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标准的制定

企业标准的制定

企业标准的制定▲为了保证企业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编制企业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了保持企业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企业标准内容结构与表述的规范性、企业标准形式的国际性,以确保企业标准制定过程质量和编写质量以及标准的规范性。

企业各类标准的编写和制定应贯彻并参照GB/T 1.1~1.3《标准化工作导则》、G 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和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中的规定和要求。

▲企业产品标准制定的三项原则是什么?企业产品标准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交易的质量检验依据,制定这类企业产品标准,必须遵循ISO/IEC 《技术工作导则》也就是GB/T1.1中提出的下列三项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最大自由度原则、可证实性原则。

▲什么是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应根据产品用处和制定产品标准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必须用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

制定产品标准的基本目的是:相互理解、方便信息交流,有利于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保证接口和互换性,保证产品的适用性,认证和实现品种控制以及满足客户的需求等。

任何产品都有许多技术或质量特性,用标准规定的仪仅是一部分,这就取决于制定该标准的目的。

如为了判断产品的质量的高低、使用性能的优劣等,就要在标准中定性的描述产品的主要使用功能和定量的规定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指标等等,以满足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

▲什么是最大自由度原则?在规定产品标准的技术内容时,原则上只应规定性能要求,使实现性能要求的手段能有最大的自由度。

达到目的手段往往不止一个。

因此,在规定产品标准的技术内容时一般只应规定分类原则和使用性能要求,使实现这些原则和要求的手段能有最大自由度。

材料的选择范围也应给予较大自由度,在标准中一般只规定性能要求中的重要特征,而不应规定使用什么材料,应允许采用其他已证明同样适用于产品用途的材料。

▲什么是可证实性原则?产品标准中,原则上只应规定能用试验方法等加以验证的要求,即只应规定能得到证实的技术要求。

不能验证的技术要求无法检验其结果,也不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写入产品标准没有意义。

▲企业产品标准的内容结构是什么?企业产品标准的内容结构应参照GB/T 1.及GB/T 1.2中的规定,内容结构见图2:图2▲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内容部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内容部分主要包括:-产品分类和产品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如何编写产品分类和产品型号命名?当需要对产品进行分类和产品型号命名时,编写时应:a) 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分类应首先查询国家标准有无相应的规定,有时应贯彻和参照。

企业可以自己规定对产品的分类。

产品根据不同特性要求可按品种、型式、规格等进行分类。

品种是指产品按其性能、成分等方面的特性的不同所划的类别。

规格是指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的产品按尺寸、重量、功率或是其他有关参数划分的类别。

b) 企业一般通过对产品冠以型号来区分自己的产品。

型号的命名方法应首先查询国家标准有无相应的规定,有时应贯彻和参照。

企业可以自己规定对产品的型号命名方法。

型号命名通常采用字母加数字来表示。

型号命名方法通常采用小方框下拉短线并进行文字说明。

▲技术要求(要求)应包括哪些内容:技术要求(要求)是产品标准的核心。

主要内容一般有:(1)使用性能:主要功能、功率、效率、速度、精确度、灵敏度、可靠性及寿命等直接反映产品性能的指标或者间接反映使用性能的可靠代用指标。

(2)理化性能:化学成分、纯度、各种杂质含量极限值、强度、硬度、粘度、密度、弹性.电容、电阻、电感、磁感等物理、化学和电磁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只有在对产品的使用十分重要,或者当产品的质量必须由其保证时才编写。

(3)稳定性(有的行业称:环境适应性):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以及产品抗振、抗磁、抗老化、抗腐蚀、抗辐射的性能等。

当这些因素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性能指标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时,应在标准中明确规定这些要求。

(4)有关安仝、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防爆、防火、防触电、防污染,及对产品运转部分的平衡要求、噪声限制、食品中有害成分含量的限制等。

在规定这些指标时,必须同时规定其极限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同时,应查询有关的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不能与其相悖。

(5)耗能指标:对使用时直接消耗能源的产品应对耗能指标做出明确规定,如耗电、耗煤、耗油、耗热和耗水等能耗指标。

(6)环境条件:产品对温度、湿度、气压、冲击、振动、摇摆、倾斜等工作状况适应的程度,以保证产品在上述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运输、贮存和正常使用。

(7)外观和感觉指标:颜色、疵点、划痕、涂覆及凭味觉、嗅觉、视觉、手感等确定的其他指标。

这些指标的规定能用试验方法测定时,则应定量表示。

一般多是采用定性说明的方法进行规定。

(8)工艺要求:工艺要求一般不列入产品标准,但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时,应作规定。

(9)材料要求: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和特殊材料应对其材料要求作出规定。

(10)质量等级: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或作用,可对产品质量做出分等分级的规定。

根据需要,还可以规定必须列入的其他技术要求。

上述各项技术要求,凡能定量表示的,均应规定其标称值或极限值,给标称值的同时应给出偏差。

规定这些量值时都应考虑测量方法、测试条件和计量器具的精密度能否匹配一致,否则:就违背了可证实性原则或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试验方法应包括某些内容?对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试验、测定、检查的方法统称为试验方法。

企业产品标准中试验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方法原理概要;试验条件;试验中对材料的要求;b) 试验仪器、试验装置;设备及对其要求,测试中使用的试剂、仪器、标准物质等均应规定精度等级,并由相应等级的计量标准校准合格;c) 试验程序和方法;d)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评定;e) 其他。

编写试验方法应与技术要求的条文对应。

一般情况下,一项技术要求,只规定一种试验方法。

如规定两种试验方法,应同时规定其换算公式。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对许多试验方法作了规定,企业适用的应优先采用或参照。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可以合并编写为一章吗?当试验方法很简单时,可以和“技术要求"合写成一章,标题改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应包括哪些内容?检验规则是对产品试样和正式生产中的产成品进行各种试验的规则。

它是考核和测定产品是否合乎标准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也是产品制造部门和用户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所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检验规则的内容包括检验分类(通常产品检验分成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每类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产品组批,抽样或取样方法,检验结果的复验规则等。

▲什么是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出厂检验(交收检验):产品交货前必须进行的各项检验,统称为出厂检验.,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合格品交货除厂。

标准中应明确写出出厂检验的项目,一般是产品标准中规定的一部分项目。

破坏性、耐久性项目一般不列入内。

▲什么是型式检验(例型试验)?型式检验(例行试验):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全部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可增加试验项目),称为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进行:a)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再生产时的鉴定;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中,定期、定量的周期性考核;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2)检验批的组成与抽样规则根据产品特点和检验的分类,确定对试验项目进行全检、抽检或者部分项目全检、另一部分项目抽检,一般对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某些特性,如安全、卫生等指标要进行全检。

一般来说,出厂检验项目是产品标准中规定的部分项目。

型式检验为产品标准的全部项目。

▲产品采用抽样检验时,有适用的国家标准吗?有关抽样检验的国家标准很多,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有关渠道进行查询检索。

例如:对出厂检验,当企业连续生产,并且产品批量比较大时,产品抽样检验可以采用GB/T 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等国家抽样检验标准。

对例行检验(周期检验):可以采用GB/T 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等标准中的抽样方案。

▲检验规则中必须要规定判定规则吗?是的,无论采用抽样检验还是采用全数检验,对每一类检验均应规定判定产品合格、不合格需返修、报废的规则,以及需进行复检的规则等。

产品比较复杂,检验项目多时,还要对不合格进行分类。

必要时,标准中还可规定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和进行仲裁的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中具体都包括哪些内容?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内容中编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示有关产品的必要信息,保证产品质量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

标准中应对这些内容作出具体规定。

具体内容如下:(1)标志、标记和标签在产品、包装等物品上用图形、符号、颜色等表示其某些特性或某些要求的记号称之为标志。

特别是一些消费品和涉及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产品标准中必须规定其产品标志、标签等。

标志有产品标志、包装标志和作业指示标志三种。

①产品标志的基本内容为: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商标;产品型号或标记;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编号);产品的主要参数和质量等级标志;有效期等。

②包装标志的主要内容为:制造厂名;产品名称;厂址、执行标准编号、产品型号或标记;产品的主要参数和质量等级;产品包装数量、重量或体积;装箱日期以及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环保标志等内容。

③作业指示标志的主要内容为:产品的重心点,起吊线及“危险品”、“毒品”等字样或图案;以及运输、贮存中的注意事项,如“小心轻放”、“防湿’’、“向上”等字样或图案。

(2)包装为了防止产品受损失,防止危害人与环境的安全,一切需要包装的产品均应在标准中对包装作出具体规定或引用有关的包装标准。

包装应适用、方便、成本低。

其主要内容是:a)包装技术和方法,即说明产品采用的何种包装(盒装、箱装、桶装等),以及防晒、防潮、防振等方面要求;b)包装材料和要求,即说明采用何种包装材料及其性能;c)对内装物的要求,即明确规定内装物的摆放位置和方法、预处理方法及危险物品的防护条件(防止造成危害或污染);d)包装的试验方法,即指明与包装或包装材料有关的试验方法;e)包装检验规则,即指明对包装进行检验的规则。

必要时,包装部分可规定产品随带文件,如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装箱单、随机备附件清单、安装图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

(3)运输在运输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标准中应规定运输工具,如指明采用何种运输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一般要对运输过程的环境等条件和装卸、防护等特殊要求作出规定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