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3)个性化的语言。

(4)宏大严谨的结构。

(5)很强的理性色彩。

(三)重点、难点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第四章巴金《家》(一)教学要求掌握巴金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

一类封建大家庭的维持者,如高克明、高觉新。

高觉新的性格特征。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中的败家子,如叔叔辈的克安、克定。

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觉慧、觉民。

觉慧的性格特征。

再一类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珏和鸣凤等女性。

3.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3)浓郁的抒情色彩。

(4)心理描写。

(三)重点、难点觉新的形象。

第五章老舍《骆驼样子》(一)教学要求:了解老舍生平、骆驼祥子的悲剧及老舍小说的基本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祥子的形象。

3.艺术成就:首先,作品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

其次,作品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成功地塑造了祥子的形象。

第三,语言特色。

第四,深厚的文化意蕴。

(三)重点、难点:祥子悲剧的意义。

第六章张爱玲《金锁记》(一)教学要求掌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曹七巧的性格特征。

受害,因而值得同情;变态,值得憎恶。

3.思想内涵: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存在的认识。

4.《金锁记》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丰富多彩的心理刻画。

(2)意象化的手法。

(3)结构的独特性。

(4)独到的节奏。

此外,作品的参差对照的手法,语言新旧的杂陈也都很有特色。

(三)重点、难点七巧心灵的变迁。

第七章钱锺书《围城》(一)教学要求掌握钱钟书的小说风格。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围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方鸿渐的形象。

3.在主题上,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

4.艺术成就:《围城》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刻画了人物的群像,且人物性格鲜明。

(2)《儒林外史》式的结构样式。

(3)出色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4)绝妙的讽刺。

此外,作品语言生动、机智,新鲜,比喻联翩而至,妙趣横生。

(三)重点、难点对知识分子的审视与批判。

第八章沈从文《边城》(一)教学要求掌握沈从文小说的特色。

及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3.艺术成就: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

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情绪的体操。

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三)重点、难点沈从文的人性理想;对人性美的表现。

第九章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教学要求掌握赵树理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3.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作者学习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长处。

(三)重点、难点赵树理小说的群众化、通俗化成就。

第十章郁达夫《沉沦》(一)教学要求掌握郁达夫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主人公的思想性格;2.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成因及时代意义。

3.主观抒情及自我表现色彩。

(三)重点、难点: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时代意义。

第十一章郭沫若《凤凰涅槃》(一)教学要求掌握五四高潮诗歌的爱国激情。

(二)内容提要1.作者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凤凰涅槃》采用了象征的艺术形式,用凤凰涅槃的过程象征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蜕变过程。

诗中涉及的艺术形象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凤凰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诗人自我的象征;火是五四时代的革命烈火的象征;群鸟是反动军阀和无耻市侩文人的象征。

3.在艺术特色上,本诗显出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首先,本诗显示出了火山爆发似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作品为了达到对火山爆发式情感的宣泄,大量采用诸如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手法。

其次,诗中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对凤凰更生的场景进行虚拟,运用一些具有极端性的色彩,把情感、感觉推向极端化。

再次,自由体新诗的形式。

(三)重点、难点凤凰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自由体的形式。

第十二章徐志摩《再别康桥》(一)教学要求掌握徐志摩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思想内涵;以缠绵凄惋妁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3.美感特征: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三)重点、难点政治理想的幻灭。

第十三章闻一多的《死水》(一)教学要求掌握闻一多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3.艺术成就:(1)采用了象征的手法。

(2)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重点、难点以美写丑的表现手法;愤激之情。

第十四章戴望舒《雨巷》(一)教学要求了解戴望舒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这是一首象征诗作。

由于运用了象征意象,所以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首先从诗作的表层语义上来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其次,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与信仰的失落与追求有关的诗作。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伤感和自恋的。

3.艺术特色:(1)运用象征进行抒情。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

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三)重点、难点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十五章艾青《大堰河——我的褓姆》(一)教学要求掌握艾青诗歌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这首诗塑造了勤劳、忠厚而又遭遇痛苦的农村妇女,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思想内涵。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和赞美;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灵魂。

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的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

4.艺术成就:《大堰河——我的褓姆》是首优美的自由诗。

①通过叙事进行抒情。

②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用重叠的诗句和诗节,反复咏叹。

③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画面。

④这是一部自由体新诗。

(三)重点、难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第十六章曹禺《雷雨》(一)教学要求学会欣赏戏剧;了解曹禺话剧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 曹禺生平及创作概况。

2.周朴园、蘩漪形象。

命运主题。

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

3.命运主题。

(三)重点、难点命运主题。

第十七章郭沫若《屈原》(一)教学要求掌握屈原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二)内容提要1.郭沫若戏剧创作简况。

2.屈原的现实意义;屈原形象。

3.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以史鉴今的意义。

第十八章鲁迅《灯下漫笔》(一)教学要求掌握鲁迅杂文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1.关于两个时代的论断。

2.对中国文明史的批判。

3.鲁迅杂文的战斗性特色。

(三)重点、难点对中国文明史的批判。

第十九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一)教学要求掌握周作人散文风格。

(二)内容提要1.周作人“美文”散文主张。

2.周作人散文的闲适风格。

(三)重点、难点周作人小品文的特色。

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参考书使用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9次印刷。

参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刘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六、考核方法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以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占20%。

七、说明1、讲授过程中,联系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风格的演变,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文学史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教育。

2、这门课除了教师讲授以外,还应安排适量的影视片的观摩与讨论,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编写:闫月英审查:雒长安2008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