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ppt
早在1999 年5 月7 日,国家环保总局就正告各界: 电磁辐射对机体(人体)有害。
专家建议: 防止电磁波的10 大对策原 因 说 明
1.尽量远离电化制品距离愈远,受电磁波的影响愈小。 2.无法远离时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再强的电磁波,时间愈短,影响愈小。 3.选用电磁波小的制品电灯泡比日光灯小,无线电话比行动电话小 4.与其选用大型,尽量选用小型同种的家电制品,大型的不但耗电量高,电磁波也强。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 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 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 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 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 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电磁波: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这种电场与磁场交替变化的波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本质是能量。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从10-14米到1012米;光波只是电磁波中很小的一 部分;人通过眼睛接收光波,产生视觉。 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长波、中 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 γ射线及宇宙射线。以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 长最短;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会起化学效应,造成伤害。 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 电磁波能量:E=hv (h是普朗克常量,v是电磁波频率)
很大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铝板 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铅板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射线
射线
1 约 C 10
接近 C 等于 C
粒子是高 0 速电子流1 e
波长很 短的电磁波
射线
很弱
电离辐射伤害
放射属于电离辐射一部分;放射伤害当然也就属于电离辐射伤 害。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也称为放射线 。包括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这类射线 能量很高。 电离辐射的能量很高,足以改变原子结构,这种原子的电量平 衡的改变,能够对细胞产生改变,使组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 ,如使蛋白质及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进而产生新 的细胞(癌细胞)。这种使细胞产生改变或产生新的细胞的能力, 使得电离辐射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 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 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 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 代受害。
据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 影响: 1、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 害; 3、 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 、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肝病、 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 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v c
----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示意图
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通讯 上的应用
航天应用
遥感技术
电 磁 波 除 皱
医 学 上 的 应 用
军事应用
电磁波辐射及预防
小组成员:梁洁贞、涂明广、余秋峰
浅谈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电磁 辐射
家庭常用电器电磁辐射检测数据参考表(mG:毫高斯) 电器电磁辐射量电器电磁辐射量 咖啡炉1mG 电饭锅40mG 传真机2mG 复印机40mG 电熨斗3mG 吹风机70mG 录像机6mG 手机100mG VCD 10mG 电脑100mG 音响20mG 电须刀100mG器200mG 电视机20mG 无绳电话200mG 洗衣机30mG 微波炉200mG
在手机3G时代, 制造商和运营商不仅要追求更 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 保证更大波特率, 也要追求 更高的健康指标, 控制它的发射功率和辐射指标。 除了在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上限制手机辐射, 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手机的使用方法, 避免不良 的使用习惯。
使用手机的时候, 应该避免一些被 忽视的不良习惯
辐射防护三大基本方法
3、屏蔽防护 1、保持距离
保持与射线源距离
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正比
在人和射线之间增设屏蔽
2、减少时间
受到的辐射量与时间成正比
放射源运输车辆 标识
射线管理区外侧设置警 示灯、警示牌、警示绳、 彩旗等
射线种类
组成
粒子是 4 氦原子核 2 He
速度
贯穿本领 很小一张薄 纸就能挡住
电离辐射危害有两大影响: 躯体效应:即仅对接触辐射的个人产生危害的辐射效应。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 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 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比如, 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 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 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 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 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 险越大。 遗传效应:即可以遗传给未来后代的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人体受到辐射后,会引起机体 细胞分子、原子电离,使组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如使蛋 白质及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引起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畸变,使一代人受害,甚至遗传给后代。
手机辐射
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候,手机向基站传输的无线电波或多 或少会被人们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的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 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总的来说,手机辐射的电磁波对人体 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其一是手机射频辐射的热效应,手机辐射电磁波被人体吸 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生物破坏,若一次通话过久, 而且姿势保持不变,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病变。所以, 一旦感到脸部发热的时候,要立即停止手机通话并在短时间 内不要再使用手机。最近在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视频,叫做 “手机爆米花”。讲的是几个日本的年轻人将四个手机对在 一 起,手机中间放臵了一些爆米花,然后同时给四个手机打电 话,当四个手机接受的信号后经过一段时间,中间的爆米花 腾空而起。可见手机辐射的热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当可观 的。
另一种影响是手机辐射的非热效应,也就是人体 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 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 态的人体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组织也会遭受 损伤。它可能造成经常使用手机的人,产生比较严 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 记忆力降低以及一些潜在生物破坏。物理学家海兰 德指出,手机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非热型辐射。 放射肿瘤学教授莫尔德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如同 X 光和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能破坏人体的脱氧核糖 核酸(DNA),可能致癌。手机辐射非热效应的能量 危害可能更为严重,因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积 累,作为致癌因素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第一, 不要把手机挂在你的脖子, 胸前或者腰部,要知道手机与身体的距离直接决定了 所受到的电磁污染的程度, 最好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裹中。 第二, 在打手机的时候不要东挪西走, 频繁移送, 因为位置的变动, 会引起手机信号 强弱的变化, 由此引起手机的高功率发射现象。 在开车的时候也最好不要打手机, 这不 仅是为了人身安全着想, 还因为随着汽车的高速移动, 手机会出现越区切换, 每次切换 都会引起手机接受高功率电磁波。 第三, 拨电话时不要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 辐射会明显增强, 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第四,不要长时间的打手机, 如果非要如此, 最好使用带线耳机或蓝牙耳机, 减少手 机和脑部的长时间接触。 第五, 最好不要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 因为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 因此会在 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 第六, 不少人习惯把手机当作闹钟, 睡觉时经常把手机放在枕旁, 长期如此会因辐射 导致头痛,失眠, 脱发等不良症状,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脑癌。 第七, 手机接通的瞬间, 辐射会突然增强, 在接通的瞬间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因 此, 按下开机键后, 应远离手机, 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机, 最好不要经常性的开机关机。 大雨天时, 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因为下雨时手机只好提高发射功率来保证通话质 量, 那么比平时高功率的电磁波会被人体吸收。
二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一种物理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0K(-273.15℃) 以 上,都在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这种传送能量 的方式称为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本身很平常,但某些物质的辐射非常可怕,能导致人和 动植物的死亡;比如核辐射! 电磁辐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在时刻 不停地向外辐射着,甲物体向乙物体辐射着,同时乙也在向甲物体 辐射着。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如高温传向低温 )。 电磁辐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不需要任何媒介物。也就是说, 在真空中也在向外辐射;太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热量传导在真空 中就不能进行了)。
手机辐射的量度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手机辐射的存在是不 争的事实. 辐射的量度有两种: (1) 功率流 (2) SAR 值。所谓SAR,即人体每千克所吸收辐射 的多少. 这是现在电信组织推出的辐射量度单 位.
3G时代是否会带来更多手机辐射?
健康防辐, 绿色生活
其实, 3G手机辐射源也许没有公众担心的那样大。 首先, TD-SCDMA基站的建设严格执行了基站辐射控制 的国家标准。 北京等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规, 严格监控基 站布局和辐射环境。 从2000年4月1日起, 北京市正式实 施了 《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 行)。 其次, 3G基站覆盖范围小, 发射功率低, 比2G基站更 健康、 更安全。 自1987年GSM标准提出以来, GSM网络 已经覆盖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70%以上, 并没有出现因辐 射而危害用户身体健康的情况。 3G基站的辐射强度低于现 行GSM900与GSM1800移动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