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

甘肃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

甘肃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省卫生健康委决定在2020-2021年重点开展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并结合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计划(2019-2021)的通知》(甘卫基层发﹝2019﹞174号)制定了《甘肃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现印发你们,请予以贯彻。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陈建红电话(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4月1日甘肃省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方案(2020-2021年)为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结合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实施计划(2019-2021)的通知》(甘卫基层发﹝2019﹞174号),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培训内容(一)250个县级分级诊疗病种诊疗规范;(二)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25个病种诊疗规范;(三)麻醉、康复、急诊、重症、护理、中医、药剂、输血等专科工作规范;(四)5个县域医学中心工作规范(心电、影像、病理、检验、消毒供应);(五)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救治规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儿童救治)。

二、工作目标(一)县级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明显增加;(二)县级医院分级诊疗病种增加;(三)推动县域医学中心和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四)县域内就诊率提升;(五)县级医院患者满意度提升。

三、任务分工省级质控中心负责全省86个县(市、区)所有相关病种的理论培训、现场指导及考核工作;各对口帮扶医院、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单位负责帮助对口医院和成员单位开展再培训和薄弱环节巩固工作。

培训师资为各省级质控中心副高级及以上专家。

各省级质控中心所在医院培训病种任务分工如下:(一)县级250种分级诊疗病种负责单位县级250种分级诊疗病种,包括儿科、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普外科、肛肠科、心内科、心外科、肾病科、泌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骨科、乳腺科、妇产科、血液科、风湿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精神卫生科、感染科、烧伤科、口腔科等25种学科类别(250个病种负责单位见附件1)。

(二)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25个病种负责单位省人民医院: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唇腭裂。

兰大一院:胃癌、食道癌、肺癌、急性心肌梗死、尘肺、血友病、地中海贫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兰大二院:终末期肾病、白内障、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尿道下裂、脑卒中。

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儿童淋巴瘤、宫颈癌。

省肿瘤医院:乳腺癌。

省传染病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耐多药结核病、艾滋病机会感染。

(三)县医院其他专科培训负责单位省人民医院:护理、药剂、麻醉。

兰大二院:急诊、输血。

兰大一院:重症。

省中医院:中医。

省康复中心医院:康复。

(四)5个县域医学中心培训负责单位省人民医院:县域检验中心、县域心电中心、县域消毒供应中心。

兰大二院:县域影像中心。

省肿瘤医院:县域病理中心。

(五)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培训负责单位省人民医院:县域创伤中心,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

兰大一院:县域胸痛中心,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兰州新区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

兰大二院:县域卒中中心,陇南市、白银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

省妇幼保健院:定西市、临夏州、甘南州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武威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儿童救治中心。

四、培训及考核方式培训方式:远程培训、网络培训、现场培训、现场技术指导;考核方式:现场闭卷考试、现场技能测试、技能竞赛等。

五、分学科培训方案委托省级质控中心和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单位按照需要培训的学科分类制定了培训方案(见附件2),方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培训教材、培训方法、考核办法和成效评价等,考核办法分为培训后考核和跟踪考核。

各有关单位如无特殊情况均需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考核,对所有病种进行逐个培训,确保县级医务人员完全掌握250个分级诊疗病种和25种大病的诊疗规范;实现麻醉、康复等专科安全规范操作;确保5个县域医学中心和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规范运行。

六、时间安排2020年5月底前,完成与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有关的30个病种(见附件3)的理论培训。

2020年6-12月,相关省级质控中心完成普外科、心外科、内分泌科、口腔科、护理、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心内科、肾病科、泌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科、妇产科、乳腺科、康复科、中医科、药剂科、输血科、感染科、麻醉科、重症科、皮肤科、精神卫生科、急诊科、肛肠科、烧伤科、风湿科、血液科、传染病以及5个县域医学中心、5个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等学科的理论、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

2021年1月底前,各相关省级质控中心要将培训总结及各个县级医院学员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报至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2月-12月,省级质控中心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继续巩固培训成果,进行跟踪考核,对口帮扶医院和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医院要配合省级质控中心帮助受援医院和成员单位巩固培训内容,提升服务能力。

在省级质控中心培训过程中,对口帮扶医院和专科(技术)联盟牵头医院要随时指导受援医院和成员单位,提升培训效果。

七、工作要求(一)各个病种或学科培训负责单位(省级质控中心)要切实做好县级医务人员培训及考核工作,针对每个病种制定相应的理论、技能操作培训内容,认真完成86个县(市、区)的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工作。

各有关省级医院要在2020年4月10日前将各省级质控中心学科培训计划报至省卫生健康委,并在每月月底将当月培训进展情况汇总后报至省卫生健康委。

(二)市县卫生健康部门要全面配合省级质控中心做好培训工作,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县级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台账,内容包括:参训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执业资格、培训时间、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跟踪考核成绩,培训管理台账将作为培训项目过程监管、成效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县医院要根据培训方案购买相应的教材,做好参训医务人员培训保障工作。

(三)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培训及考核工作,医务人员考核成绩将作为职称评定内部推荐、评优评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各培训工作结束前,接受培训的单位要组织受训学员对培训师资授课能力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进行满意度评价,优秀等次人员要给予相应奖励,不合格等次暂停或取消师资资格。

省级质控中心培训师资培训工作可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市县卫生健康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工作督查时,要将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培训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检查,主要查看组织培训相关工作资料、抽查学员知识掌握情况等。

附件:1.县级250种分级诊疗病种负责单位2.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分学科培训方案3.30个分级诊疗病种理论培训负责单位附件1县级250种分级诊疗病种负责单位一、省人民医院普外科(18种):空腔脏器穿孔、肠梗阻、脾破裂、腹膜炎、腹腔脓肿、阑尾炎及周围脓肿(非手术)、阑尾炎及周围脓肿(手术)、溃疡性结肠炎、胆囊息肉、良性甲状腺瘤(手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多处软组织损伤、腹股沟斜疝(单侧、普通手术)、腹股沟斜疝(单侧、补片手术)、脂肪瘤(体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核性腹膜炎、压疮。

心外科(1种):自发性气胸(非手术)。

肛肠科(5种):肛周脓肿(非手术)、肛周脓肿(手术)、肛裂(手术)、直肠息肉、直肠粘膜脱垂。

内分泌科(10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低血糖、垂体功能减退症、疲劳综合症。

烧伤科(1种):烧伤(一度、浅二度)。

口腔科(1种):牙龈炎。

二、兰大一院呼吸科(8种):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除外)、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肺脓疡、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

胸外科(3种):脓胸、血气胸、结核性胸膜炎。

消化科(20种):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肠炎(重症)、急性细菌性痢疾、胆囊结石(非手术)、胆囊结石(手术)、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非手术)、胃溃疡、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输血)、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非输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慢性结肠炎、胆管炎、胃下垂。

心内科(14种):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病(2.3级)、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非介入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再同步化治疗除外)、心瓣膜病(非手术)、先天性心脏病(非手术)、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除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心血管神经症、低血压、扩张型心肌病。

血液科(4种):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感染科(4种):流行性腮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除外)、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

三、兰大二院肾病科(6种):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挫裂伤、肾囊肿(非手术)。

泌尿科(11种):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症(手术)、附睾炎、附睾结核、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含体外碎石)、慢性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单侧,开放手术)、前庭大腺脓肿、睾丸炎、尿道肉阜(手术)。

神经内科(25种):周围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颈椎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晕厥(心源性除外)、癫痫(持续状态除外)、内耳眩晕症、脑梗塞、慢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神经元炎、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震荡、病毒性脑炎、脑萎缩、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一氧化碳中毒、帕金森症、三叉神经炎。

神经外科(2种):脑出血(除重症)、颅脑挫裂伤(重症除外)、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非手术)、颅骨骨折(手术)。

骨科(44种):腕管综合征、四肢骨折、腰椎骨折(重症除外)、肋骨骨折、髌骨骨折、骨盆骨折(重症除外)、跟腱断裂、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腰椎骨质增生、手外伤、坐骨神经痛、腰椎管狭窄(非手术)、滑膜炎(非手术)、鞘膜积液、腘窝囊肿(单侧、手术)、肌腱损伤(手术)、化脓性关节炎(非手术)、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髓炎(非手术)、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掌指骨骨折、锁骨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骨折、跖趾骨骨折、髌骨骨折、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轻、中度)、耻骨骨折、肘管综合征(手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退行性脊柱炎、骨软骨瘤、掌腱膜挛缩症、筋膜炎、拇外翻(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双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