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分析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分析

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方式
分析
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科
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作用,在园林绿化中,其观赏效果
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因此,园林施工中,必须要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植物选择
近年来,绿色生态理念持续深入,相应转变了风景园林施工理念,风景园林
施工中开始关注到绿色、环保、生态等理念。

为确保风景园林施工效果,必须科
学选择和配置植物,使其满足风景园林要求,从而营造自然、和谐的风景园林。

一、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选择不合理
由于设计师对植物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透,导致植物选择不当,不能
做到适地适树,常常出现选择植物不合理,违背植物生长习性。

例如,选择海棠、樱花、梅花等阳性树种种植在常绿的大香樟底下,造成这些植物光照不足,生长
不良,无法开花,失去其观赏特性;在低洼位置种植樱花、玉兰、雪松等不耐水
湿树种,因雨季积水造成植物烂根,最终慢慢枯死;将杜鹃、桉树与松树种植在
同一环境中,就会影响这3种植物的正常生长;还有些过于追求视觉冲击而选择
种植所谓的“高档”外来树,这些树种常因水土不服难以成活等等。

植物选择不
合理,从而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园林绿化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二)植物配置色彩单一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冲击人们的视觉,能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因此,注重植物的色彩配置能呈现出季相明显、绚丽多彩园林景观,
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实践中很多植物配置色彩单一,以清一色绿色或红色居多,缺乏色彩多样性。

例如,某市高速出入口道路绿化,其机非隔离绿化带采用红叶
石楠球、红花檵木球列植以及红叶石楠绿篱镶边,路侧绿化带又采用了红叶石楠
树双排种植,这样采用大量红色系的树种配置,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三)区域特征不明显
不同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一些地方园林绿化设计模仿照搬现象严重,对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的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千篇一律地建植草坪、模纹花坛、移植大树和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等,这种盲目跟风的设计缺乏个性和地方风格,不从城市地域特点出发,不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植物配置设计中,不能彰显城市
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导致“千城一面”的情况出现。

(四)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
很多园林项目中,设计师只注重植物的成活率、生态功能等,由于其艺术修
养不高,设计作品缺乏艺术性。

其实,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植物
配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植物配置既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相协调,又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不同的意境感受,提高园
林艺术性。

二、园林植物配置策略
(一)合理选择树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按植物形态特征常常可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竹类、草坪及地被植物;按生态习性可分为耐阴、喜阴、喜阳、耐旱、耐水湿、
耐盐碱、抗污染等;按观赏特性又可分为观叶类(如银杏、鸡爪槭)、观花类(如玉兰、合欢)、观果类(如栾树、红果冬青)、香花香叶类(如桂花、腊梅)、招鸟引
蝶类(如香樟、国槐)等。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合理选择树种尤为重要,要依据当地气候特点、土壤条件以及绿地功能和性质,从树木形态特征、生长习
性和观赏特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并进行树种选择;同时,树种选择时要充分考
虑其经济性,重点选用本地成活率高、养护容易、抗性强的乡土树种,应严格控
制边缘树种和“名贵”植物用量。

(二)植物配置手法
1、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耐修剪整
形的植物,采用对称式、行列式、几何式种植方式,在构图上呈几何形、形状规整,体现了严谨、庄重和人工美。

规则式种植在西方园林中较为常见,通常以平
整的草坪、模纹花坛、绿篱及绿墙、树阵种植来表现;在我国主要应用于纪念性
公园,其他则主要运用于公园轴线绿化、建筑物入口两侧绿化、人行道绿化、树
阵广场等。

2、自然式种植
园林景观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自
然式种植就是师法自然的一种不规则种植形式。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

相对于规则式而言,植物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不成行不成排。

自然式种植主要用于中式园林,中式传统园林讲究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植
物配置以疏密有致、错落有序方式营造宁静致远、生动活泼的多样景观空间。

3、混合式种植
混合式种植是根据园林布局特点,以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一种配置方式,综合了这两种种植形式的优点,既具有简洁明快、整齐统一的规整效果,又有色
彩丰富、形式多变的自然美景,可营造出规整端直、自然灵活的园林景观,展现
出了植物的人工美和自然美。

在现代植物造景中,混合式种植可运用于多种场地,包括公园、小区、医院、道路等。

(三)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1、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枝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

在植物配置中,可运用同种植物或色彩相
近的植物进行单色表现,也可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如选用红枫、红叶李等色叶木)进行多色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同时,要
充分考虑季节变化,运用植物在春、夏、秋、冬四季所表现出的不同季相,打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果”的效果,更迭四季园林景观。

2、对比和烘托
对比与烘托是依据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植物高低、大小、姿态、叶色、花色等,与主体景物的对比,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构思,烘托出美丽的园林景观。

在植物的色彩上,要注意色彩不能太多,不仅要做到有特色,还要避免“喧宾夺主”“宾主不分”和“主体孤立”等现象,植物配置要注意烘托的对象,若烘托
主体为建筑,要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3、韵律和节奏
在道路两旁和地块狭长的地方配置植物,要避免布局呆板,应采用不同的构
图形式,注重纵向的天际线变化,做到高低搭配、起伏有致,如同跳动的音符,
产生韵律和节奏,创造出和谐、稳定、美丽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
等方面的需要。

4、对称和均衡
对称一般以同规格的同一树种,按照全体景物的中轴线进行等距对称布置,
多见于建筑前、公园广场入口、道路两侧、桥梁两端;均衡则是当2株树木或2
组树丛在体量、大小存在差异时,采取以全体景物的中轴线为支点进行不对称距
离布置,取得均衡的视觉效果。

体量大的树木(或树丛)距轴线近,体量小的树木(或树丛)距轴线远,树姿动式向轴线集中。

5、层次和背景
在园林绿化中,为提高绿量,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生态功能,通常采用乔、灌、草和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复合型的植物配置,如绿地中植物组团的复合型配置方
式、道路两侧绿地自内向外由低向高多层次配置方式等。

背景主要为了衬托主景物,背景树应选用树形高大、枝叶茂密的乔木,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主景物有较大反差,以加强衬托效果。

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施工中,植物选择与配置非常重要,优化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园林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

所以,风景园林施工建设中,应关注植物选择与配置问题,遵循植物配置步骤、基本原理与方法,科学选择和配置植物。

参考文献
[1]姚欢.城市园林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
产,2022(13):73-75
[2]胡世彪.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究[J].花木盆景(花卉园
艺),2022(05):62-63
[3]陈雨晴,段广德.园林景观配置中造型植物的应用[J].智慧农业导
刊,2022,2(07):47-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