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注意事项
网络媒体特性:
1.个性化。
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地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垄断局面。
2.受众范围广。
不受时空限制,能随时随地浏览到世界各地的信息。
3.交互性强。
当受众获取到她们认为有用的信息时,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媒体也将受到来自她们的信息反馈。
吸引网民积极参与当下时事新闻的讨论,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4.时效性。
能及时、迅速传播给受众事件的动态,网络同时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5.多媒体性。
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丰富了报道手段。
6.低成本性。
信息发布过种简单,无须大量资金支持。
网络媒体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她们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她们更是主动的判断者,能够从各个渠道获取的信息来进行比较,得出她们自己的意见。
手机客户端特性:
个性化用户体验
不需要其它媒体和应用,可实现自己的移动营销。
进行一揽子营销。
方便浏览。
随时随地,互联互通。
第一时间将公司的最新资料传给客户。
全方位,多媒体显示。
将最新产品经过多媒体形式显示在手机上。
资料更新,一步到位。
是最便捷的企业宣传手册。
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名片。
中国互联网调查社区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①,经过在电脑端连接互联网观看比赛的人超过50%,高于电视;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 6月底,中国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
互联网与我们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多地经过网络来获取新闻,网络新闻编辑也将面对更多的服务对象,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更好地进行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已经成为编辑及所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政治理论修养是对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要求
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为党、为人民服务的,网络新闻编辑也应坚定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采编工作的指导思想,把握好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感,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积极了解和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在工作过程中深入贯彻。
既要为人民、为党和国家编写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新闻,也要准确、即时地传达党的方针和人民的意愿。
二、知识技能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必备素养
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专业素养同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一样,需要具备完备的知识技能,其中包括专业技能和对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了解。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闻编辑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操作员,因此,信息制作、编辑都是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前,网络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网络新闻编辑也更需要注重时效性和全面性。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开放、选择性大的特性,因此对新闻的内容采集也应该更加迅速和准确,消息标题应更加精炼,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导语在交代新闻要素的前提下也应更加生动,对新闻的内容编排应更加全面,尽可能地满足受众
的需求。
在这点上,网络新闻编辑要学会并善用超链接充分发挥编辑内容元素多元化的特点,在正文中合乎时宜地嵌入直观的图象或视音频、flash等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网络上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受众是广泛的,所跨的层次是多样的,受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她们对新闻也将更加挑剔,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专业知识之外,应该更多地了解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以前,对于传统的新闻编辑,需要了解经济、法律、哲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
当今,网络新闻编辑是在网络上进行新闻编辑,面向的受众是PC和移动终端后面的任何一个可能的受众,因此网络新闻编辑还应了解电商、大数据、云计算、用户体验等知识,在互联网的框架内,谁为谁单向提供信息的概念渐渐淡去,转而慢慢衍生出一种服务和分享的机制。
有人说,网络新闻编辑人员已经由“把关人”转变成了“网络资讯人”②,现在的受众有充分的选择性。
如何吸引和留住受众?只有为受众提供她们最需要的服务,而且同她们交流,建立一种高于信息的联系——心理接受、心理认同和心理依赖,才能形成媒体和受众的长久、良性的互动。
三、媒介素养是对网络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网络新闻编辑的操作平台是一个集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网络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能够汇集在一起,而且在互联网的框架下,能够将信息即时、准确地送至受众手中。
网络的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