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一、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
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
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 二、标准工时的角色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四、宽放时间种类
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
标准准备时间
标准主体时间
净准备时间
宽放时间
净作业时间
宽放时间
一般时间
特殊时间
特殊时间
一般时间
标准工时
工厂管理
外包价格的決定 标准价目格的決定 进货价格的決定
设备管理 设备机种的选定 设备台数的決定 设备定位的決定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
日程计划 作业管理 适当的人员配置
作业制程改善 效率管理
工程管理
价格管理
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 奖励津帖的策略
价格的预估
b.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a.秒表测时法
b.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
c.MOD测时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秒表测时法
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
1>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
1>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2>IE人员能更多了解生产实际,采集数据更据有说服力。

3.具体操作方法
1>操作要素
测时人员必须了解被测对象(包括:a.工件的制作流程;b.作业的工作方法和
作业标准;c.进行作业的人和设备。


表3
3> 测时记时方法:归零法和累积法
表4
4> 测时次数设定
正态分布概率
测时合理次数 n
n =4P (1-P )/ E^2 或n =4(1-P )/S^2P (P — 观测事项的发生率) (E — 抽样绝对误差)
(S — 抽样相对误差)
统计学证明,若P 不是很小(5%以上),当nP ≥5时,则二次分布非常接近正 态分布。

对一般的工作抽样来说,通常取绝对误差E 为2%—3%,相对误差S 为5%—10%。

对于绝对误差依据经验规定,按工作抽样的目的不同可在表5中查出允许的绝对误差值的大小。

n P P E )
1(2
2-==σnP
P P
E
S -==
12n
P P )1(-=σ
表5
5>剔除测时异常值
正常数据:取平均数高30%与平均数低25%之间的数据
6>确定评定系数
采用西屋法(平均法)从熟练程度、努力情况、作业条件、协调一致性四个方
面评价。

表6
7>测定标准工时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1+评比系数)
ST=正常时间X(1+宽放率)
b.MTM法
方法时间测量,将各种操作分成若干基本动作。

适用于方法研究。

1.局限性:
1>长周期作业中操作性不强。

2>不适用于分析需要谨慎细心的作业
2.优势:
1>分析基本动作,触发方法改善意念和途径。

2>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3>避免人为因素,提高工时准确度
4>对方法记录详细,方便培训新人。

c.MOD测时法
模特法。

将动作归纳为21种,把动作图与时间融合一起。

适用于初期工时制定。

1.局限性
1>工时误差较大
2.优势:
1>易懂、易学、易记
2>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3>避免人为因素,实用性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