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PPT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PPT


14
THANKS
15
12


护理要点

4.进行发热及腮肿局部的护理 对于发热39℃以上的患儿,可 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或在医生指 导下使用退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在腮肿早期,可用冷毛巾 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 减轻疼痛的目的。 5.注意口腔护理 饭后及睡觉前后,要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 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10
治疗原则

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 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 入量。
二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
必要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
11
护理要点

1.进行隔离 患了腮腺炎后,一定要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一 般来讲,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患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 煮沸消毒,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 以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 重症患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 减少体力消耗,这样有助于康复;轻症的病儿,常常不能引起家长 的重视,不注意进行隔离与护理,任其自由活动,结果造成疾病传 播。患儿若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容易导致并发症。 3.合理饮食 宝贝患流腮时,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适 宜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吃酸、辣、甜 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 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注意多给宝贝喝水,这样 有利于退热及体内的毒素排出。
9
诊断要点


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 血清和尿淀粉酶:90%患者有轻至中度增高。 此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但诊断胰腺炎 需做血清脂肪酶检测。 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试验对可疑病例有诊断价值,双份 血清效价4倍以上的增高或一份血清效价达 1:64者有诊断意义 -亦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或以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


6.流行期间多加预防 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宝贝,在流 行季节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场所,避免与腮腺炎患儿接触。一旦 接触了患者应检疫21天,并在此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腮腺 肿大及疼痛等症状。
13
预防措施

1. 发现患儿应及时隔离治疗,直至腮肿完 全消退。 2. 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服板蓝 根冲剂,每次1包,1日3次,连服3~5天。 3. 饮食以清淡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酸 性食物。
5
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 者。一般认为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 传染性,约7~10天,主要传播方式是 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粘膜, 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并由唾液排出。被 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 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
6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可有发热,继则以耳垂 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局部肤色不红,按 压局部疼痛不舒及弹性感,通常一侧先肿, 继则可见另一侧肿大。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腮腺肿痛约持续4~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 1~2周。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约8~30天,大多数起 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 不适症状。
7
症状表现
8
诊断要点 临床ຫໍສະໝຸດ 现: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自然病程约为10~ 14天 1 发热:大多起病急,伴全身不适,体温与病情 成正比,热型可呈双峰型。1-2日后腮腺肿胀 疼痛。 2 腮腺肿胀: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 不清,质韧、胀痛、触痛、张口及咀嚼时加 重,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无化脓。 肿胀多于1~3天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 退。 3 其它系统损害:可有睾丸炎、胰腺炎、脑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
1
向导




定义 流行特征 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护理要点 预防措施
2
定义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 头疯,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 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 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 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 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 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 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 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 疼痛。
3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病毒呈球形。
核酸为-ssRNA。
衣壳为螺旋对称。 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 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 殖,在猴肾等细胞培养中 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出现 多核巨细胞。 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型。
4
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 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 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 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 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 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 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