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0财务报表分析华为20XX财务报表分析3月30日,华为发布20XX年年报,全面披露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业绩。
年报显示,华为去年营收达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5.6%。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2020年将是华为更加艰难的一年,因为公司将全年处于美国“实体清单”下,“2020年华为力争活下来,争取明年还能发年报。
”随着手机厂商的年报陆续出炉,新京报将用五张图回顾华为20XX年的经营情况,发掘华为在过去一年的高低起伏。
华为20XX年报分析1、20XX年营收按季度放缓,下半年受“实体清单”影响明显从季度增速看,华为20XX年的增长呈“前高后低”的态势。
在去年5月16日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前,华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2%;但下半年华为的营收开始出现放缓,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只有7.7%。
此外,华为的净利润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公司从20XX年的25.1%下滑至去年的5.6%,营业利润率也从20XX年的10.2%下滑至去年的9.1%。
徐直军表示,去年营收增速下降是很容易理解的,去年5月16日华为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后,公司肯定要加大研发力度来“补洞”,同时有大量的供应商突然间不能给华为供货,华为要重构公司的供应链。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去追求20XX年、20XX年的利润率,我们肯定是先把洞补起来,把供应链重构好,然后以生存为第一目标。
”2、消费者业务受“实体清单”影响,20XX年手机出货量增速放缓华为去年消费业务对整体营收的贡献过半,达4673亿元,同比增长34%,这一增速甚至高于20XX年,主要得益于华为的智能终端销售多面开花。
虽然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速下降至16.5%,但华为在PC、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PC和智能穿戴设备去年的发货量分别同比增长200%和170%。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原本20XX年华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不过受“实体清单”影响,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在海外市场有明显下降。
按照徐直军的说法,华为消费者业务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至少损失了100亿美元。
3、中国区成增长动力,EMEA以及亚太区受“实体清单”影响由于“实体清单”的影响,华为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地区出现明显的增长放缓。
年报显示,华为在EMEA(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的营收增速从20XX年的24.3%下降至去年的0.7%。
此外,华为在亚太地区的营收录得罕见下跌(-13.9%),公司称主要受一些国家运营商市场投资周期波动、消费者业务不能使用GMS 生态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区的收入增速重新上升,贡献营收比例高达59%,是EMEA两倍之多。
4、20XX年研发投入力度加大,2020年超200亿美元华为研发投入上的力度之大在全球范围内罕见,去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去年研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收入比例为15.3%,这一数字为近5年之最。
在过去五年里,华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14%以上,任正非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今年华为的研发预算将进一步增加58亿美元至200亿美元以上。
华为在财报中披露,去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9.6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9%,公司持续加大面向未来的前沿技术探索和基础研究投入,每年投入约30亿至50亿美元。
华为现有约15000人从事基础研究,其中包括700多位数学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学博士、5000多位工学博士。
5、持股员工数量连续两年大幅增加,人均薪酬支出近70万受“实体清单”影响,华为20XX年为补上硬件和软件生态的漏洞而继续招揽人才,包括“天才少年计划”等。
华为20XX年报显示,公司员工数量从20XX年的18.8万增长至去年的19.4万,持股员工数量则连续两年大幅增长,20XX年和20XX年持股员工数量分别增加15950人和7804人。
此外,华为去年在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上的支出达1349.37亿元,以19.4万名员工计算,华为员工人均薪酬达69.5万元。
中国软件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潮下,我国IT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软件业务市场规模在20XX年已达5.5万亿,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最高,达到了53.3%。
同时,软件业从业人数平稳增加,全行业从业人数接近600万人,行业利润增长快于收入增长。
数据显示,20XX年,软件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020亿元,比20XX年增长15.8%,比20XX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出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一至四季度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9.6%、14.2%、15.6%和21.2%,呈逐步上升态势,可见我国信息化进程仍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是各行业努力的方向。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支柱和先导。
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环节。
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及“两化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的信息化需求将会不断激发,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同时伴随着未来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提高自主核心竞争力的双重压力,IT应用软件和专业化服务的价值将更加凸显,软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整个行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华为20XX财务报表分析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表示,“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漂亮的财务报表。
华为完全是由其员工所有,股东近9.7万人,且没有任何外部实体持有华为的任何股份。
如果不想让华为呆在某些市场,可以缩减规模。
只要能够存活下来,养活员工,总有未来等着我们。
”对华为来说,20XX年备受全球关注。
任正非在上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20XX年对华为而言将会是面临挑战和困难的一年。
如今半年过去,华为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呢?7月30日下午3点,华为向全球发布20XX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报告显示,华为上半年营收401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2%,净利润率8.7%;其中消费者业务2208亿元,占比55%;运营商业务1465亿元,占比36.5%;企业业务316亿元,占比7.9%。
华为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达到1.18亿部,同比增加24%。
华为已获得50份商用5G合同,全球基站发货超过15万个;华为上半年平板电脑同比增长10%,PC增长3倍,可穿戴设备增长2倍,云服务生态用户超过5亿。
华为董事长梁华表示,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会持续投资未来,计划20XX年研发投入1200亿人民币。
结合之前已经公布的20XX年一季度数据,华为公司销售收入1,79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9%;净利润率约为8%,同比略有增长。
可以说华为在二季度顶住了巨大压力,实现了持续性增长,着实不易。
作为一家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公司,要想把账算清楚可真不容易。
然而,华为的财务部门却非常淡定,因为半年业绩数据早就准备好了!3天月度财务报告出初稿、5天月度财务报告出终稿、11天年度财务报告完成初稿......要把一家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公司的“总账”算清楚可真不容易。
要做到财报的高效、准确、完整,离不开高度集成的全球结账管理系统,更离不开一个个为为之付出努力的华为财务人。
是什么秘密武器,让报告的出具如此高效?原来,财务的全球结账管理有这样一个监控系统,看起来像不像在搞火箭发射?这里是华为全球结账工作的指挥控制中枢,每个月,横跨5个时区的7个共享中心,都要接受这里的指挥调度,给华为在全球的数百家子公司“算总账”。
通过交易核算自动化、ERP优化、数据调度优化、数据质量监控以及提升数据分析平台的性能,华为实现了全球核算实时可视,过程可跟踪、可管理。
正是靠这套系统和无数华为财务人的努力,才让即将于明天发布的半年业绩得以准确、完整的呈现。
同样是会计,到大公司工作和到小公司工作肯定是不一样的。
华为作为中国知名大公司,很多财会人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华为。
那么,华为财务都是一群什么人?据华为CFO孟晚舟在华为内部致辞里透露的情况,我们大概能够看出华为财务团队工作、人员配置的一些细节:1、华为财经团队来自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的优秀学生有数百名;2、光合同全球就有1500名项目财务跟进;3、年平均约120万单的员工费用报销,员工在自助报销的同时,机器根据既定规则直接生成会计凭证;4、98个国家和746个账户实现互联互通,支付指令可以在2分钟内传递至全球任一开户银行,付款准确率水平高于银行100倍以上;5、在全球实施的RFID物联资产管理方案,目前已经覆盖52个国家、2382个场地、14万件固定资产。
RFID标签贴在需要管理的固定资产上,每5分钟自动上报一次位置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固定资产的使用负荷(或者闲置)情况;6、经营性现金流已实现12个月定长的滚动预测。
从历史数据的拟合度看,在170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规模约800亿美元,年度现金结算量约4000亿美元,最小偏差仅800万美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团队成员学历较高,拥有比较高的素质;2.、财务操作体系比较完善,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3、每个财务成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强度较大;4、拥有细致的核查体系,误差率小。
华为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是什么?华为的管理一直被外界推崇,当然这离不开华为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努力。
任正非对华为的财经团队非常重视,曾不止一次提到过对财务人员的四点要求。
一财务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目前财会领域低层次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口巨大,在未来,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包揽,会计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高低端的阶层固化状态,使底层会计具有向上流动的主观意识。
二财务必须要有渴望进步、渴望成长的自我动力财务工作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税法税率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当中,每一次变化都要会计人主动学习,接受变化,不断适应。
对于学习专业知识会计人要保持终身学习态度,这不仅是为了开阔视野,更是为了能融入业务。
三没有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越大的公司对财务的分工越为细致,每个财务岗位接触的工作几乎都是片段式的。
片段式的工作很容易让会计人们保持财务思维,习惯用财务语言去解释业务逻辑,开拓财务人员的全局视野,培养对数字的敏感和敏锐。
四称职的CFO应随时可以接任CEOCFO是CEO最有力的接班人选,CFO站在业务的最后端,能够俯瞰公司管理的全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融入业务,要积极参与项目管理、经营分析、预算决策,不要过分局限于专业技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