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的责任认定摘要:醉酒驾驶往往引起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而现行法律对醉酒驾驶的处理多定性为交通肇事,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也不能体现公平正义,更不能预防和减少醉酒驾驶的行为。
醉酒驾车行为使大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危害公共安全;同时行为人明知饮酒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及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法规醉酒驾车,主观上构成故意,符合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关构成要件。
因此为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立足目前我国醉酒驾驶高发态势的实际情况,应当对醉酒驾驶的行为定性为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关键词:醉酒驾驶社会危害性公共安全一、前言 (3)1、醉酒驾驶案例分析 (4)2、何为醉酒驾驶 (4)3、醉酒驾驶的社会危害 (4).........................................二、关于醉酒驾驶的刑罚性质的争议 (7)...........................................三、醉酒驾驶入罪的相关问题 (10).........................................................1、立法完善的依据 (12)2、完善立法的原则 (13)3、构想和建议 (13)......................................................................................醉酒驾驶往往引起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而现行法律对醉酒驾驶的处理多定性为交通肇事,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也不能体现公平正义,更不能预防和减少醉酒驾驶的行为。
醉酒驾车行为使大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危害公共安全;同时行为人明知饮酒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及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法规醉酒驾车,主观上构成故意,符合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关构成要件。
因此为达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立足目前我国醉酒驾驶高发态势的实际情况,应当对醉酒驾驶的行为定性为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照论证;文献参考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
主要通过图书馆查询;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采集资料。
运用刑法、法理学、刑事诉讼法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2022 年9 月16 日18 时50 分许,黎景全大量饮酒后驾驶面包车致二死一伤。
佛山市中院于2022 年2 月7 日认定被告人黎景全犯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
2022 年9 月8 日,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决改判黎景全无期徒刑。
2022 年12 月14 日中午,孙伟铭与其父母在成都市为亲属祝寿,期间大量饮酒。
16 时许,孙伟铭驾驶川A43K66 车送其父母到成都市火车北站搭乘火车,之后驾车折返至城东路向成都市龙泉驿区方向行驶。
17 时许,行至成龙路“蓝谷地”路口时,孙伟铭驾车从后面冲撞与其同向行驶川A9T332 比亚迪轿车车尾部。
其后,孙伟铭继续驾车向前超速行驶,并在成龙路“卓锦乘”路段违章超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与对面车道正常行驶的川AVD241 福特蒙迪欧轿车、川AMC337 奇瑞QQ 轿车发生碰撞擦刮,致川AUZ872 长安奔奔牌轿车内张景全及尹国辉夫妇、金亚民及张成秀夫妇死亡,另一乘客代玉秀重伤,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共计5 万余元。
交通警察接群众报案后赶至现场将孙伟铭抓获。
经鉴定,孙伟铭驾驶的车辆碰撞前瞬间的行驶速度为134—138 公里/小时;孙伟铭案发时血液中的乙醇含量为135.8/100 毫升。
2022 年7 月23 日,成都市中院一审判处孙伟铭死刑。
2022 年9 月8 日,四川省高院二审改判无期徒刑。
2022 年5 月7 日晚,胡斌驾驶经非法改装的蓝瑟翼豪陆神牌红色三菱轿车,在杭州文二西路紫桂花园门口通过人行横道穿越马路时,将浙大学生谭卓同学以约150 码的速度撞飞,谭某当场脑浆迸裂身亡。
这些案件引起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酒精引起的一件件惨案让酒后驾车施加刑法的声音不绝于耳,当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时,理性的思量:到底是什么让酒后驾驶如此风靡,是法制的不完备还是职业操守的缺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研究,把醉酒驾驶纳入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赋予酒后驾驶者相应的惩罚刑罚,杜绝酒后驾车现象,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
醉酒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就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之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已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中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为饮酒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为醉酒驾车。
至此明确了“饮酒”与“醉酒”区别,判定“酒后驾驶”更加准确、科学、也更切合实际。
新标准规定,对于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将首先进行呼气酒精检测,以判定肇事原因是否与酒后驾车有关。
但是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采取抽取血液的方法检验酒精含量:1、死亡事故;2、不能或者拒绝进行呼气酒精检测;3、当场否认呼气酒精检测结果;4、伤人事故呼气检出酒精。
抽取静脉血液将由医务人员进行,血样送交管部门事故处检验。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酒精含量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众所周知,喝酒时酒精的刺激容易使人兴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喝多,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对于酒后驾车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的几率越大。
当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达80mg/100mL 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2.5 倍;达到100mg/100mL 时,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时的4.7 倍。
即使在少量饮酒的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危险度也可达到未饮酒状态的2 倍摆布。
(1)影响驾驶能力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wei)险情况,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 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减慢2-3 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大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
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 倍。
触觉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略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含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wei)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
饮酒后易困倦,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2)危害社会对直接的被害人来讲,酒驾肇事造成他人人身、公私财产的重大损毁,这一点不言而喻。
酒驾肇事案件严重危害、威胁到公共安全。
有人说马路可以说是杀机四伏,有些人是彻底没有过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受到伤害;有些是因为受害人自己不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这种案件助长了漠视法纪、漠视生命、漠视公共安全的意识。
过去交通肇事大量判缓刑,有些赔了钱连缓刑也不判,通过调解解决案件。
胡斌案件之所以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其中一个原因是案件刚出来的时候有新闻媒体进行了不实报导,说胡斌在案发后说“没关系就赔几十万块钱嘛”。
这种案件也暴露出我们司法管理的不力和立法规制的缺陷。
随着交通事故高发率的浮现,民众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耽心。
在这种情况之下,对醉酒驾驶者施加于刑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对于泛博人民群众来说扼制住交通事故高发率的态势,保护自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普遍认为对醉酒驾驶者处以交通肇事罪不足以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处罚太轻。
处罚结果与醉酒驾驶者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严重的不相统一。
正如有的驾驶者肇事后随口就说:“不就是赔钱吗?”这就是对法律最大的漠视。
民众普遍希望加重对醉酒驾驶者的处罚力度。
在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醉酒驾驶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理由是虽然醉酒驾驶对公共安全有很大的危(wei)险性,但是不能否认行为本身是过失犯罪,即醉酒驾驶的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从主观方面来讲只是具有过失的心理态度,并没有撞车撞人的故意。
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醉酒驾驶应当定性为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醉酒驾驶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其理由是醉酒驾驶的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伤害他人人身或者财产的社会危害,但仍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危害结果。
第三种意见认为醉酒驾驶的行为构成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危害公共安全罪,理由是醉酒驾驶的行为人是具有彻底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醉酒后仍然驾驶车辆,无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其在主观上的故意相当明显,醉酒在刑法中不是排除犯罪事由,因此就应当认定为以危(wei)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此外赵秉志教授建议刑法增设“危(wei)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吸食毒品后驾驶、严重超速违规驾驶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情形都包含在一个罪名之中。
该罪的基本犯罪形态为危(wei)险犯,即只要行为人在醉酒等危(wei)险状态下实施驾驶行为,并且威胁到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危(wei)险性质的犯罪;若造成严重后果的,则构成本罪的结果加重犯。
日本:醉酒驾驶者,处两年以下徒刑或者10 万日元以下罚款。
带有酒味驾驶者,处3 个月以下徒刑或者5 万日元罚金。
醉酒驾驶两次以上者,将被判处6 个月徒刑。
日本对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驾驶员,判两年以下劳役,罚款5 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向驾驶员供酒者的责任。
在日本酒后驾车,不仅驾驶员会被处罚,车上的乘客也会被罚,即使这名乘客没有喝酒。
英国:英国酗酒开车的初犯驾驶员,吊销驾照1 年;在10 年内重犯者吊销驾照3 年,外加1000 英镑罚款;在10 年内若3 次被判酒后驾车罪名成立,法院将对他的屡教不改判吊销驾驶证109 年;酒后发生事故者将终身无驾车资格,经济上将受到重罚的同时还将面临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