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1=1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2=2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 3=3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
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 (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5、小、大、温度p18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
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
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
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1、略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3、250Mz,能4、此题知识上的要求不高,只要做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行了。
p281、略2、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
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略p301、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3062m3、略人教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381、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340m/s×4s=1360m。
2、如图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p41-p421、光路如图1所示,反射角为60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原路返回(图2).2、光路如图所示。
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
3、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体验后,再回答。
用墙作反射面,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这也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
要观察、体验后再回答,教材图中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5、p461、D2、3、4.6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4、如图:5、如图:p491、丙2、如图所示:3、解答要点:(1)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由于折射,看起来水底变浅。
(3)看起来,浸在水中的铅笔底部(接触杯底部分)上浮,在空气与水面交界处折断。
该题也可通过画光路图说明4、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
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由于折射,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另一个是通过杯水侧面水的折射而成的像(下面较大的那个)p531、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
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下完成。
用各种放大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放大镜还可以自制。
最简单的放大镜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盛上水代替。
2、白;黑;透过。
红色的“光”字将消失,只能看到一张红色的纸。
这是因为只有红光照射,白纸反射红光,红色的“光”字也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眼睛的只有红色光。
只用绿光照射时,我们将看到绿纸上有一个黑色的“光”字。
这是因为只有绿光照射,白纸反射绿光而呈绿色,红颜色吸收绿光,没有反射光,字呈黑色。
3、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彩色画面。
4、我们将只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红色色块。
这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颜料能反射红色光。
p57本节的练习,全部用调查等方式进行,教师应对学生的调查做必要指导。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示p621、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
这个问题已经演示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
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甲5、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p651、例立2、缩小、例;放大、例;放大、正。
3、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4、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
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
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p681、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规律。
2、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
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3、“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
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
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用手动调焦。
p701、物体到眼睛距离为25cm时,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
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
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2、前、凹。
深3、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对较平。
p731、略2、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镜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一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1、此题的目的是进行“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
这种训练对于学好电学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同类的练习,要不断遵循“示范——模仿——训练”的模式循序渐进。
不仅要在纸上“根据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和“根据实际电路画电路图”,还必须在实验室进行多次实物连线练习。
“电路图”与“实物连接”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在学生循环往复的训练中内化和落实的。
2、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验设计,可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3、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作为家庭作业。
让每个学生打开手电筒,观察内部结构,然后画出电路图(简单的串联电路)4、略三、串联和并联1、这是一个设计、连接电路的问题,要按电路图——实物图——实际电路这样三个步骤进行。
2、这是一个已知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电路图,并且能通过对照电路图,确定电路中对应的实物元件是怎样连接的。
3、电路中的灯泡、电视机、台灯以及小彩灯整体是用并联方式连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和开关之间、单个小彩灯之间是串联的。
4、批示灯与用电器的电路是串联的。
正常情况下,如果指示灯亮,说明用电器在工作;指示灯不亮,说明用电器不工作。
5、这也是一个串联电路的设计练习,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做这个练习时要注意STS 的教育。
四、电流的强弱1、250mA;0.12A这道题是个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
教师还应在此增加几个同类练习。
要尽量联系实际,不要用“0. 3安培等于多少毫安?”这样的缺少物理情景的练习。
应该注意所用的数据不脱离实际。
2、这题除了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外,仍有训练电路连接能力的目的。
应该让学生先画电路图,然后再连实物图,有条件时还可以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电路(不做统一要求)。
3、这是个读数训练。
除此之外,有投影电流表的学校可由教师调整实验电路给出不同的电流值,组织学生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用电器之间不用串联用并联,还有电压方面的原因,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它们可以分别控制就行了。
2、如果开关和它控制的灯泡之间并联,后果是很危险的。
这点要让学生说出来并画图说明。
3、两种接法都能控制电灯,但是规范的接法是把开关接在火线和电灯之间,这样在关灯之后电灯上带电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与此类似的还有,安装螺丝口灯泡时火线应该在灯口的中心还是接在灯口内侧的螺纹套筒上?4、因为大地也是导体,触电者也带电,用手去拉他,救助者也成为触电者了,很危险。
断开电路或用干木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是要切断电路。
因为木棒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使救助者介入电路而发生危险了。
5、作为开放式的问题出现,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对自己还未了解的新事物(这里是新仪器)具有好奇心。
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1.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