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污水处理厂环保项目验收工作报告年月日内丘县污水处理厂验收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我谨代表内丘县污水处理厂全体职工向你们莅临我厂指导工作、组织验收表示热烈的欢迎!受内邱县城建局领导的委托,我就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环保等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一、项目概况内丘县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于2002年10月申请立项,2008年1月邢台市发改委批准立项,2008年1月11日市发改委批准初步设计。
该工程项目位于内邱县城北部(李阳桥东侧200米处),厂区选址符合内邱县城总体规划和内邱县城区环境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便利,供电等配套设施齐全。
该项目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加深度处理工艺,总投资6895.4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3万m3,处理后可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工程占地面积 46 亩。
邢台中瑞达水务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单位。
二、项目建设情况2008年8月,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6月厂区主体工程及设备安装全部竣工。
新建粗格栅、集水池、提升泵房、细格栅渠、曝气沉砂池、一体化氧化沟、污泥回流池、集泥池、接触消毒池、消毒间、污泥脱水间、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等建构筑物约6300m3,铺设配套进、出水总干管23.8千米,污水收集管网已基本形成。
2008年6月完成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三、工艺介绍我县城市污水中nh3-n较高,达到40mg/l,因此本工程中污水处理厂工艺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1)机械处理阶段;2)二级生化处理阶段;3)污泥处理阶段。
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建设规模、进水特性、处理要求、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和维护管理,以及工程的分期实施、资金筹措等情况,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各种工艺的技术经济性能等指标,选用生物循环流化床处理工艺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出水排放该工艺的简介与主要特点为: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技术是传统生物流化床工艺的改进。
流化床内填充有惰性载体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当在升流区进行曝气充氧时,由于升流区和降流区之间的密度差,使废水、载体及气泡在升流区和降流区之间循环流动,载体表面的微生物与废水充分接触,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与传统三相流化床不同之处在于反应装置内分为升流区和降流区。
在升流区内进行曝气充氧,由于气流的扰动以及升流区和降流区之间密度差的存在,使得废水和载体在升流区和降流区之间循环流动。
整个反应装置内载体颗粒受到的剪切和摩擦力比较均匀,因此不会出现传统三相生物流化床内因生物膜增厚、载体颗粒变轻而在床内分层的现象。
同时由于床内水力剪切、摩擦较为剧烈,过厚的生物膜会自行脱落,达到控制膜厚的目的,不需要专门的脱膜装置。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在保持了传统三相流化床所具有的传质速率快、污泥浓度大、有机物负荷高等优点的同时,新的特点为:1)可以控制生物膜厚度;2)载体流失量少;3)载体流化性能好;4)氧的转移效率高;5)放大设计较为容易;6) 流体混合性能良好;7)耐冲击能力强。
因此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
本工程处理工艺即为内循环生物流化床(bio-cfb)工艺。
工艺所采用的惰性载体为废胎载体、活性炭、粘合剂组成的直径为5—10mm的颗粒填充,该载体的比表面积比国内常规载体的比表面积要大得多,超过4500m2/m3,并具有很好的弹性、耐磨损和化学稳定性,由于其密度较小,所以流化床能耗较小。
该载体与一般载体相比,还具有附着性好,表面生物菌属多的优点,所以对负荷冲击有较强的适应性。
混合液中的微生物和生物膜微生物共同分解污染物质,使bod 处理量达到4—20kg/(m3·d),是活性污泥法处理量的10倍以上。
由于处理效率高,结构紧凑,使生物反应设备的占地面积仅为传统设备的1/4~1/8。
本工程所应用的生物流化床技术相比其它生化处理工艺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可增加反应槽内微生物的数量,有机物去除率较高;2、它在运行时进水水流和曝气气流在反应器内形成逆流,增大了气水接触面积;并且池内载体填料在反应器内部由于升流区与降流区密度差以及特殊的流化床内部结构的作用下,形成循环流动,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氧利用率10%-15%,有利于氧的转移。
3、反应器内填料载体相互激烈碰撞的运行方式,克服了传统接触池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生物膜过厚脱落造成的阶段性出水水质变差的缺点。
并且这种激烈碰撞的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水体中污染物在生物膜上的传递速率,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
4、粒状填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上生长着各种碳化菌、氨化菌和硝化菌组成的高活性生物膜,具有优良的氧化降解和吸附过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可提供较大的微生物生存空间;5、提供繁殖硝化微生物的场所(填料表面);6、填料表面为硝化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固着生活与繁殖的场所,这在一方面提高了硝化细菌在反应体系中的污泥停留时间,另一方面,由于硝化细菌易于固着在填料表面的特性,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反应体系中的硝化细菌百分比。
一般活性污泥法中,硝化菌仅占mlvss篇二:污水处理验收报告验收监测报告环监字()第()号项目名称:委托单位:单位:年月承担单位:主任: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方案编写人:一审:二审:签发:协作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电话:传真:邮编:地址:职务:目录1、前言 (1)2、验收监测依据 (2)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2)3.1工程基本情况 (2)3.2处理工艺简介 (6)3.3管网工程简介 (7)3.4环评结论及环评批复的要求 (8)4、污染物的排放及防治措施 (9)4.1废气排放及防治措施 (9)4.2废水排放及防治措施 (10)4.3噪声及其防治措施 (10)4.4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置 (10)5、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11)5.1废气排放标准 (11)5.2废水排放标准 (11)5.3厂界噪声评价标准 (12)5.4总量控制指标 (12)6、验收监测内容 (12)6.1 废气监测 (12)6.2废水监测 (13)6.3厂界噪声监测 (13)7、监测质量保证及分析方法 (13)8 监测结果与评价 (15)8.1 监测期间工况 (15)8.2 废水监测结果与评价 (15)8.3 废气监测结果与评价 (17)8.4 厂界噪声结果与评价 (18)9 污染物总量核算 (18)10、环境管理检查和“环评批复”落实情况 (19)11 结论与建议 (21)11.1 结论 (21)11.2 建议 (21)1、前言江苏省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位于常熟城区东南,是常熟城市工业的集聚区和现代化工业新区。
2003年5月7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东南开发区正式成为省级开发区,内含五个特色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常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特纺织纤维园、东南科技产业园和东南物流园。
其中高特纺织纤维园主要以印染纺织类企业为主,为了便于同类废水的集中处理排放,由凯发新泉水务(常熟)有限公司承建并以bot方式运营江苏常熟东南(古里镇)污水厂。
该项目2003年11月由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完成项目环评报告表,2004年9月江苏省环保厅予以批复(苏环便管(2004)145号),项目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化学沉淀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该项目分2期建设,最终规模6万吨/日,其中一期规模3万吨/日,于2004年底开始动工,2005年10月完成主体和配套工程的建设,2005年7月底开始试运行。
至2007年8月实际污水处理量达到2.3万吨/日,已具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条件。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38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受凯发新泉水务(常熟)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常熟市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12月对该项目中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排放现状和各类环保治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进行了现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现场环境检查情况,编制了本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为该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验收监测依据2.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2001年12月);2.2《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2.3《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江苏省环保局,苏环控[97]122号文);2.4《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1993]第38号令);2.5《常熟东南(古里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表》(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2003年11月);2.6《关于对常熟东南(古里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便管[2004]145号,2004年9月)2.7《关于对常熟东南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东南开发区古里污水处理厂(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环建[2003]601号,2004年1月)。
3、建设项目工程概况3.1工程基本情况该污水处理厂位于纺织园东部,在常熟市东南开发区东北角的白茆塘南岸-张港滃和白茆塘岬角地带,一期工程在张港滃南侧,占地78亩。
主要处理高特纺织园内纺织印染企业的印染类废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废水以及部分生活废水。
该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3-1,项目平面布置见图3-2。
一期工程总投资12645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6748万元,配套管网工程投资5897万元。
篇三: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报告一、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1、施工安全管理;2、施工成本控制;3、施工进度控制;4、施工质量控制;5、施工合同管理;6、施工信息管理;7、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
二、深基坑的支护方法与适用条件:1、型钢桩横挡板支撑:适于地下水较低,深度不很大的一般黏性或沙土层中应用。
2、钢板桩支撑:适于一般地下水、深度和宽度不很大的黏性或沙土层中应用。
3、钢板桩与钢构架结构支撑:适于在饱和软土层中开挖较大、较深基坑,钢板桩刚度不够时采用。
4、挡土灌注桩支撑: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大于6米)基坑,邻近有建筑物,不允许支护,背面地基下沉、位移时采用。
5、挡土灌注桩与土层锚杆结合支撑:适于大型较深基坑,施工期较长邻近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邻近地基不允许有任何下沉位移时采用。
6、地下连续墙支护: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大于10米)有地下水、周围有建筑物、公路的基坑,作为地下结构的外墙一部分,或用于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施工,作为地下室结构的部分外墙。
7、地下连续墙与土层锚杆结合支护:适于开挖较大、较深(大于10米)、有地下水的大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不允许支护有变形,采用机械挖方,要求有较大空间,不允许内部设支撑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