表面式加热器的结构
直管束加热器
低压加热器
l一凝结水进口; 2一上水室; 3一上管板; 4一外壳 5一蒸汽进口; 6一护板 7一水位计 8一疏水出口 9一下水室 10一下管板 11一空气管
高压加热器
管板-U形管式加热器
有管板的低压加热器
具有蒸汽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的加热器
过 热 蒸 汽 给水出口 蒸汽凝结段 下级加热器
1.提高蒸汽初参数p1 、t1,降低蒸汽终参
火电厂的辅助设备
回热加热器
除氧器 凝汽设备
一、加热器的类型
1、混合式加热器
蒸汽和给水在加热器内相互渗混直接传热。
疏水泵
特点:给水可达到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传 热好,不存在传热端差;结构简单、造价低;但每 台混合式加热器后都要设置给水泵,系统复杂,厂 用电耗大。
分析:
循环热效率提高。
节省燃料和金属材料,提高经济性。 冷源损失减小。
汽耗率增大。
回热级数越多,热效率越高。但设备投资越大。 因此回热抽汽量为进汽量的15%-25%,回热级 数也有限制。
结论:
采用回热循环后,电厂的经济性提高,故发 电厂的热力循环均采用回热循环。
三、采用蒸汽中间再热
2、采用疏水泵的连接系统
各加热器的疏水由专用水泵输送至本加 热器出口(或入口)的主凝结水管中。
给水泵 凝结水泵 疏水泵
特点:采用疏水泵系统较复杂,需要装置疏水泵,增 加了建设投资和检修维护费用,运行中厂用电耗高,较逐 级自流系统安全可靠性差。但可以克服逐级自流对相邻低 压抽汽的排挤,经济性高。
3、疏水冷却器与疏水逐级自流的联合系统
疏水冷却段 给水入口
疏水
具有蒸汽冷却段、蒸汽凝结段和疏水冷却 段的加热器
疏水
过 热 蒸 汽
蒸汽凝结段
给水入口
疏水冷却段
过热蒸汽冷却段
给水出口
下级加热器
饱和蒸汽
1、2-给水进、出口;3-水室;4-管板;5-遮热板;6-蒸汽进口;7、11-防冲板; 8-过热蒸汽冷却段;9-隔板;10-上级疏水进口;12-U形管;13-拉杆和定距管; 14-疏水冷却段端板;15-疏水冷却段进口;16-疏水冷却段;17-疏水出口
蒸汽初参数与单机容量的关系:
容量越大,热效率增加的幅度大于相对内效 率降低的幅度,故发电厂总效率提高。
容量越小,热效率增加的幅度小于相对内效 率降低的幅度,故发电厂总效率降低。
总结: 高参数配大容量 低参数配小容量
提高初参数的限制:
金属耐热能力
排汽干度
2、蒸汽终参数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
蒸汽终参数影响: 降低终参数,循环热效率提高,汽轮机相对 内效率略有降低。故电厂总效率提高。
总结
纯凝汽式发电厂热效率低的原因:
1)冷源损失太大
2)热力过程的不可逆性使损失太大
火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
1)汽耗率 每产生1kwh的电所消耗的热量。 2)热耗率 每产生1kwh的电所消耗的热量。 3)煤耗率 每产生1kwh的电所消耗的燃料量。
提高火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
一、提高蒸汽初参数,降低终参数
再热次数增多,设备系统复杂,投资费用增 大。目前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再热级数一般小于 两级。 在相同参数范围内,再热循环汽耗率小于朗 肯循环汽耗率。
结论
采用再热循环后,电厂的经济性提高,故大 容量发电厂的热力循环均采用再热循环。
四、采用热电联产
基本概念 热电联产:既生产电能又对外供热的过程。
提高蒸汽初压力,蒸汽比容减小, 容积流量减少,汽轮机的级间漏汽损 失相对增大。排汽终湿度增加。增大 了湿汽损失。所以,提高蒸汽初压力, 使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降低。
同时提高蒸汽初压力和初温度, 则使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和提高的 因素同时起作用,经分析计算表明, 提高初压力对相对内效率降低的影响 大于提高初温度对相对内效率提高的 影响。也就是说,同时提高蒸汽的初 压力和初温度,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是降低的。
在发电厂中,混合式加热器只作为除氧器
传热端差 抽汽压力下饱和水的温度与 加热器出口水温的差值。
2、表面式加热器
汽轮机抽汽在加热器中放热,通过受热面金 属壁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凝结水或给水。
特点:由于金属壁面有热阻存在,给水不能被 加热到抽汽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存在传热端 差;金属消耗量和投资较大。但系统简单,所需 给水泵数量小,可节省厂用电。 在发电厂中,加热器均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锅炉
凝汽器
给水泵
状态变化:
锅炉——工质由未饱和水变成过热蒸汽。 汽轮机——工质由过热蒸汽变为湿蒸汽。 凝汽器——工质由湿蒸汽变为饱和水。 给水泵——压缩后压力升高,温度略有升高 工质由饱和水变为未饱和水。
热效率:
h0 hna t ' q0 h0 hn
朗肯循环热效率ηt的大小反映了冷源损失的大 小,其数值约在40%~45%。
1、提高初参数对发电厂热经济性的影响 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初参数循环热效率提高。
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 提高蒸汽初温,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提高。 提高蒸汽初压力,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
同时提高蒸汽的初压力和初温度,汽轮机相对 内效率降低。
提高蒸汽初温度,蒸汽比容增大, 容积流量增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汽轮机叶栅高度增加,漏汽损 失减少。同时初温提高,湿汽损失减 少。因此,提高蒸汽初温度,可使汽 轮机的相对内效率得到提高。
四、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方式
1、疏水逐级自流的连接系统
利用各级回热加热器之间的压力差,让疏水 逐级自流至压力较低的相邻加热器 .
给水泵 凝结水泵
特点:这种疏水系统不用疏水泵,系统简单,运行 安全可靠,但经济性较差。因低级抽汽被排挤,排入凝 汽器内的蒸汽量增加,增大了冷源损失。另外疏水流入 凝汽器内,又额外地增大了冷源损失。
用疏水泵的系统相比,系统连接简单、运 行安全性高,且降低了投资、节约厂用电。降低进入压力 较低一级加热器的疏水温度,从而减少了对下级压力抽汽 的排挤,经济性高。
五、典型回热系统介绍
N25-35-1型机组回热系统
N50-90型机组回热系统
总结:
电厂热力系统与辅助设备
火电厂生产过程 火电厂经济性分析 火电厂的辅助设备及系统 火电厂的热力系统
杨淑红
纯凝汽式发电厂的热经济性
朗肯循环及热效率 火电厂各项损失及效率
火电厂主要热经济指标
朗肯循环及热效率
朗肯循环的组成:
汽轮机
锅炉——定压加热过程 汽轮机——绝热膨胀过程 凝汽器——定压放热过程 给水泵——绝热压缩过程
5、发电机损失及发电机效率 发电机损失:发电机轴与支持轴承的摩擦, 以及发电机机内冷却介质的摩擦和铜损(线圈发 热)、铁损(激磁铁芯涡流发热等)造成的功率 消耗。 发电机效率ηd :发电机的输出电功率与轴端 输入功率之比。 ηd=96%~99%
发电厂总效率
ηndc= ηt ηglηgdηrnηjηd
t
火电厂各项损失及效率
1、锅炉损失和锅炉效率
锅炉损失:包括有排烟、散热热损失,未完全 燃烧热损失,排污热损失等 锅炉效率η gl:锅炉在完成燃料化学能转变为 蒸汽热能的过程中,锅炉的有效利用热量与输入 燃料热量之比 。 大、中型锅炉η
gl=85%~94%
2、管道损失和管道效率
管道损失:工质流过蒸汽管道和给水管道时由 于泄露及散热造成的损失。 管道效率η gd :汽轮机组的热耗量与锅炉设备 热负荷的比值。 若不计工质损失,一般 η gd =99%;若考虑 工质损失,η gd =96~ 97%。
热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对外供热的电厂。
生产方式
1、背压式汽轮机:排汽压力高于0.1MPa的 汽轮机。
过 热 器 汽轮机 发电机
热用户 锅 炉 给水泵
2、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总结:
采用热电联产,避免或减少冷源损失,提高 燃料的利用率,可节约大量燃料(20~25%)。
提高火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
数p2。 2.采用给水回热、蒸汽中间再热循环方式 和采用热电合供循环,提高实际蒸汽动力循环 热经济性。
多用于125MW及其以下机组
疏水调节阀
l一滑阀套 2一滑阀 3一钢球 4一杠杆 5一上轴套 6一下轴套 7一芯轴 8一摇杆 9一阀杆
常用于高压加热器上
水封管
U形管是由疏水管自身弯曲而制成的,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但仅适用于两容器间压差较小的情况下 。水封管应用在低压加热 器、轴封加热器等设备的疏水排至凝汽器的管路上。
最后一段抽汽管道上未装设逆止阀, 其原因是此段抽汽的参数低,蒸汽的比 容大,抽汽管径粗大,而我国生产大管 径逆止阀尚有一定困难。此外,最后一 段抽汽位于汽轮机最末几级,即使发生 湿蒸汽倒流,对汽轮机不会产生大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