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习题含答案 疾病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习题含答案 疾病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习题一、单选题1.萎缩主要是由于A.缺乏营养物质B.神经发生了某些病变,造成萎缩C.各组织器官的实质的细胞体积缩小造成的D.缺乏一些激素E.一种特殊因子的作用2.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E.心肌3.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4.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A.机化B.钙化C.分化D.化生E.适应5.常见的变性现象有A.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而水肿B.脂肪沉积在非脂肪细胞内C.玻璃样变D.以上二者都对E.前三者都不对6.脂肪变性最常见于A.肝B.肺C.心D.肾E.脂肪组织7.虎斑心见于: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8.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A.细动脉B.小动脉C.微动脉D.中动脉E.大动脉9.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A.细胞浆的变化B.细胞间质的变化C.细胞膜的变化D.细胞核的变化E.以上都不对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A.肺B.肾C.脑D.心E.肝1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肺B.阑尾C.膀胱D.四肢E.子宫12.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D.软骨E.平滑肌13.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主要是A.新生的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B.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C.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D.新生的纤维细胞和炎细胞E.胶原纤维形成14.下列哪项不符合二期愈合的特点A.组织缺损大B.创缘不齐C.愈合时间长D.愈合后形成微痕E.伤口感染15.某人患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一个月后才愈合,则属于A.一期愈合B.二期愈合C.三期愈合D.四期愈合E.五期愈合二、多选题1.引起萎缩的原因有()A.局部缺血B.局部长期受压C.下肢骨折长期卧床D.慢性消耗性疾病2.可发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的部位有()A.子宫颈黏膜B.支气管黏膜C.阴道壁黏膜D.膀胱黏膜3.健康的肉芽是:A.鲜红色B.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C.触之易出血D.分泌物多4.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原因为()A.脂蛋白合成减少B.中性脂肪合成过多C.脂肪酸氧化障碍D.载脂蛋白异常5.凋亡的病理特点有()A.细胞质膜不破裂B.无炎症反应C.必有凋亡小体形成D.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三、填空题1.组织的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和2.变性常见有、和 o3.玻璃样变性的类型有、和。

4.镜下观察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的变化,表现为和 O5.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和 o四、判断题1.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2.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3.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4.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5.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6.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7.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8.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伴感染的伤口。

9.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10,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五、名词解释1.化生2.变性3.再生4.肉芽组织六、简答题1.何谓肉芽组织?其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哪些?2.什么叫化生?常见的类型有哪些?七、案例分析题1.病史摘要:患者李XX,男,23岁,钳工,于入院前50分钟,因工作不慎,右前臂下端被巨大的冲床完全截断,离断的远端肢体落入地上。

入院后立即施行手术,用接骨板和螺丝钉固定梯骨,并用丝线间断缝合骨膜。

对端缝合各肌腱。

套接槎动脉和尺动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自损伤和动脉血流恢复时间为4小时。

依次缝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尺神经背侧支的神经鞘,皮下组织及皮肤亦予缝合。

患肢用石膏托固定,术后3个月施行第2次手术,去除螺丝钉和钢板,并进行神经及肌腱松解术,术后7个月,断肢全部愈合,感觉功能亦已恢复。

讨论题:病人断臂再植手术后,各种相关组织是如何愈合的?2.病例摘要: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

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

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

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习题答案一、单选题:l. C 2.B 3. B 4. D 5. D 6. A 7. C 8. A 9. D 10. C 11. D 12. A 13. B 14. D 15. B二、多选题1.ABCD2. ABD3. ABC4. ABCD5. ABCD三、填空题1.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答: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3,答:动脉壁玻璃样变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4,答:细胞核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5,答: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错6.错7.对8.对9.错 10.对五、名词解释1.化生: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3.再生:指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来修复的过程。

4.肉芽组织: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六、简答题1.答:(1)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2)形态结构肉眼观察:肉芽组织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富含毛细血管,没有神经,触之易出血,但不疼痛。

镜下观察: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在近创面处互相吻合呈弓状突起,其间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

肉芽组织的功能是①抗感染和保护创面;②机化血凝块、血栓、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③填补伤口及组织缺损。

2.答: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类型有①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子宫颈炎时,柱状上皮因受炎症的长期刺激而转化为鳞状上皮;②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因受炎症的长期刺激而转化肠上皮;③结缔组织的纤维组织亦可化生为骨、软骨组织。

七、案例分析题1.答:(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例如手术切口。

这种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表皮再生在24〜 48小时内便可将伤口覆盖。

肉芽组织在第三天就可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5~6天胶原纤维形成(此时可以拆线),约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一期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瘢痕少。

(2)骨折愈合: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修复,最终不是形成藏痕,而是十分类似于原有骨结构。

骨折愈合方式大致可经历4个阶段:血肿形成骨折时,由于骨折部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中的血管断裂出血,形成血凝块。

通常在伤后4〜8小时即可在两断端间形成血肿。

血肿机化骨折后的24〜72小时内,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性反应不断加重,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炎细胞浸润,出现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开始吞噬和清除坏死组织;同时,骨折断端的骨外膜出现增生、肥厚,成纤维细胞增殖,骨外膜内层即生发层,增殖成骨细胞,与毛细血管一起向血肿内生长,使血肿逐渐机化。

骨痂形成骨折后1〜2周,机化的血块被纤维血管组织所替代,再沉积胶原纤维和钙盐,通过成骨细胞和多种内源性生长因子的作用,逐渐产生骨样组织和新骨,形成骨痂。

骨痂改建骨折2周后,骨样组织内不断有钙盐沉积,并逐渐钙化为坚实的骨组织,与骨折断端的骨组织连接、融合在一起。

新形成的骨小梁排列很不规则,以后通过较长时间对应力作用的功能适应和骨质的吸收与重建,逐渐调整、改建,恢复到和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

2.答: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细胞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积(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

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