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习题库与答案

刑法学习题库与答案

一、判断正误(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 )2.凡在我国领域以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 )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只要某一行为不违反刑法,即使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得以犯罪论处。

( )4.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与犯罪有关的一切主客观事实特征的总和。

( )5.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或承担者,因此,与犯罪客体一样,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 )6.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所有犯罪而言,都非必要要件。

( )7.对已满14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无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多严重,都必须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8.间接故意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都以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

( )9.犯罪时未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

( )10.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揭发同案犯或供述其共同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

( )11.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应当一律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条。

( )12.无论是否参加间谍组织,只要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都构成间谍罪。

( )13.对放火罪而言,只要着手实施了放火行为,将目的物点燃,使公共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应视为放火罪既遂。

( )1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但未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刑。

( )15.强奸罪的对象既可以是14周岁以上的妇女,也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

( )16.甲某路见乙某酒醉,心生歹意,趁机将乙某包内1000元取走,甲某属于以其他强制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应以抢劫罪论处。

( )17.对传授犯罪方法的,应以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追究刑事责任。

( )18.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

( )19.因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对行贿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20.徇私枉法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

二、单项选择(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3.王某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刑罚执行了4年后,王某又在狱内犯故意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按照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对王某应在下列哪一幅度内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 )A.22—12年B.20—12年C.18—10年D.20—10年4.一般情况下,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方法是( )A.欺骗方法B.胁迫方法C.暴力、威胁方法D.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5.下列犯罪中,可以由单位构成的犯罪是( )A.伪证罪B.非法经营罪C.劫持航空器罪D.滥用职权罪6.张某夫妻二人将自己出生仅两天的女婴卖给某阔商作为养女,其行为性质属于( )A.拐卖儿童罪B.遗弃罪C.无罪D.拐骗儿童罪7.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得适用假释( )A.教唆犯B.主犯C.累犯D.惯犯8.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D.危害行为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9.某医院护士陈某冒充医生在外长期行医,最终导致患者刘某被误诊而死亡,对陈某应以下列何罪论处( )A.医疗事故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非法行医罪D.过失以其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0.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是( )A.行为犯B.举动犯C.结果犯D.危险犯三、多项选择(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刑罚人道原则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根据主观罪过的不同,立法把犯罪分为( )A.故意犯B.国事犯C.过失犯D.常人犯3.下列哪些犯罪只能由作为构成( )A.抢劫罪B.敲诈勒索罪C.故意杀人罪D.诬告陷害罪4.不能犯未遂包括( )A.工具不能犯未遂B.对象不能犯未遂C.时间不能犯未遂D.地点不能犯未遂5.刑事责任消灭的法定事由包括( )A.追诉时效届满B.行为人死亡C.缓刑考验期满D.刑罚被赦免6.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累犯( )A.前罪或后罪其中之一不是故意犯罪B.在前罪判决执行中又犯新罪C.前一故意犯罪执行完毕后5年内发现原判决漏判了另一故意犯罪D.在前罪缓刑期间又犯新罪7.我国刑法分则法定刑的规定形式包括( )A.只规定最高限度B.只规定最低限度C.既规定最高限度,又规定最低限度D.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或者两种以上主刑并规定附加刑E.援引其他条款的法定刑8.下列哪些行为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A.某甲从国外购得价值200余万元的黄金运输进境,偷逃应交税款100万元B.钱某在内海收购走私汽车价值500万元,贩买后得利200万元,没有合法证明C.王某为走私柴油的犯罪人提供资金800万元,致其走私偷逃应缴税额达260余万元D.李某走私香烟货值300余万元,偷逃关税额达170余万元9.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 )A.毒品犯罪B.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C.走私犯罪D.恐怖活动犯罪10.下列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有(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B.伪造信用卡C.盗窃信用卡并使用D.恶意透支四、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共15分)1.属人原则2.刑事责任能力3.时效中断4.量刑5.工程重大责任事故罪五、简答题(共15分)1.什么是刑法?广义的刑法由哪几部分组成?(7分)2.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六、论述题(15分)简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七、案例分析题(15分)被告人傅某,男,25岁,某建筑公司工人。

赖某,男,20岁,职业同上。

2001年8月上旬,傅、赖在某工地多次议论去某县武警中队驻地盗窃枪支。

傅说自己在那里当过几年兵,地形熟悉,知道枪支存放地点,放枪的地方不上锁,枪支管理比较松,于是二人商定由傅进入,赖在围墙外接应。

同月16日午饭后,由傅带路,两人乘车于当晚7时左右到达某县,下车后二人直往武警中队驻地,当走到驻地围墙外时,傅发现与当年他在这里当兵时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墙外有住户,墙里灯光明亮,似有人在施工。

傅、赖二人在围墙外的马路上走了一个来回,傅对赖说,“今晚肯定有加岗,进不去,那就算了吧”。

赖表示赞同。

于是二人欲返回。

回去班车已过,二人为了回家,趁无人将路边一价值8000 余元的摩托车锁撬开,推行了约300米后,被失主发觉追赶,后被抓获。

二人遂交待了他们的所有行为。

问:对傅某、赖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一、判断正误(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刑法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域。

( )3.应受刑罚惩罚性是一切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对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免除刑罚处罚。

( )4.危害结果是犯罪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物质损害。

( )5.聋哑人和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6.对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防卫的,是防卫不适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负刑事责任。

( )7.在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的,也构成犯罪中止。

( )8.团伙犯罪,即集团犯罪。

( )9.牵连犯属于实质上的数罪,但不以数罪并罚,而只能按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照其中一罪从重处罚。

( )10.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在审判前的羁押期间作了人工流产的怀孕妇女,也不能适用死刑。

( )11.前罪或后罪有一个是过失的,都不构成累犯。

( )12.刑法第128条第1款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该条的罪状方式为引证罪状。

( )13.资敌罪是指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 )14.劫持航空器罪的对象为正在飞行当中的航空器。

( )15.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

( )16.事前与上游犯罪分子通谋,事后实施了洗钱行为的,不构成洗钱犯罪。

( )17.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同时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 )18.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的关健在于查明行为人有无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

( )19.重婚罪的主体不限于已经有配偶的人。

( )20.构成窝藏、包庇罪,行为人与被窝藏或被包庇的人,必须事先没有通谋,否则对行为人应以他人所犯之罪的共犯论处。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公民某甲在国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判处的法定刑幅度为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 )A.应当予以追究B.不应当予以追究C.可以不予追究D.如果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可以不追究2.某一危害行为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不认为是犯罪( )A.情节轻微或危害不大的B.情节显著轻微或者危害不大的C.情节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并且危害不大的3.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对象是(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4.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致使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中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5.假冒注册商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A.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B.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C.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D.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6.王某等五人因与李某有仇,某天深晚,将李某家三亩弥猴桃树全部砍死,造成直接损失达5万余元,其行为构成( )A.破坏生产经营罪B.故意毁坏财物罪C.滥伐林木罪D.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7.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法定的一罪( )A.想象竞合犯B.连续犯C.结合犯D.牵连犯8.死刑只适用于( )A.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B.罪恶重大且屡教不改的犯罪分子C.罪行严重且民愤极大的犯罪分子D.民愤极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分子9.李某误认为男童肖某为女童而欲实施强奸行为,当发现是男童后又对之实施了鸡奸行为,其行为构成( )A.强奸罪(未遂)B.猥亵儿童罪C.强奸罪(未遂)和猥亵儿童罪D.侮辱罪10.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借到M国探亲的机会滞留不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