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各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各单元知识点

各单元总复习知识点§1: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2)化学发展史: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③利用纳米技术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重要作用(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本质特征、区别和联系(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P 13~18、P 149~152):药品的取用、称量、加热、仪器的连接、洗涤 §2:我们周围的空气(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药品、原因、现象、结论、反应原理(2)空气成分的发现(拉瓦锡)(3)(4)(5)物理性质(12(6)(7)氧气系列 (8)用H 2O 2制O (9)验室用H 2O 2制O 2时MnO 2是催化剂?(10)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区别 (1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12)剧烈氧化、缓慢氧化之间的异同点?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3:自然界的水(1)通过实验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拉瓦锡)(2)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现象、气体检验、结论、原理(3)氢气燃烧现象和验纯方法(4)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

(5)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间的区别和联系(6)分子的基本特征:4点(7)分子、原子的概念(8)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10)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和联系(1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2)过滤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13)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和区别方法:用肥皂水(1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1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通过将水煮沸或暴晒;②实验室里用 方法。

(16)造成水污染的原因:①工业上;②农业上;③生活上(17)爱护水资源的措施:①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②防止水体污染(18)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物性:4点 ①与非金属反应:C 、S 、P 、H 2 化性 ②与金属反应:Mg 、Fe 、Al 、Cu ③与化合物反应:CO 、CH 4、C 2H 5OH ①反应原理 ⑤验满 实验室制法 ②发生装置 ⑥放置 ③收集方法 ⑦检验 ④反应步骤 ⑧注意事项 工业制法( 变化)制取§4:物质构成的奥秘(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为何不显电性?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公式、近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3)元素的概念。

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四句话)(4)元素的种类与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关系(5)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6)写出27种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用途(8)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9)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10)从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区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正确书写离子符号(11)原子、阳离子、阴离子之间的得失电子关系及电子层改变情况(1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和构成粒子(13)化学式及某些数字的意义(14)化合价原则、一般规律、口诀(15)化合价、离子符号的书写、意义及某些数字的意义(16)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17)有关化学式的计算:①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如H 2、CH 4、SO 2、CaCO 3、H 2SO 4②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元素质量的计算。

⑤纯度的计算。

§5: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五不变,二改变,二可能变)(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书写原则及注意点(反应条件、↑↓、配平、化学式)(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粒子的相对数量等)(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6:碳和碳的化合物(1)碳的单质 ①常温下稳定性(2)碳的化学性质 ②可燃性:③还原性(反应装置、现象等)①金刚石、石墨与C 60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差异的原因②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性质)物性:4点(干冰)①CO2的倾倒实验(反应现象、结论、用途)②CO2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灯火试验)化性③与水反应(探究实验的现象;加热后的现象,原理)(3)二氧化碳系列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鉴定CO2)⑤氧化性:CO2+C2CO工业制法:CaCO3CaO+ CO2↑制取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能否用稀H2SO4?) ②发生装置③收集方法④反应步骤⑤验满⑥放置⑦检验⑧注意事项用途:4点(4)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及用途(5)CO和CO2性质差异的原因物性:3点(收集方法: )(6)CO的性质①可燃性(现象、注意点)化性②还原性(反应装置、现象、化学方程式、步骤、尾气处理等)③毒性(原因)(7) CO和CO2之间的转换及除杂§7: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的条件(3条、“且”)以及灭火的原理(3种、“或”)(2)爆炸的探究实验。

如何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3)记住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三大化石燃料:、、,属于能源,属于物。

(5)甲烷(CH4),俗名。

①物性:3点(收集方法:、 )②化性(可燃性):现象、注意点★如何区别H2、CO、CH4?(6)化学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区别、应用(7)使燃料充分燃烧时应考虑到:①足够多的空气;②足够大的接触面积(8)酸雨的形成及危害:①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植物的生长;③造成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的破坏(9)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及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10)煤、石油等化工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11)两种清洁能源:氢气、酒精,其中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可再生性能源)(12)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8: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金属物性和合金在性能上的差异。

(2)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用途很大程度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但不是决定因素(3)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最重要金属材料的原因①与O2反应:Mg、Al、Fe、Cu、Ag、Au与O2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4)金属的②与酸反应:反应现象及剧烈程度、化学方程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化学性质③与盐溶液反应: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溶液质量变化、反应条件(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6)矿石及常见的几种矿石(7)生铁冶炼的原料、原理设备(8)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9)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发矿物等§9:溶液(1)溶液的概念、特征,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判别(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转换关系。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3)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四要素)、影响因素(与溶质、溶剂质量无关)(4)物质根据溶解性的分类:20℃(5)溶解度曲线的用途适用范围:如粗盐的提纯、KCl(MnO2)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6)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适用范围:如蒸发ZnSO4溶液、海水晒盐结晶注意事项:①②冷却结晶:如KNO3(NaCl)(7)溶液的配制用NaCl固体配制50克5%的NaCl溶液:步骤、仪器用5%的NaCl溶液配制50克1%的NaCl溶液:步骤、仪器(8)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0:酸和碱(1)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关系(2)HCl、H2SO4浓溶液的特性、稀溶液的化性和用途(3)NaOH、Ca(OH)2的俗名、物性、化性、用途(4)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5)酸、碱的通性及具有通性的原因(6)Cl-、SO42-、CO32-(或HCO3-)的鉴定方法(7)NaOH、Ca(OH)2、Na2CO3溶液的区别及除杂(7)酸、碱溶液与酸、碱性溶液的关系(8)中和反应和中和反应的应用(9)pH值和改变pH值的方法(10)pH值的测定方法§11:盐、化肥(1)NaCl、Na2CO3、NaHCO3、CaCO3的俗名、物性、化性、用途(2)粗盐提纯的步骤、仪器、注意事项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转移;每一步都要用到的仪器?什么用途?(3)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金属+盐、酸+盐、碱+盐、盐+盐)(4)复分解反应概念及反应的条件(5)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6)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和作用(7)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危害及对策(8)常见化肥的区分方法:①看外观;②加水;③灼烧;④加熟石灰§12:化学与生活(1)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2)蛋白质的构成及功能:①血红蛋白—氧气的输送者;②酶—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3)食物淀粉经酶作用与水反应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变成CO2和H2O,并放热(4)人体中常量元素(Ca、K、Na)和微量元素(Fe、Zn、Se、I、F)的作用及食物来源(5)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区分(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区分(7)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天然和合成)和性质(8)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9)“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消除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