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标准版本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80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标准版本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稠油热采专用湿蒸汽发生器(简称发生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修理、报废等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8.1MPa,额定工作温度小于或等于357度的发生器。

2 引用标准GBJ 17钢结构设计规范SHJ 1043炼油厂管式加热炉耐热球墨铸铁工程技术条件SYJ 4014油气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制作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SYJ 27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技术规定GB 3085安全电压3 金属本材料3.1发生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2用于焊接发生器受压元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25%。

在特殊条件下,如选用含碳量超过0.25%的材料,必须得到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制造修理单位应对这类材料进行焊接性能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

合格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3钢结构用材应符合GBJ 17第2章的规定。

3.4用于制作对流管束承板的耐热墨铸铁材料应符合SHJ 1043的规定。

3.5发生器受压元件采用国外材料时,应选用材料制造国发生器及锅炉压力容器及锅炉压力容器规范允许使用的材料,其使用范围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有材料质量证明书。

3.6材料的使用应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第51条~第55条的规定执行。

4 设计与结构4.1发生器的设计单位,必须按隶属关系报部级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

4.2发生器的设计单位,应向用户提供设计图样,安装、使用说明书,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和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

4.3发生器的设计总图(蓝图)上,必须盖有设计资格印章。

设计资格印章中应注明设计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设计单位批准书》编号及批准日期。

设计总图上应有设计、校核、审核人员的签字,并应由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4.4发生器及操作间建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地区时,应按GB 11进行地震荷载计算。

4.5发生器内宜设置防爆装置。

4.6辐射段至少应设一个人孔,并应设置看火孔。

4.7燃烧器的设计、安装,应确保在最大放热量时,火焰不直接接触管束及管卡,并便于拆卸.?燃烧器的噪声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

4.8发生器起重用结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GB 3811的有关规定。

4.9发生器禁止采用冲压弯头和对接焊弯头。

4.10发生器必须设置有火情况下远距离切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4.11车载发生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汽车设计、制造、检验、运输的规定。

5 制造、安装与修理5.1制造5.1.1发生器制造单位必须按隶属关系报部级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

5.1.2制造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样制造。

制造单位对原设计参数的修改和受压元件材料代用,必须事先取得原设计单位的设计修改证明文件。

对改动部位应做详细记载。

5.1.3焊接发生器受压元件的焊工,必须按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在有效期间担任合格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制造单位应建立焊工技术档案。

5.1.4发生器出厂时,制造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以下技术文件和资料:a.竣工图样(如在原蓝图上修改,则必须有修改人、技术审核人确认标记);b.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材料质量证明书、焊接质量证明和压力试验记录);c.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明书。

5.1.5制造单位必须在发生器明显的部位装设产品金属铭牌。

未装产品金属铭牌的发生器不能出厂。

金属铭牌上至少应载明下列项目:a.发生器名称及型号;b.制造厂产品编号;c.额定蒸发量,t/h;d.额定工作压力,MPa;e.额定工作温度,℃;f.外形尺寸;g.总重量;h.制造厂名称;i.制造年月;j监检标志。

5.1.6发生器受压元件的焊接,宜采用氩弧焊打底的焊接工艺。

5.2安装5.2.1发生器的安装单位,必须经局级安全部门批准后,才能承担发生器的安装任务。

5.2.2发生器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应进行检查,如发现受压元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装,并报告安全部门。

5.2.3发生器的制造、安装,必须根据设计图样和SYJ 4041及本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

制造、安装过程中如有变动,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5.3修理5.3.1发生器受压元件的修理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工装设备及检测手段,并经局级安全部门批准后,方可承担修理任务。

5.3.2发生器受压元件的修理,应有施工技术方案,经修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批准,报安全部门备案。

5.3.3发生器受压元件施焊前,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5.3.4经检验,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修理:a.发生器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至下一个检验期;b.受压元件开裂;c.因材料原因造成受压元件鼓包时,必须进行更换;d.辐射及对流管束的局部鼓包高度超过3mm 时,应切换管段;e.辐射及对流管束直管弯曲度超过管长的2%或超过管子内径的90%,应予更换。

5.4检验发生器的制造、安装、修理,必须由部级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安装、使用。

6 主要附件与仪表6.1安全阀6.1.1发生器应在下列部位装设安全阀:a.泵出口;b.蒸汽出口(装设2个);c.雾化分离器;d.蒸汽出口雾化管线。

6.1.2安全阀应铅直安装,在安全阀和管线之间不得装有取用蒸汽的出汽管和阀门。

6.1.3安全阀的总排放量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第132条进行计算。

6.1.4蒸汽出口安全阀始启压力应为1.08倍和1.1倍额定工作压力。

6.1.5安全阀回座压差一般应为始启压力的4%~7%。

6.1.6安全阀一般应装设排汽管,排汽管应直通安全地点,并有足够的截面积,保证排汽畅通。

安全的排汽管底部应装有接到安全地点的疏水管。

在排汽管和疏水管上都不允许装设阀门。

6.1.7发生器在运行中,安全阀应定期进行排放试验,停用后再启用时,安全阀也应进行排放试验。

6.1.8发生器的安全阀,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定和校正。

6.1.9对新安装的安全阀和检修后的安全阀,都应进行整定和校正。

6.1.10安全阀经过校正后,应加锁或铅封。

严禁用加重物、将阀芯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阀始启压力或使安全阀失效。

6.1.11安全阀的校正单位,应具备一定的校正能力,并经局级安全部门认可。

安全阀校正后,始启压力、回座压力等校正结果应有记录,并归入档案。

6.2压力表6.2.1发生器应在下列部位装设压力表:a.供水泵出口至单流阀前;b.热交换器入口、出口;c.对流段出口;d.辐射段出入口;e.蒸汽出口;f.燃料入口,进燃料器入口;g.吹灰装置;h.燃料雾化用蒸汽、空气管道;i.燃烧室。

6.2.2高温、高压部位的压力表,必须耐高温、防震。

6.2.3选用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b.压力表应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的1.5~3.0倍,最好选用2倍;c.压力表表盘大小应保证操作人员能清楚地看到压力指示值,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6.2.4压力表的安装、校正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

压力表装用前应进行校正,并在刻度盘上划红线指出工作压力。

压力表校正后应封印。

6.2.5压力表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装设在便于观察和吹洗的位置,并应防止受到高温、冰冻和震动的影响;b.应有存水弯管,存水弯管用钢管时,其内径不应小于10mm;压力表和存水弯管之间应装有旋塞,以便吹洗管路、卸换压力表。

6.2.6压力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a.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转动后不能回到期限止钉处;没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离零位的数值超过压力表规定允许误差;b.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c.封印损坏或超过校正有效期限;d.表内泄漏或指针跳动;e.其它影响压力表准确指标的缺陷。

6.3温度计6.3.1发生器应在下列部位装设温度计:a.换热器入口、出口;b.对流段出口;c.辐射段出口;d.燃料油入口,油嘴入口。

6.3.2选用温度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压力式或双金属式;b.有表盘的测量温度仪器的量程,应为正常温度的1.5~2倍。

6.3.3温度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使用:a.超过校正有效期限;b.温度计损坏,刻度模糊不清;c.其它影响温度计准确指示的缺陷。

6.4温度指示仪发生器应在下列部位装设温度指示仪: a.发生器蒸汽出口;b.受热管管壁;c.排烟烟道;d.燃烧器喉部;e.测量燃油温度的部位。

6.4.1温度指示仪的精度低于1级,并按时校正,超差应予更换。

6.5自动控制系统6.5.1发生器控制部分应具备下列功能:a.自动点火及报警时自动停机;b.流量、压力、火量自动监测及调节;c.手动调节。

6.5.2启动时应首先启动附属设备(供水泵、鼓风机、空压机)进行前吹扫。

6.6保护装置发生器至少要装设下列保护装置:a.蒸汽超压、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b.火焰中断联锁保护装置;c.低燃烧联锁保护装置;d.进水低流速联锁保护装置。

7 发生器操作间发生器操作间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符合SYJ 27。

a.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b.应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防冻措施。

c.应防止积水。

d.地面应平整无台阶。

e.承重梁、柱等构件,与发生器应有一定距离或采取其它措施,以防止受高温损坏。

7.2发生器操作间。

8 使用管理8.1发生器操作工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取得局级安全部门颁发的操作证后才能上岗操作。

8.2发生器操作人员应熟悉发生器安全知识,定期检查发生器的运行状况,搞好安全运行,任何领导不得同意或强迫操作工违章作业。

8.3发生器使用检查新安装、移装、长期停用的发生器在使用前必须做下列检查:a.工艺管路上阀门是否处在恰当的位置;b.安全报警装置是否整定;c.电源电压是否正常;d.自控系统是否正常;e.燃料系统有无渗漏;f.安全附件校正是否在有效期限内;g.配套设备及水处理设备是否正常。

8.4启动8.4.1按设计程序操作启动附属设备。

8.4.2新装或长期停用的发生器,在投运闪应烘干衬里。

8.5运行8.5.1开始运行时,火量应逐级调节,禁止使用受压元件急剧升温。

8.5.2调节火焰,处于最佳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