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及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及防护工程施工方案

路基填筑及防护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广州市南沙万环西路基本沿现有番禹西线公路(路基宽10米)自北向南延伸,是属改扩建工程。

本标段起止桩号为K13+800,终点桩号K19+924.087为灵新大道16涌南岸平交口,直接与JFE钢铁基地联络道相联接。

本标段主线长6.12公里,新垦支线长1.984公里。

共设置桥梁5座和涵洞7道。

万环西路基本沿宽10m的旧公路右侧布置,两侧为农业区,以种植香蕉、蔬菜、水稻为主,在16涌南岸与砂土路之间有几片莲藕种植地,常年水浸。

全部路基位于淤泥层或淤泥质土层上,路基填筑须在软基处理完成后进行。

本标段设计道路等级:主线为城市主干道,支线为城市次干道,双向六车道,采用沥青砼路面。

1、横断面设计主干道;路幅宽42m,5m(人行道,绿化)+12m(行车道)+8m(中央分隔带)+12m (行车道)+5m(人行道,绿化带),设计车速60km/h。

次干道;路幅宽31m,5m(人行道,绿化)+8m(行车道)+5m(中央分隔带)+8m (行车道)+5m(人行道,绿化带),设计车速60km/h。

联络支线路;幅宽26m,5m(人行道,绿化)+8m(行车道)+8m(行车道)+5m (人行道,绿化带)。

2、路基防护一般路基防护:一般路段路堤边坡为1:1.5,在路堤边坡外采用编织袋包粘性土编织袋包耕植土并设置土工格栅进行防护。

水塘路段采用在路堤坡脚位置采用浆砌片石挡土墙进行防护,挡土墙基础3米外设草袋围堰。

二、工艺流程1、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工艺程图2、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三、施工进度安排拟定计划2005年3月1日开始施工,9月底完路车行道基填筑及堆卸载,其余于2005年12月底完成全部路基工程填筑、排水及防护工程。

1、施工进度横道图施工进度横道图2、路基填筑工作面布置本标段路基主要以借土填方为主,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本标段共设四个工作面,同时开工。

1)、k13+800~k16+400,路基填方量为16万方,为原有道路拓宽段,紧靠万环西旧路,横跨十三、十四、十五桥,主要采用汽车运输。

2)、K16+400~K17+660,路基填方量为11万方,为新建主干道,跨越16涌桥面,其中16涌南段为莲藕地,常年水浸,须先修筑施工便道。

3)、K17+660~K19+920,路基填方量为13万方,为次要干道,左侧为莲藕田,右侧为砂土旧路,该段施工须挖除原旧路结构层,然后施工路基,施工顺序为先利用右侧旧路填筑左幅路基,然后在左侧修筑施工便道再施工右侧。

4)新垦联络支线,总填方量约为5万方,主要采用外借土方汽车运输。

3、施工准备(1)、劳动力计划(2)、机械设备计划:路基机械设备配备计划四、主要工序施工方法本工程路基填筑在进行软基处理完成,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软基处理见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路基挖方、清表清淤1、路基挖方本工程路基挖方主要为清表土,路基挖方施工工艺见下页路基挖方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法如下;A、施工前按图恢复中线,复测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并鉴定即有边坡是否稳定,如不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

B、做好路基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

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C、本工程土方开挖以推土机为主,分段进行。

并及时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整刷边坡,对不便机械施工的地段采用人力开挖。

D、开挖过程中,派专人仔细调查开挖坡面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同时做好地下设备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E、加强测量控制,边坡随开挖随成型,保持边坡平顺。

F、雨季开挖土路堑时,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底面设大于1%的纵坡,挖方边坡沿边坡预留30cm厚,待雨后再整修到设计边坡线,开挖路堑在距基顶面30cm时停止开挖,待雨季后再挖到设计标高。

G、土方开挖时,对地下管线、缆线、文物古迹和其他构造物做好妥善保护。

H、在居民区附近开挖土方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提供有效的临时便道或便桥。

路基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2、清淤清淤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a、测量放样:根据实地情况测量出中、边桩、高程,定出清淤范围和清淤深度,并作好标记和记录。

b、围堰排水:根据测量出的边桩进行围堰。

围堰采用土石沙包围堰,围堰顶宽2m,外坡1:1.5,内坡1:0.5,堰体中间填0.5m宽粘土止水。

围堰结束后采用泥浆泵抽水。

围堰内排水结束后,检查围堰水密性,发现漏水部位立即作好堵漏止水处理,并在路基坡脚处和交界处挖好排水沟,以便于及时排水。

c、挖运淤泥:开挖时按组织措施有次序地分段进行。

开挖作业符合图纸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有关规定。

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施工。

开挖出的淤泥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d、回填:分段清淤后,应及时测量出基底标高和范围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验收合格后采用分层回填。

(二)、路基填砂软基施工具备加载条件后,即在真空膜上铺一层土工布,然后开始路基填砂。

1、工艺流程填砂工艺流程图2、测量放线以业主提交的测量基准点为控制点,用全站仪测量填砂区域控制点,在控制点打下木桩作为标志,圈定出施工区域,在场区内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①测放中线。

②复测线路中线及高程:每隔20米测放一根中桩并施测路线主要控制点桩,如交点、转点、圆曲线和竖曲线的起、中、终点等起控制作用的标桩。

施测间接测量的主要控制点,如三角点、导线点等。

当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在施工中有被挖掉或埋掉的可能时,视当地地形条件和地物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

③测放路线高程:测放好中线后,进行纵横断面的水平标高测量,以确定水准基点标高和中线地面标高。

④横断面施测:根据设计图纸,测放横断面。

⑤路基放样:根据设计图定出各路线中桩的路基边缘、路堤坡脚及路堑坡顶、边沟等具体位置,定出路基轮廓。

在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采用麻绳竹竿挂线法结合坡度样板法,并在放样中考虑预加沉落度。

机械施工中,设置牢固而明显的填挖土方标志。

施工中随时检查,发现被碰倒或丢失的立即补上。

⑥资料整理:如实详细记录测量结果,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员和专业工程师共同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并将原件做竣工资料移交。

⑦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平面测量的主测仪器为日产“SOKIA全站仪”,该仪器技术规格为:J6级经纬仪测角精度,Ⅱ级测距仪测程1000米,测距精度MD=±(5±5ppm)mm。

其200米范围内一测回放样定位精度可达±10mm,可满足本项目的平面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主测仪器为瑞士NA2自动安平水准仪。

3、砂的运输砂的运输主要采用汽车运输,在施工第一层时,先从一边堆土,然后推土机跟着推平摊铺,续步往前推进,摊铺厚度控制在50cm,施工机械操作业时应尽量直行直走,不作大角度的转弯,避免破坏真空膜;在已验收合格的填砂路堤表面继续填筑时,必须洒水保持已填筑砂层的表层(不小于20cm厚)砂的含水量不小于15%,当出现较深车辙时,要用推土机或压路机及时整平碾压,才能基本保证自卸汽车将砂运至指定地点卸车;4、砂的摊铺和平整摊铺层厚控制第一层为50cm,其余各层厚不大于40cm;采用履带式推土机按路中心低,路侧高,横坡控制在1.5%~2.0%摊铺粗平,摊铺粗平厚度经检查不超过规定要求后,先洒水至砂的表层含水量不小于10%,再用平地机仔细平整,平整结束,立即采用压路机碾压,对局部含水量偏低的部位(主要是路侧),在压实前或压实过程中可采用水车或水泵补充洒水至压实的最佳含水量。

摊铺长度应按施工能力而定,一般在500米左右,或按软基处理划分施工段落。

5、填砂路堤洒水洒水可采用洒水车或潜水泵进行,现场施工洒水主要是利用潜水泵人工洒水。

水源主要是利用沿路堤两侧的灌溉渠水或河涌水。

洒水量控制视天气情况和碾压前检测的砂的含水量确定。

现场洒水时,先路侧后路中心,含水量控制在15%~20%,碾压前表面应无积水,碾压过程中表层砂不液化、不松散,检测此时砂的含水量,基本在最佳含水量范围。

6、填砂的压实当砂土天然含水量在2-3%时,灌水量控制在400kg/m3左右。

灌水完毕后一般密实度达80%左右,用20T振动压路机对砂土碾压4-6遍,振动碾压时宜采用2档(2.0-2.5km/h)碾压轮迹相互搭接。

振动碾压后,再用静碾压路机压1-2遍,保证本层压实度及表面平整度。

对于路基局部边角地带,如桥台或挡墙后背,压路机不能碾压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采用蛙式夯实机进行碾压夯实。

碾压完毕,检验压实度、平整度、标高、宽度、横坡度,各项指标合格后,及时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施工,尽可能减少成型的砂土路基失水。

当不能及时填筑下一层砂土时,应注意及时洒水,保持足够的水分。

填砂过程中必须加强沉降观测。

通过对实测沉降量、沉降速率、侧向位移等资料分析,确定,每一层的合理填土高度和填土速率。

7、纵向边坡临时防护为保证每层填筑的宽度,同时避免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导致砂方流失淤塞边沟,毁坏农田,每填筑一层按设计路基填砂宽度采用编织袋由人工装砂按路堤边坡坡度分层堆码,靠施工便道一侧,可适当调整坡脚线和坡脚坡度,保证施工车辆通行。

砂袋码砌要稳固,外边线力求整齐。

为保证路侧压实度,砂袋码砌,一般不要高于填筑面,对码砌后的路侧,可采用小型平板振动夯对路侧进行补充压实。

8、填砂路堤的质量控制填筑路堤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料压实度。

应满足:机动车道路槽底0~80cm 范围内不小于95%,路槽底80cm以下不小于93%,人行道不小于90%,采用环刀法检测,检测频率以1000m2一组(3点)。

(三)、路基填封顶包边粘性土本路基工程采用粘性土封顶及包边,充分用两种材料的优点,在施工过程中两种材料的结合部位应充分压实,保证符合设要求。

1、封顶土包边土填筑a、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包边土填筑时应注意与土工格栅、袋装包边土同时施工顺序,与填砂路基的结合部位应挖台阶,充分压实,并形成2%~4%横坡以利排水,且使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边路堤的设计宽度30厘米以上,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b、层压实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摊铺下一层。

d、封顶层不小于50厘米,采用稳定性良好的粘性土(CBR≥8%)填筑,并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e、堤分段施工时,交接处不同时填筑时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段同时施工,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f、填筑路堤的过程中,每层填土松填厚度不大于30cm,封顶土每层不大于25cm 最后一层填土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严格控制填料的压实度。

应满足:封顶层压实度不小于95%,人行道、包边土不小于90%。

g、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进横向接头的轮迹重叠宽度为40~50厘米,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压边缘,后压中间,先轻压,后重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