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凸透镜:发散作用,有两个焦点(远视)
凹透镜:会聚作用,有两个虚焦点(近视)
实像都是倒立的
虚像都是正立的:
作图技巧1):利用对称性找到像点,任何一条反射光线必经像点
2)利用反射定律,随意在同一点作两条入射光线,作对应的两条反射光线(刺入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得像点,虚像只可用眼睛看到
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g=9.8N/kg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属性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质量大惯性大。
第三章
1. 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2.变态发育:两栖类(青蛙)& 昆虫
受精: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
受精卵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卵黄)
4.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人体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胎盘
5.
生殖系统
男: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
胎发育场所)、阴道
第一性征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
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
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盆骨宽大、乳房发达
青春期特点
1)出现第二性征
2)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假胎生(卵胎生)
7.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
胚(新植物的幼体):
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根和茎的结合部位),胚根(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有无胚乳
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
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10.花的结构: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11.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12.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孢子生殖
营养生殖(主要):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2.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限(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限(日落线)。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热量最少
6.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
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7.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
8. 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9.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他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10.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沿江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