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满分作文赏析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善意不分方圆无论你用何种器皿来承载,也遮不住善意的光彩。
——题记常常听人抱怨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不知为何,我却总觉得这世上的善意无处不在呢?同学之善高考三个月倒计时的时候,我的肠胃炎突然犯了,打过吊瓶在家休息。
到了平时下晚自习的时间,突然听见敲门声。
原来是同班的同学见我没去上晚自习,特地带了宵夜来看我。
离高考没剩几天了,同学却跑来找我,小心翼翼地递给我一份资料,她说:“你数学不是很好,这个资料对你有用。
”然后,微笑走开。
两个小时前,我还在考场外焦虑不安,走过的同学纷纷投来鼓励的眼神,我收获了无数句“加油”……邻人之善为了备战高考,家人为我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房。
住了几个月,我对邻居们仍是十分陌生。
但这几个月里,奶奶总说对面的谁谁谁给我们送了十个土鸡蛋,隔壁屋的谁谁谁又给咱提来了一袋苹果,楼上的谁谁谁又帮我把衣服晾了……每次,我都沉默不语,只是微笑着,想着奶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怎么会有这么多善良的人儿哟!”社会之善雅安地震以后,我总会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雅安的情况。
我看见源源不断的爱心、善心被送往雅安灾区。
救援部队夜以继日奋力营救,只能休息时在地上眯一会儿;志愿者不断涌入灾区,不求回报地提供帮助;各地的名人、明星也没有闲着,他们慷慨解囊,毫不吝啬……为了成功走过青春的泥沼,我们奋力抢夺高考的独木桥,但我们不忘互相帮助,不忘友谊;我们萍水相逢于尘世,却相亲相爱,犹如亲人,不计较血缘;我们生在同一片土地,就算素不相识,依然忘我相助,共同克服难关……善意无处不在,它以不同的容貌展现在世人眼前,只是我们要学会不同方圆的善意,感受善意,传达善意。
善意不计较方圆。
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方圆相合,方显智慧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
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
“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
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
”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
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
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
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
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
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
”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
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
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
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
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
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
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
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方圆人生四方天地,混圆苍穹。
自商代开始便有方圆记载,也是宇宙相息的记载。
后又有以极生卦以卦生象的太极周易之礼,展现出方圆的人生乾坤。
宇宙尚且方圆,人亦方圆。
是约束是自由?是人格亦或信仰都条条框框无穷尽。
而方圆人生则是物尽其美人尽其用。
方圆人生,只为规划取舍,赢得成功。
牛奶的方盒子只为能铺满货架,矿泉水的圆瓶子只为能装更多的水,物尽其美,找到自己的方圆。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这句话差点断送中国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前程。
刚赴德留学的他,深信导师的话,整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但因手拙且对实验把握不够,常被周围的同学嘲讽。
正当他深陷学业低谷的时候,帕尔斯的出现,带他走出深山。
转攻理论物理的他以其敏捷的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为我国拿下首个诺贝尔奖。
每个人总有自己的形状,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方圆。
方圆人生,调整自己,极尽内心之美,方能赢得另一片的成功。
方圆人生,若没有适宜的容器,方则寸步难行,圆则滚滚向前却不知所止。
鸡蛋的运输需要放在鸡蛋架上以方包圆,才能安全。
若抽掉鸡蛋架后果可是真正的蛋碎了。
年年高考,年年掉证。
若被人拾取,也就大事化小结束了,但一名叫白娅倩的考生却意外的忙。
月初的一条微博引人注意,某考生又掉证,好心人层层转发。
当正能量传递的同时,却有人想借能量干些非法勾当,谎称一位白娅倩的考生遗失准考证,希望有人能取得联系,电话拨通后却是“钓鱼短信息”的通知,这样大家才知道上当了……人之初,性本善。
本来圆满的好心却被塞进坏心的暗箱,只感到空荡荡的伤心与对社会的失望。
方圆人生,我们需要方圆规划,看清自己是方是圆,亦要找个适当的容器传递内心。
当方圆被打破,便内在无实空洞。
方圆人生,找准自己的方圆,换取适宜的成功。
转换其方圆,感受社会的正能量,弃其糟粕,正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人生方圆,方圆人生。
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天生我材必有用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正如诗仙李白说的那样:天生我材必有用。
水滴虽小,却可以组成大海;沙粒虽小,却可以组成宇宙;绿叶虽小,却可以组成森林……不管你是什么,上天创造了你,总有你的用处,不成“方”,还可以成“圆”,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己的路是要靠自己去探究、摸索的。
不适合这条路,你可能适合另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的总统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
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要想不愁饭吃,就去当大律师。
但是由于家里贫穷,他的大律师之路没有走成。
于是他被父亲送去当鞋匠,但由于鞋匠主吝啬、狠毒,他的鞋匠之路同样没有成功。
后来长大了,他做过清洁工、送报员、服务生等工作,但是他觉得都不适合他自己,他永远坚信着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
再后来,他去竞选州长,但屡次竞选不上,他伤心,他彷徨,他曾一度想放弃这条路,但他没有,他相信自己,最后他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总统之一。
我国历史上明代著名的富豪万三千,他的钱财多得数不完,甚至富可敌国。
万三千曾经是个穷小子,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他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于是他去做生意。
一个穷小子去做生意当时被很多人耻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四处漂泊,到处向人请教做生意的方法,但大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于是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他曾想自己应不应该做生意,但他不甘做穷人,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
终于在他努力了十余年后,成为了明代第一大富豪。
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可以去当律师;也许你不适合唱歌,但你可以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可以成“圆”。
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方圆之间写人生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
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
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
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
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
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
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著,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
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著,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
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
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远。
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
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
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
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
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案例:2013年湖北高考标杆作文:思方行圆,止于至善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
“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
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
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
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
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
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