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

生物医学安全防护题

减少气溶胶产生的实验操作包括
接种环必须密闭
含菌标本片在固定前必须完全干燥
可以用注射器移液
使用塑料螺口试管
禁止往感染性液体中吹气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是
结核分枝杆菌
炭疽杆菌
艾滋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朊粒
在BSL-2实验室工作,应遵循的规定包括
岗前体检
发生与操作病原有关的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和监测
保存缺勤记录
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
定期培训
实验室常见危险和实验室相关感染原因包括:
气溶胶吸入
皮肤刺伤、割伤
动物抓伤
口吸移液器
基因工程包括
利用载体的重组DNA技术
利用理化方法将异源DNA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
传统杂交技术
诱变技术
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应
包括天然本底照射
包括医疗照射
不包括(A+B)
包括环境污染照射
生物安全柜根据其正面气流速度、送风、排风方式分为:
I级
I、II级
I、II、III级
I、II、III、IV级
北京市新安装的医用X射线机应由()协助医疗单位验收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放射工作卫生许可证,投入临床使用。

环保局
取得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技术监督局
卫生局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
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1/2
2/3
3/4
4/5
大量易燃物溢出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
熄灭所有明火
通知安全负责人
疏散现场人员
关闭电源和气源
防止泄漏,关闭窗户
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Sv。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耐药病原微生物
生物武器
基因污染
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
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
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
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动物接种无需固定
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
产生气溶胶
锐器刺伤
皮肤接触感染
吸入感染
食入感染
用过的注射器为避免刺伤,应重新戴上护套。



下列病原微生物中,危害程度属于第二类,需在BSL-3级实验室操作的是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非流行株
结核杆菌
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
C/kg
rad 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
rem
放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认为可以接受
的水平。

确定性效应
放射病
恶性肿瘤
躯体效应
使用人类病原微生物的重组体应遵循的规定是
应在BSL-2及以上实验室进行
禁止两个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基因组的重组
制作复制型重组病毒应事先进行危险度评估
制作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论证
可以用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的野毒株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是
过氧化氢
丙酮
乙醚
乙醛
甲醇
离心时发生离心管破裂后产生的危险包括
产生气溶胶
锐器刺伤
皮肤接触感染
吸入感染
食入感染
以下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
病人血液
病原体培养物
实验动物尸体
废弃疫苗
分离未知血清的规范操作包括
严禁口吸
可以直接倾倒
操作者应戴手套
带血凝块的试管不必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
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立克次体
防锐器刺、割伤的规范操作包括
用过的注射器应重新带帽
禁止用手将针头取下
禁止用手清理破碎的玻璃器具
注射器用后应直接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动物接种无需固定
当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
新出现的病原微生物
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耐药病原微生物
生物武器
基因污染
危害程度属于第三类的病原微生物包括: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立克次
用消毒剂覆盖溢出的感染性物质的作用时间是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30分钟
辐射剂量当量国际制单位(SI)是戈瑞以符号Gy表示。



大量易燃物溢出的正确处理程序除外
熄灭所有明火
通知安全负责人
疏散现场人员
关闭电源和气源
防止泄漏,关闭窗户
由于采用了隔室操作,X线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无需再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下列病原微生物中,危害程度属于第二类,需在BSL-3级实验室操作的是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
志贺菌
霍乱弧菌非流行株
结核杆菌
电离辐射胚胎效应除与受照射剂量大小有关外,还与()最有关。

胎儿的胎龄
母亲年龄
父亲年龄
母亲的营养
当发生感染性物质溢洒造成防护服受到污染时,处理措施的第一步是
脱掉防护服
对溢洒现场进行消毒
对防护服污染处进行消毒
洗手
开窗通风
医疗废弃物的范畴不包括在医学科研和教学中产生的实验废弃物。



X线机房选址原则是
不取地下室
朝阳和居中
建筑物的一端:安全位置
不上顶层
放射性疾病的最后诊断应由()作出。

医院职业病科大夫
医院院长
医院大夫
专门诊断组的大夫
依照卫生部2006年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分类包括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第一、二类
沾有感染性物质的接种环灭菌时应首先进入酒精灯外焰处烧灼。



用过的注射器为避免刺伤,应重新戴上护套。


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