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如何提升重合闸成功率

浅析如何提升重合闸成功率

浅析如何提升重合闸成功率摘要:文章简述了自动重合闸在电网运行中的现状,以及自动重合闸在电网中的主要作用、起动方式、成功次数的计算方式,分析了重合闸成功率低的几点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几点措施。

关键词:自动重合闸;主要作用;起动方式;成功率;措施重合闸是输电线路必备的自动装置之一,由于我国电网中目前90%以上的故障都是瞬时的,而永久性故障是较少的。

一旦线路保护动作跳开两侧的断路器,隔离故障后,电源将无法再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故障点电弧将熄灭,此时,输电线路重合闸装置就可以发挥作用,通过无检定、检无压、检同期等方式,将输电线路两侧断路器重新重合上,这样,输电线路的故障切除后又可以重新投入运行,降低了输电线路的停电损失,当重合后继电保护装置未动作,这样重合闸就功了。

如果线路上是永久故障,则重合闸合闸于故障后,保护会再次加速跳开,重合闸失败。

据统计,目前输电线路的重合闸的不成功率在20%左右。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重合闸的主要作用①提升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降低因瞬时性故障停电造成的损失。

②对由于继电保护误动、工作人员误碰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断路器操作机构失灵等原因导致的断路器的误跳闸,自动重合闸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救效果。

③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重合闸成功以后系统恢复为之前的网络结构,加大了功角特性中的减速面积,有利于系统的稳态运行特性。

架空输电线路上有90%的故障是瞬时性的故障,由此更可见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并且有规程规定:“1 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和电缆与架空混合线路,在具有断路器的条件下,如用电设备允许且无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时,应装设重合闸;旁路断路器和兼作旁路的母线断路器或分段断路器,宜装设自动重合闸;低压侧不带电源的降压变压器,应装设自动重合闸;必要时,母线可采用母线自动重合闸。

”2 重合闸的起动方式①位置不对应起动方式。

跳闸位置继电器动作了,证明断路器现处于断开状态,但同时控制开关在合闸后状态,说明原先断路器是处于合闸状态,这两个位置就不对应,起动重合闸的方式称作位置不对应起动方式。

用不对应起动方式起动重合闸后既可以线路上发生短路,保护将断路器跳开后起动重合闸,也可以在断路器“偷跳”以后起动重合闸。

所谓断路器“偷跳”是指:系统中没有发生过短路,也不是手动跳闸而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工作人员不小心误碰了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保护装置的出口继电器接点由于撞击震动而闭合、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失灵等原因造成的断路器的跳闸。

发生这种“偷跳”时保护没有发出跳闸命令,如果不加不对应起动方式就无法用重合闸来进行补救。

现实中开关“偷跳”的情况还是满多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加小心,尽力避免人为造成开关“偷跳”的情况,其实也是间接提升了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

②保护起动方式。

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先由保护动作发出过跳闸命令后才需要重合闸发合闸命令的,因此重合闸可以由保护来起动。

当保护装置发出跳闸命令且检测到故障已排除,三相线路均已无流时起动重合闸,称为保护起动方式。

这是本保护装置起动重合闸,是重合闸装置按照预先设置的定值与逻辑完成重合功能。

但是保护起动方式在开关“偷跳”时无法起动重合闸。

因此重合闸装置应同时具备上述两种起动方式,互为补救,提高重合闸成功率,也就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重合闸成功次数及成功率的计算方式①单侧电源线路,若电源侧重合成功,则线路重合成功次数为1。

综合重合闸综重方式应单跳单合,三相重合闸多相或三相跳闸均应重合。

②两侧(或多侧)电源线路,若两侧(或多侧)均重合成功,则线路重合成功次数为1。

若一侧拒合(或重合不成功),则线路重合成功次数为0。

③未装重合闸、重合闸停用、一侧重合闸停用另一侧运行、相间故障单相跳闸不重合及电抗器故障跳闸不重合等因为系统要求而不允许重合的均不统计线路重合成功率。

④线路重合闸成功率。

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为重合闸成功的次数/总的重合次数(含应重合次数),具体如下公式:4 重合闸成功率低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重合闸功能投退受重合闸压板控制,重合闸压板一般含硬压板、软压板两种,要确保两种压板均有投入。

重合闸为三相一次重合闸,合闸方式由控制字决定,要选择正确的控制字。

控制字可以选择“非同期”、“检线路无压母线有压”、“检母线无压线路有压”、“检同期”、“检相邻线有流”。

重合闸退出指定定值中重合闸投入控制字置“0”。

选择正确的重合闸方式。

按重合闸的使用条件,可分为单侧电源重合闸和双侧电源重合闸。

双侧电源重合闸又可分为检无压、检同期、非同期重合闸。

检同期或检无压重合方式时,装置必须接入线路抽取UX。

当线路侧未装设线路PT 时,重合方式应选择非同期不检方式。

重合闸功能会根据重合闸控制字设置的检同期和检无压等方式,进行电压检查,不满足条件时,重合计数器清零。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重合闸方式。

满足重合闸充电条件。

重合闸充电在正常运行时进行,重合闸投入、无TWJ、无控制回路断线、无PT断线或虽有PT断线但控制字“PT断线闭锁重合闸”置“0”,经10 s后充电完成。

定值计算、整定是否出错。

继电保护设备更新较快,由于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全,定值计算人员不熟悉设备,计算结果也许会有偏差,尤其是时间配合的问题。

人为的看错、未核定定值也会至整定错误。

这就需要定值计算人员多去了解设备装置,要做到零疑问,多遍核对计算结果,尤其是新设备装置;整定人员就要端起责任心认真整定,不遗漏任何项目;整定完后要求运行人员与整定人员、调度员要认真核对保护定值,确保无误。

装置问题。

如装置元件的损坏、保护装置程序有问题、重合闸输出接点粘死,都有可能引起重合闸保护退出,甚至会使保护误动作,引发事故。

这就是查看装置出厂报告,确保每一项都符合要求,再则就需要保护试验来证实,尤其是用重合闸做整组试验来校验跳闸出口是否正常。

接线(含厂家内部接线)错误。

新建、技改项目中,接线错误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留下来的隐患随时都可能暴露出来。

这也是需要保护试验来证实,要严格按照新安装校验的项目逐条完成检验,最后一定还要用重合闸带开关做整组试验来完成。

抗干扰能力差。

如恶劣天气干扰,振动干扰,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失地干扰,系统或设备故障干扰等造成装置误动、拒动。

此项我们自己就难以校验,只能认真查看出厂时的装置报告,要求装置出厂报告一定要有抗干扰校验项目。

工作电源不稳定。

装置电源、操作电源对自动重合闸工作的可靠性以及正确性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直流系统故障造成保护误动、拒动时有发生。

因某些变电站直流电源的配置比较混乱,直流空开的上下级配置也不符合规范,也时常会引起故障。

此项就要求运行人员在巡视时、调度监控人员在后台监视时、变电人员在现场检修维护时多检查蓄电池电压、多查看直流电源输出及直流异常报告等。

CT、PT及二次回路的问题。

运行中,CT、PT及二次回路的故障并不少见,主要是PT失压、PT短路、CT开路、CT短路接地错误与CT严重饱和等,由于电压、电流二次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拒动等。

投运前,线路、母线、主变都必须做过保护校验,尤其是在PT、CT起点端做试加压、通流试验,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整组校验,完成整组校验之后不再拆接二次线。

临送电前就必须带负荷做冲击试验,此时我们就要做二次向量测试,并要在装置上查看与所测的向量一致,确保不发生PT失压、PT短路、CT开路、CT短路接地情况。

其他二次回路的问题。

其他二次回路故障主要集中在断路器的辅助触点回路、弹簧储能电机的行程触点、防跳回路、连接片接触不好,导线没有接到位等。

例如:2006年4月9日,220 kV某Ⅰ回线路因鸟巢放电,271断路器零序Ⅰ段、距离Ⅰ段动作,B相跳闸,重合闸不成功,造成三跳,该断路器为瑞士“双S”公司产品,经查断路器不能重合闸的原因是:271断路器合闸回路储能辅助开关S2接触不良,造成合闸回路偏大,断路器不能重合。

要如何降低这些二次回路的故障,这就要求检修人员在检修、试验时,要多检查各回路出口、绝缘问题;要去紧固一些松动的螺丝;必要时及时更换一些含隐患的元器件。

重合闸闭锁问题。

闭锁重合闸有5种措施,主要是:①停用重合闸方式时,直接闭锁重合闸。

②手动跳闸时,直接闭锁重合闸。

③不经重合闸的保护跳闸时,闭锁重合闸。

④在使用单相重合闸方式时,断路器三跳,用位置继电器触点闭锁重合闸;保护经综合重合闸三跳时,闭锁重合闸。

⑤断路器气压或液压降低到不允许重合闸时,闭锁重合闸。

若真出现上述第五种情况,责任就该追究运行部门了。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措施是运行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加强专业学习,要很熟悉断路器气压或液压的上下限,在巡视时要认真查看,并做好记录,及早发现并上报隐患。

参考文献:[1] 李丽娇,齐云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 唐建辉,黄红荔.电力系统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 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4] 许建安.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5]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