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及其应用名词解释

互联网及其应用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方式而连接起来的、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从物理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用于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或若干台计算机之间数据流动的通讯控制处理机等所组成的系统的集合。

1.计算机网络系统: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2.网络适配器(网卡):也称网卡或网版,是插入计算机中实现与网络设备的接口设备。

网络适配卡中包括与微机总线接口、收发数据缓存、规程处理芯片、线路编码、电压转换五个部分。

3.网络工作站:网络工作站就是比桌面级(我们用的就是桌面级)高一级的电脑,需要安装个人操作系统。

不需要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服务器安装的。

4.互联网协议:是两个通信对象在进行通信时所遵从的一组约定与规则。

一个网络协议是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5.网关:是互联网络中工作在OSI传输层上的设备。

之所以称之为设备,是因为网关吧一定是一台设备、有可能是一台王机中实现网关功能的软件,多数网关是用来互联网络的专用系统。

6.网桥:也叫桥连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储存一转发设备,它能将一个较大的LAN分割成多个网段,或将两个以上的LAN互连成一个逻辑LAN,使LAN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服务器。

7.网络操作系统(NOS):是向连入网络的一组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操作系统。

根据共享资源方式不同,NOS分为两种不同的机制。

如果NOS软件相等的分布在网络上所有的节点,这种机制下的NOS称之为对等式的网络操作系统;如果NOS的主要部分驻留在中心节点,则称为集中式NOS。

8.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分布式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状结构等。

10.网络互连:网络互连通常是指将不同的网络用互连设备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范围更大的网络,也可以是为了增加网络性能和易于管理而将一个原来很大的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或网段。

15.网络规划:就是为了将要建立实施的网络系统提出一套完整的设计和方案,满足用户提出的建网目的。

16.拨号上网:是指用计算机通过拨号操作,通过电话线连入Internet的一种上网方式。

17.网络客户机:是具有访问网络功能的普通计算机,也称工作站,如联网的PC 机。

18.专用租线:是一种数字电话线,速率从64Kbps到2Kbps。

9.物力规划:包括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实际需求;方案设计,关构建网络基本结构;设备选型,选定网络的每个组成部件;投资预算,估计工程的全部开销;编写网络规划的技术文档等。

10.电子商务:是通过数据通信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及资金的转账。

11.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SET是一种基于消息流的协议。

它是为了解决用户、商家和银行之间通过信用卡支付的交易而设计的。

12.原始比特率:是给定媒体可能获得的最大比特率。

实际上,有效比特率要小的多,其原因是由一定量的协议额外开销。

13.协议:两个通信对象在进行通信时,须遵守相互可以接受的一组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使他们在通信内容、通信方式以及通信时间等方面相互配合。

这些约定与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

14.集线器(HUB):是中枢或多路交汇点,是为了优化网络不限结构、简化网络管理为目标而设计的。

HUB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模块。

HUB执行的功能主要有信号再生和重新定时转发以及碰撞检测和通告两种。

15.中继器:是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互联设备,工作在OSI的物理层,它对线路上衰弱信号有着再生放大的作用。

14.电子邮件:最早出现在ARPANET中,是传统的邮件电子化。

电子邮件与传统的邮件大同小异,主要通信双方有通信地址,便可以以电子传播为媒介,相互交换邮件。

19.调制解调器(MODEM):是拨号上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它是实现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模拟信号间的相互转换。

20.服务器:是物理进行运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中枢,在网络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选择直接关系道整个网络的整体性能。

21.数据库服务器:主要提供数据库的储存、计算等事物处理,要有功能较强的CPU,更高速的I/O通道,以及便于提高数据库的访问速度,减少网络瓶颈。

22.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具有物理上分布、逻辑上系统结构集中的数据库。

23.子域:在域名系统中,以为每个域可以由不同的组织管理,每个组织可以将它的域再分成一系列的附加域,并将这些加成域交由其他下级组织管理,这些附加域就叫做子域。

24.域名解析:是指查询与域名相应的IP地址。

25.域名系统:在因特网上保持域名和IP地址间对应关系的分布式数据库(DNS 服务器)的集合。

26.域名服务:包括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反向域名解析完成IP地址对到域名的转换。

27.反向域名:从IP地址到主机域名的映射。

28.域名解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递归解析,要求域名服务器系统一次完成全部域名地址转换。

第二种叫反复解析,解析器每次要求一个服务器,不行再请求别的服务器,由本次请求的服务器返回下次请求的服务器地址。

29.动态IP:有些上网用户在连接Internet时会被临时分配到一个IP地址,这样的地址叫做动态IP地址。

30.路由器:是在网络层通告多个独立子网间连接服务器的一种储存转发设备。

31.缺省路由:不同网段之间通信必须经过路由器。

对某台主机来说,除了要进行IP地址和IP地址掩码的设置外,还需设置至少一台IP地址作为缺省路由,有时也叫缺省网关,使该主机可以访问其他网段的主机。

32.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一控制策略的系统,它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以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防止内部网络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

33.模拟终端:将一台PC机通过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直接与Internet网络主机服务器相连接,它仅作为该主机的一台模拟终端。

34.密件抄送(Bcc): Bcc是blind carbon copy的缩写。

如果将某个收件人的名称添加到邮件的密件抄送箱,邮件的副本就发送给此收件人,邮件的其他收件人看不到此收件人的名称。

如果创建新邮件时“密件抄送”框不可见,则可以添加它。

35.远程注册:通过远程注册,用户的电脑能够与网络上的另一远程电脑取得“联系”,并进入程序交互。

36.远程访问服务器:是为远程用户提供远程透明访问和操作能力的设备。

它是一端与局域网相连,另一端提供多个串行口供远程用户连接。

37.文件压缩:就是将计算机中普通的标准文件重新编码,生成一种尽量少占磁盘空间的文件。

38.虚拟现实: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

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39.超链接:是通过标记符号的作用,把并不连续的两个对象连系起来,这两个对象可能在同一文件或同一机器,或不同机器,可能在同一地点,也可能千山万水。

通过鼠标点击被标记对象,浏览视窗就从当前网页的当前位置跳到被连接对象。

40.包过滤技术:是一种网络层防火墙技术。

在网络的出入口对通过的数据包进行选择,只有满足条件的数据包才能通过,否则被抛弃而不能通过。

41.ADSL:也称为不对称数字用户服务线,它使用标准的两对电话线,特点是接受信息的速率大大高于发送信息的速率。

42.Archie: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器。

它提供的服务是在只知道文件名的前提下,为用户找到这个文件所在的FTP服务器的地址。

43.ARP:即地址转换协议。

ARP协议采用广播消息的方法,来获取网上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44.BBS:即电子公告版。

它是Internet上发布和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用户可以在那里和未谋面的朋友聊天、组织沙龙、谈问题获得帮助,也可以为别人提供信息。

45.Browser:www的应用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端的应用软件称为浏览器,它可以进行双向工作,即它不仅仅可以浏览Web服务器站点上的各种数据信息,也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信息。

46.DHTML(Dynamic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可译成“动态超文本标记语言”。

它在继续保持以上HTML程序跨平台的特性之外,更加强了许多格式化以及动态效果的指令,最主要是能够减少网页的下载时间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果。

47.DNS:是一个服务器软件,运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完成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它负责控制本地域名数据库中的名字解析,通过采用复制技术和缓存技术,在保持整个数据库坚固性的同时,保持各个域名服务器的同步。

48.DNS解析器:是指DNS的客户机(或客户端),它负责向DNS服务器提出域名解析的请求,并接受解析结果。

49.FTP:即文件传输协议。

主要作用是让用户连接上就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程序,并且存储成千上万个有用的文件)。

查看远程计算机上有哪些文件,并且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上去。

我们称前者为“下载”,后者为“上载”。

50.Gopher: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器。

在用户计算机上可以访问Gopher服务器站点上的文件。

它采用常用的客户机——服务器Gopher服务器。

应用Gopher,用户可以直接获取资料,当选中某个资料后,该资料可以直接传送到本地计算机中。

51.Homepage:不同内容,不同格式的数据信息被有机地组织起来,放在WWW 服务器上,当用浏览器浏览他们时,会用一种统一的格式出现在浏览器的工作区中,以便于查询浏览。

这些出现在浏览器工作区中的所有内容就是“Homepage”,也叫网页、主页或首页。

52.HTML: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用来编写Web网页。

之所以叫做超文本,是因为它所编写的对象不仅仅有普通文字字符元素,还有声音、图形等其他“超越”普通文字字符的对象元素。

53.HTTP: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WW服务程序所用的网络传输协议。

54.Hyperlink:即超级链接。

用鼠标点击网页是那个的特定位置,鼠标的光标形状会变成一个手掌形,这时点击鼠标所指向的位置,就可以发现,从这一网页跳到另一网页上去了。

58.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