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4 15课导学案
4、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5、汉代____________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的____________太守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利用水利____________,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____________的利用,比欧洲早____________年。汉代的____________数量大为增加,____________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钢材的制作方法,是___________发明的。
C、西汉主动联络匈奴贵族,获取大量财礼
D、匈奴逼迫西汉王室嫁出公主
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完成大一统局面。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A、匈奴族B、契丹族C、女真族D、蒙古族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壮美。是谁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____________令水利专家____________主持修河。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3、汉代农具有很大进步,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____________。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____________的耕作方法。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____________,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丝绸之路
难点
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理解汉朝时的民族关系、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一、自学环节
1、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____________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历史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8、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9、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____________发达,牲畜漫山遍野,____________也发展起来,____________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金属制品多用____________做装饰,富有____________的特色。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开始____________。
6、汉武帝时将地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__,实现了经济上的____________。
7、西汉的都城______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_____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____________”。
A、公元前138年B、公元138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119年
11、2008年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D、班超出使西域
12、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是()
A、大秦派使臣来到东汉B、班超派甘英 Nhomakorabea使大秦C、班超通西域后D、西域都护设置后
15、这条横穿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生动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你认为最佳答案是()
A、中国是盛产丝绸的文明大国B、西汉时,丝绸是最主要的衣料
C、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盛产丝绸及丝织品
D、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16、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2、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15、____________年,西域政府设立__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从此,____________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再转运到____________,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
A、蒙恬B、卫青C、霍去病D、冒顿单于
8、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关的是()
A、汉武帝B、汉明帝C、王景D、杜诗
9、新型生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两汉经济的发展,水排的发明主要用于()
A、农业B、冶铁业C、冶铜业D、丝织业
10、某电视节目正在举行一场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一年?如果让你参与解答的话,你给出的答案是()
基础知识补充
二、展示环节
展示自学环节习题
小组展示
三、检测环节
1、近年来,黄河经常断流,而在一千多年前,却经常泛滥成灾,东汉明帝时请一位水利专家进行治理,此后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王景D、杜诗
2、如果要查找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大一统的相关情况,应点击的关键词是()
C、甘英从波斯湾到达大秦D、大秦派使臣来到西汉
1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丛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D、西方丝绸之路
14、中原地区人们能吃到葡萄、石榴等水果与哪个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B、张骞通西域后
10、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11、____________年,汉武帝又派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
12、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____________向汉朝称臣,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____________时候,他入朝请求和亲。宫女____________自请前往,____________把她嫁给了他。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3、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____________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14、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西行。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派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A、五铢钱B、圆形方孔钱C、蚁鼻钱D、刀币
3、西汉都城长安城有专门的商业区,被称为()
A、街B、场C、坊D、市
4、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汉代
5、西汉时期,汉王朝与匈奴采取了多年的“和亲”政策。这一政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西汉国力不够强大B、匈奴单于主动提出“和亲”请求
18、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____________年,东汉政府派____________出使西域。
(相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在西域时曾派部下__________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派使臣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17、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路线是:从____________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__。
17、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D、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18、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小组做题
四、总结环节
1、两汉经济的发展
2、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小组总结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