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八信息搜集和网络嗅探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实验八信息搜集和网络嗅探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实验八 信息搜集和网络嗅探

同组实验者 实验日期 成绩

练习一 信息搜集

实验目的 1.了解信息搜集的一般步骤;2.学会熟练使用ping命令;3.学会利用Nmap等工具进行信息搜集

实验人数 每组2人

系统环境 Windows;Linux

网络环境 企业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Nmap、网络协议分析器

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一、实验原理

详见“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实验13”,“练习一”。

二、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实验角色说明如下:

实验主机 实验角色 系统环境

A、C、E 扫描源/目标 Windows

B、D、F 扫描源/目标 Linux

下面以主机A、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Linux系统环境。

一.信息搜集

此实验主机A可与B同时相互搜集对方信息,下面的步骤以主机A为例讲解。

1. ping探测

主机A开启命令行,对主机B进行ping探测,根据主机B的回复,可以确定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连通情况,还可以根据回复数据包的TTL值对操作系统进行猜测。

回复数据包的TTL值:_______________,主机B操作系统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2. Nmap扫描

(1)对活动主机进行端口扫描

主机A使用Nmap工具对主机B进行TCP端口同步扫描(范围1-150):

Nmap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机B开放的TCP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主机B进行UDP端口扫描(范围是110-140): Nmap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机B开放的UDP端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活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探测

主机A对主机B进行TCP/IP指纹特征扫描:

Nmap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扫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活动主机运行服务进行探测

主机A单击平台工具栏“协议分析器”按钮,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包捕获。打开IE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主机B的IP,访问主机B的web服务,停止协议分析器,查看捕获结果。图1可做为参考。

图1 HTTP会话分析

由图1可判断目标主机web服务使用的软件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探测目标主机FTP服务使用的软件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活动主机IP协议进行探测

主机A使用Nmap命令对主机B进行IP协议探测:

Nmap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扫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探测总结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果,填写表1。

表1 探测结果

目标主机IP 目标主机MAC 目标主机开放端口 目标主机操作系统

目标主机开放服务 目标主机服务软件 服务软件版本 主机支持的IP协议

练习二 明文嗅探

实验目的 1.了解明文嗅探;2.能够利用嗅探工具获取邮件账号;3.了解Base64编码应用

实验人数 每组2人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Base64转码器,网络协议分析器

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一、实验原理:

详见“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实验15”,“练习一”。

二、实验步骤:

本练习主机A、B为一组,C、D为一组,E、F为一组。下面以主机A、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获取FTP帐户密码

FTP协议数据包在传输的时候使用明文传输,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包的监听嗅探获得FTP帐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主机A启动FTP服务使得主机B能够正常登录。

1.主机A网络嗅探

(1)主机A进入实验平台,单击工具栏“协议分析器”按钮,启动协议分析器。

(2)启动协议分析器,单击菜单“设置”|“定义过滤器”,在“定义过滤器”界面中,选择“网络地址”选项卡,设置捕获本机IP地址与同组主机地址间的数据;选择“协议过滤”选项卡,选中“IP”|“TCP”|“FTP Control”和“FTP Data”节点,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过滤器设置。单击“新建捕获窗口”按钮,点击“选择过滤器”按钮,确定过滤信息。在新建捕获窗口工具栏中点击“开始捕获数据包”按钮,开始捕获数据包。

2.主机B远程FTP登录

在进行本步骤实验前,请确认主机A协议分析器已开始捕获数据。

(1)主机B通过“命令提示符”FTP登录主机A,操作如下:首先输入:ftp 主机A的IP;在出现User后面输入:student;在Password后面输入:123456,操作如图2所示。

图2 FTP登录成功

3.分析捕获数据包

(1)主机B登录主机A成功后,主机A停止协议分析器捕获数据包,并分析会话过程,在“会话分析”页签中,点击会话交互图上的用户名及密码(如图:3)即可以看到主机B登陆主机A所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图3 捕获的用户名及密码

二.邮件传输中获取邮件帐号及邮件正文

1.获取邮件账号

(1)主机A配置Outlook Express(参见附录A—Outlook Express配置方法)。

(2)主机B明文嗅探

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单击工具栏按钮,在“协议过滤”中设置过滤模式为仅捕获主机A与邮件服务器之间的SMTP、POP3数据包(主机A的IP<->邮件服务器IP)。新建捕获窗口,点击“选择过滤器”按钮,确定过滤信息。在新建捕获窗口工具栏中点击“开始捕获数据包”按钮,开始捕获数据包。

(3)主机A使用Outlook Express发送邮件给主机B,点击“发送/接收”按钮。

(4)主机B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包

对过滤后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提取出帐户用户名和密码,以及邮件的主题。截获的密码如图4所示。

图4 提取帐户的密码

2.解析邮件正文(Base64解码)

(1)在右侧会话交互图中,点击“Text_Data”会话帧(可能存在多个Text_Data会话帧,逐一查找),在中间详细解析树中定位到邮件头域(Header Field)解析部分,找到“Header Field

= Content-Transfer-Encoding:base64”,类似图5,定位Base64加密后的邮件密文。

图5 定位邮件密文内容(Base64编码)

(2)单击平台工具栏“Base64”按钮,打开BASE64编码转换工具。选择转换方向“BASE64->Content”,选择转换方式“文本直接转换”,将邮件正文(Base64编码)输入到“要转换的文本”域中,单击“转换”按钮,在“转换后的文本”域中查看邮件明文。

练习三 winpcap嗅探器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Winpcap编写网络应用程序

实验人数 每组1人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VC++6.0

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一、实验原理:

详见“信息安全实验平台”,“实验15”,“练习二”。

二、实验步骤:

本练习单人为一组。首先使用“快照X”恢复Windows系统环境。

一.运行嗅探器 (1)启动VC++6.0,选择“File”|“Open Workspace…”加载工程文件“C:\ExpNIS\NetAD-Lab\Projects\Sniffer\PcapApp\PcapApp.dsw”,打开“PcapApp.cpp”文件,如图6所示。

图6 打开PcapApp.cpp源文件

(2)设置编译环境

使用VC++6.0来编译PcapApp.cpp源文件,需在PcapApp工程中进行一些设置,包括添加winpcap开发头文件和静态链接库路径。具体过程是,选择tools菜单的子菜单options,打开对话框Options,选择Directories页签,然后在“Include files”中添加路径C:\ExpNIS\NetAD-Lab\PROJECTS\WPDPACK4.0BETA1\INCLUDE,如图7所示。

图7 添加Winpcap的Include路径

然后在Library files中添加路径C:\ExpNIS\NetAD-Lab\PROJECTS\WPDPACK4.0BETA1\LIB。设置完成后,就可以编译了。编译运行成功,根据提示选择接口号为:“2”,得到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PcapApp运行效果

二.嗅探器设计

在实验原理五中介绍了练习中所使用到的Winpcap函数,函数pcap_loop的使用方法与pcap_next_ex是不同的。在使用pcap_loop时,应该使用回调函数来对捕获的网络数据包进行分析。在函数pcap_loop中先注册回调函数,注册之后,每捕获一个数据包,就调用回调函数一次,所以可以在回调函数中对捕获到的每个数据包进行处理。回调函数是用户自己定义的,但必须满足Winpcap规定的函数类型。Winpcap规定的回调函数的类型定义如下:

其中第一个参数表示从函数pcap_loop传递进来的参数;第二个参数是描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信息;第三个参数是u_char *类型,它表示捕获到的网络数据包的内容。把数据包的内容取出,就可以对它进行分析了。第三个参数是最重要的参数。

基于PcapApp.cpp工程,使用pcap_loop实现pcap_next_ex功能。定义回调函数,将原循环体内功能放入回调函数体中,通过调用回调函数显示网络数据包内容。在下页空白处写出具体实现的源代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