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611号)二○一八年八月西安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地理位置图西延至延安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1 总则 (1)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38)3 沿线环境概况 (99)4 工程选线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09)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2)6 环境保护措施 (123)7 结论 (138)1 总则1.1 项目由来及概况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以下简称“西延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 6年)中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

西延线向南连接“大西安”都市圈,规划向北延伸经榆林、鄂尔多斯至包头与京包兰通道衔接,可充分满足陕北、蒙西与西安、中南、西南等地的区际旅客出行需求,兼顾陕北与关中地区的城际客流,形成纵贯西部地区、沟通呼包鄂和关中城市群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优化包西通道综合运输体系,满足旅客快速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西延线位于陕西关中及陕北地区。

线路在西安枢纽自西安东站北端引出,向北经西安市灞桥区、临潼区、高陵区,咸阳市三原县,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和宝塔区,引入既有包西线延安站。

西延线正线全长286.954km,其中新建正线长度281.799km,利用既有包西线5.155km。

正线工程所经西安地区长度40.837km,咸阳地区长度11.375km,渭南地区长度24.309km,铜川地区长度82.449km,延安地区长度127.984km。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为新建客运专线,双线,速度目标值350 km/h,电力牵引。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包括西安东站(不含)北端至延安站(含)正线工程以及引入西安枢纽、延安地区等相关配套工程。

其中正线全长286.954km;引入西安枢纽配套工程包括耿镇线路所至西安北站上行联络线长18.079km,下行联络线长18.280km;成都至延安上行客车疏解线兼兰州至武汉方向疏解线兼北京至延安立折疏解线长1.88 7km,延安至成都下行客车疏解线兼武汉至兰州方向疏解线长2.266km;建港务区站至港务区东站联络线,下行线长6.204km,上行线长6.092km;引入延安地区配套工程包括还建包西线段落长度6.449 km(含延安站普速场工程)。

工程区间线路采用60kg/m 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原则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全线正线设置特大桥、大中桥共67座,总长度90.726km;设隧道43座,总长度166.14km;桥隧总长共计2 56.866km,占新建正线长度的91.1%。

全线正线设置路基长度25.971km;新建车站11处,设置线路所2处,接轨于既有延安站,并对延安站进行技术改造;全线新建牵引变电所6座,还建牵引变电所1座。

工程共扰动地表面积1700.85hm2,其中永久征地7 62.73hm2,临时用地938.12hm2。

主体工程土石方填挖总量5683.91万m3,其中,填方817.77 万m3,挖方4866.14万m3,挖方大于填方;工程借方量444.35万m3,产生弃土弃渣量4492.72万m3;全线设置取土场共计13处,弃土弃渣场150处;工程建设共设置施工便道380.00km,其中整修既有道路140.80km,新建便道239.2km;全线设置制(存)梁场10处、铺轨基地1处、临时材料厂4处(利用既有车站)、拌合站80处(包括11处填料拌合站,不含梁场);全线新增房屋总面积142566 m2,新增定员127 4人;工程建设需拆迁建筑物、构筑物共96.29万m2,砍伐树木共54.85万余株。

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5417107.28万元,其中静态投资4936904.91万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陕西省政府合作建设;项目计划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总工期4.5年。

1.2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1)通过对拟建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了解和掌握沿线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线路方案的合理性,为项目实施提出决策依据。

(2)对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减缓和避免环境危害的环保措施方案与建议,反馈并指导工程设计,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步开展,将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促进项目建设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3)综合权衡项目实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采用入户公众意见调查、报刊网络公示、宣传公告、座谈会、接受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鼓励沿线居民积极参与到项目论证中来,使论证过程和评价结论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2.2 评价原则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环评导则为指导,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以环境敏感区为重点、点线结合的评价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补充必要的现状监测、类比监测资料,按不同的评价要素选择不同的线路区段(长大隧道、特大桥、高填深挖路基等)及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作为重点进行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防护、治理措施和建议。

1.3 评价工作等级1.3.1 生态环境:一级本项目线路长度大于100km,工程穿越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特殊敏感区,穿越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富平石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福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黄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洛川黄土国家级地质公园、延安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重要敏感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1.3.2 声环境:一级本工程为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经过区域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4类、2类标准的地区,沿线敏感目标分布较为密集、受影响人群较多,项目实施前后线路两侧敏感点噪声级增加5dB以上。

参照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第5.2.2条,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1.3.3 地表水环境:三级本工程建成后各车站新增污水排放总量为509m3/d,小于1000m3/d;污水性质为生活污水,属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目小于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受纳水体水域规模较小,水域功能为Ⅲ类、Ⅳ类水体。

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回用或排入附近沟渠,根据HT/J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3.4 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 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新建铁路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除机务段为Ⅲ类外,其余均为Ⅳ类;导则4.1 一般性原则规定,Ⅰ、Ⅱ、Ⅲ类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无机务段、动车运用所、存车场等场段工程,属于Ⅳ类项目,因此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3.5 大气环境:三级本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仅为宜君车站新增燃气锅炉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烟尘、SO2、NOx。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对新增燃气锅炉的烟尘、SO2、NOx的最大地面浓度分别进行计算,确定本工程Pmax=7.98%,小于10%。

因此,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本项目污染物Pi计算结果表表1.3-11.4 评价范围及时段1.4.1 工程设计范围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包括正线工程,以及相关联络线与疏解线工程,主要包括:1、正线工程新建西安东站(不含)至延安站(含),线路长度286.954km,其中新建正线长度281.799km,利用既有包西铁路(K578+481.63~K573+327.03)长度5.155km。

2、相关联络线与疏解线工程(1)新建引入西安北站联络线工程,耿镇线路所至西安北站上行联络线(XWK0+000~CLZK18+078.7514)长18.079km,下行联络线(XWK0+000~CLYK18+303.1131)长18.280km;(2)新建成都至延安疏解线工程,成都至延安上行客车疏解线兼兰州至武汉方向疏解线兼北京至延安立折疏解线(CDLZK0+000~CDLZK1+887)长1.887km,延安至成都下行客车疏解线兼武汉至兰州方向疏解线(CDLYK0+000~CDLYK2+266)长2.266km;(3)新建港务区站至港务区东站联络线,下行线(XWK12+800~XWK19+000)长6.204km,上行线(XWK12+800~XWYK19+000)长6.092km;(4)延安地区还建包西线(GK572+800.07~GK579+329.18)段落长度6.449km(含延安站普速场工程)。

1.4.2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本次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工程设计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本工程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详见表1.4-1。

拟建工程评价范围一览表表1.4-11.4.3 评价时段(1)设计年度初期:2025年;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

(2)评价时段本次分别对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评价,其中施工期按4.5年考虑。

运营期影响评价以设计近期(2030年)为主,兼顾远期(2040年)。

1.5 评价内容及重点1.5.1 评价内容根据沿线区域环境现状和工程特点,本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分析、工程选线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废(污)水污染排放分析、废气污染排放分析、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等。

1.5.2 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沿线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施工期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运营期以声环境、振动环境与水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