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考试重点(全)

大学思修法律部分考试重点(全)

精品

感谢下载载

法 律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法律的一般含义 P17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P176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 P177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P179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遵守(守法)

(3)法律执行(执法) (4)法律适用(司法)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181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精品

感谢下载载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自由平等观念 P188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一方面,善于形式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形式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的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任何公民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3.公平正义观念 P189

(一)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

立法公正表现为:立法机关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充分听取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和标准。

执法公正的要求:合法合理原则 及时高效原则 程序公正原则

(二)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4.权利义务观念 P190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 精品

感谢下载载 (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关系。(2)总量上等值关系。(3)功能上互补关系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P193

(1)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2)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3)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P194

(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国家安全法》、《刑法》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国防法》、《反国家分裂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P196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P197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精品

感谢下载载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1.宪法的特征 P204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P205

(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体、政体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P206

(1)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2)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P212

(一)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二)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如夫妻有计划生育义务,父母有抚育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我国的国家机构 P216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国务院(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精品

感谢下载载 第二节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P218

2.民事主体制度 P219

(1)民事主体含义: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享有终身民事权利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的、16岁以上不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4)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分四类:企业法人 机关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5)其他组织分四类: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3.民事行为制度 P220

(1)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事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代理可分: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4.民事权利制度 P221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物权、债权)和非财产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

5.民事责任制度 P222

(一)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二)民事责任分为:

(1)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违约民事责任):有违约行为,存在过错

(2)侵权民事责任(分为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和特殊民事责任):一般(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特殊(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P222

(1)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资金的;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精品

感谢下载载 (2)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年)

(3)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

7.合同法律制度 P223

(1)合同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 ,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2)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1.内容具体明确,要约的内容应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2.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必须是对要约明确表示同意的意思表示。3.承诺的内容不能对要约作出实质性的变更。4.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限内作出。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P224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知识产权

9.商事法律制度 P225

公司 证券 票据 保险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P227

2.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P227

3.行政行为 P228

(1)抽象行政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责任 P229

5.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P229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 P230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P230

3.税收法律制度 P2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