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普通高中物理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四节
重力势能
年级:高一
科目:物理
7.4 重力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理解和分析物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
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2012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妈妈吴菊萍、雪崩、陨石坑
共同点:物体一旦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重力势能。
而当它从所处的的高处落下时,这些能量就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
什么是重力势能呢?
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质量越大。
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力势能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因此认识重力势能不应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一、重力做功
①(问)如图7.4-1所示,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是h1的位置,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多少?
(学生)答:W G=mgh=mgh1-mgh2
②(问)如图7.4-2所示,物体沿倾斜直线运动的距离是l,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
(学生)答:W G=mglcosθ= mgh=mgh1-mgh2
③(思考)如图7.4-3所示,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h1的起点A,运动到高度是h2的重点B,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方法点拨: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
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很小,它们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Δh1,Δh2,Δh3,…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mgΔh1,mg Δh2,mgΔh3,…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 G=mgΔh1+mgΔh2+mgΔh3+…=mg(Δh1+Δh2+Δh3+…) = mgh=mgh1-mgh2
1、重力做功的特点: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高度
差),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W G=mgh1-mgh2
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物重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的高度h的乘积“mgh”,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练习1】、如图所示,设想你要从某座高楼的第10层下到第3层,你可以乘电梯下,也可以沿楼梯走下.两种方式下楼,重力对你做的功是否相等?
相等
二、重力势能
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所做的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1、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2、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焦耳,J
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我们用E p1=mgh1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时的重力势能,用E p2=mg h2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时的重力势能,则W G=E P1-E P2
【练习2】、塔吊把一质量为200kg的物体,从距地面高为h1=10m的高度匀速运到高为h2=3m的地方,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g=10m/s-2) 【练习3】、塔吊把一质量为200kg的物体,从距地面高为h1=3m的高度匀速运到高为h2=10m的地方,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g=10m/s-2) 学生讨论得到: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也就是W G>0,E p1>E p2,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当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也就是W G<0,E pl<E p2,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脑筋急转弯:小明从五楼的窗户上跳下来为何平安无事?
答:向里跳到五楼的地板上
由于高度有相对性,所以重力势能也应该有相对性,我们在研究一个物体重力势能时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也选择一个参考平面,在这个平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值为零。
【练习4】如图,质量1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
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
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
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
5.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思考:重力势能是物体单独具有的吗?
重力势能应该是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而不是地球上某一个物体单独具有的。
(三)课堂总结:
一、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W G =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E p = mgh
1、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大小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W G = E p1-E p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与系统性
(四)随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问题与练习1、2、3
(六)板书设计:
§7.4 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W G =mgh1- mgh2
二、重力势能E p = mgh
1、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大小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
W G = E p1-E p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先选定参考平面
四、势能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