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弘毅堂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武汉大学弘毅堂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物理学基地弘毅学堂物理学班)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的物理科学拔尖学生,经后续培养后能成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本专业对弘毅学堂物理学班采取滚动式管理、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优秀原文教材并采用双语或全英文式授课。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弹性学制(3-5年),其中有一次在国外著名大学学习的经历。

学分:130学分五、学位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及双语课程:物理I:经典力学I Physics I: Classical Mechanics;物理II:统计物理学I Physics II: Statistical Physics;物理III:电磁学I Physics III: Electricity & Magnetism;物理IV:光学Physics IV: Optics;物理V:量子物理学I Physics V: Quantum Physics;数学物理Mathematical Physics;经典力学II Classical Mechanics II;量子物理学II Quantum Physics II;统计物理学II Statistical Physics II;电磁学II Electricity & Magnetism II;固体物理I Physics of Solids I;近代物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Modern Physics;接口技术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Applications and Practice of Interface Technology in Physical Research;计算物理Computational Physics;粒子物理An Introduction to Element Particles;高等量子力学Quantum Physics III;高能物理Introduction to High Energy Physics;固体物理ⅡPhysics of Solids II;近代物理专题Selected Topics in Modern Physics;统计物理学III Statistical Physics III。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实验物理I Experimental Physics I;实验物理II Experimental Physics II;实验物理III Experimental Physics III;实验物理IV Experimental Physics IV;实验物理V Experimental Physics V;科学研究训练4学分等共13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调研、实习(金工)2周。

科学研究训练、物理学综合实习要求:1)每年所有课题研究组都必须面向所有学生介绍他们所在领域的前沿动态和课题组的研究进展;2)开展学术讨论小组,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方向,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文献,定期讨论交流,介绍各人的心得体会;3)定期邀请国内外研究人员做学术报告,课程讲授。

来自外单位学术报告平均每周不少于一次;4)全面开展暑期交流活动,国内和国际结合。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修满130学分,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论文方可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弘毅学堂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数总学时学时类型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开课学院讲课习题课实验实践上机1 2 3 4 5 6 7 8通识课程必修0100678010067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8 14410836 4 4 政治综合英语1起点12216 A1+A2+A3+A4外语综合英语2起点11 198 A2+A3+A4+Bn综合英语3起点1180 A3+A4+Bn+Bn综合英语4起点9 162 A4+Bn+Bn+Bn体育4144 按项目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体育军事理论 1 18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18学时的实践内容归入军事训练军事通识课程选修交流与写作类(◎课程为推荐选修课)至少2学分◎物理科技论文 2 36 物理数学与推理类(☆课程为必修课)至少19学分326 ☆微积分1216 180 36 5 5 数学☆线性代数A 3 72 54 18 3 数学0700346 ☆常微分方程 2 36 18 18 2 数学☆数学物理方法MathematicalPhysics4 72 54 18 4 物理自然与工程类(◎课程为推荐选修课,导论课需选其中1门)至少4学分◎物理学导论 1 18 1 物理◎材料导论 1 18 1 物理◎基础化学C 236 2 化学◎基础化学实验B 136 1 化学人文与社会类至少4学分学生自由选择修习时间艺术与欣赏类至少2学分中国与全球类至少2学分研究与领导类至少2学分必0700955 经典力学 I 3 54 36 18 3 物理专业课程修ClassicalMechanics (I)0700704热学Fundamentalsof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Theory ofGases2 36 27 9 2 物理0700255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3 72 54 18 3 物理0700256光学Optics3 54 36 18 3 物理0700911经典力学 IIClassicalMechanics (II)4 72 54 18 4 物理0700260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Atomic andnuclear Physics3 54 36 18 3 物理070057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 StatisticalPhysics4 72 54 18 4 物理0700258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4 72 54 18 4 物理0700261量子力学QuantumMechanics4 72 54 18 4 物理0700915固体物理IPhysics of SolidState I4 72 54 18 4 物理1300775实验物理IExperimentalPhysics I2 72 72 2 物理1300776实验物理IIExperimentalPhysics II2 72 72 2 物理1300777实验物理IIIExperimentalPhysics III2 72 72 2 物理1300778 实验物理IV 2 72 72 2 物理InterfaceTechnology inPhysicalResearch0700277 计算物理 3 54 27 18 9 3 物理0700278 近代物理专题 2 36 36 2 物理0700925 量子场论 3 54 54 3 物理0700171 生物物理学 2 36 36 2物理0700977 量子统计 3 54 54 3 物理0700709 广义相对论 2 36 36 2 物理0700611 新型功能材料 2 36 36 2 物理0700253 工程材料学 2 36 36 2 物理0700271 量子信息 3 54 54 3 物理0700829 量子力学seminar 1 36 36 1 物理0801174 薄膜物理与技术 3 54 54 3 物理0801437 纳米科学与技术 3 54 54 3 物理0700245 材料科学进展 2 36 36 2 物理0700251 材料腐蚀与防护 2 36 36 2 物理0700855 生物材料学 2 36 36 2 物理0700953 磁性与磁性材料236 2 物理0802031 天体物理物理0700256 现代光学 3 54 54 物理实践教学生产劳动2周毕业论文或设计必修学分 6 6 物理任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补充或个人兴趣爱好而由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鼓励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院(系)对学生的选课给予必要的指导。

具体学分数以满足各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要求为准。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130分通识课程学分≥57 ,占总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学分≥41 ,占通识教育学分% 选修课程学分≥16 ,占通识教育学分% 专业课程学分≥73 ,占总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学分51 ,占专业教育学分% 选修课程学分≥22 ,占专业教育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专业教育学分%毕业论文或设计学分 6 ,占专业教育学分%任意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