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设备安装规范

消防设备安装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设置规范
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烟感:
(1)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12米,保护面积为80平方,保护半径6。

7米;
(2)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6米,保护面积为60平方,保护半径为5.8米。

例:1500平方面积空间高度在6-12米的时候,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按照80㎡计算.在60*25米的地方,首先算出总面积1500㎡,然后根据总面积除以80²算出18。

75,所以数量是19个。

按照6.7米的保护半径来说的话,烟感之间最大间距是13.4米
按照5.8米的保护半径来说的话,烟感之间最大间距是11.6米
小于3米的走道,设置感烟不应该超过10米一个的距离。

感烟、感温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自动喷淋头的净距应大于0。

3m;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0。

1m;与空调送风口的净距应大于1.5m;与墙壁、梁边及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温感:
(1)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30平方,保护半径为4.4米;
(2)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20平方,保护半径为3。

6米.
感温探测器从温度范围分类有20来种,常见的是A1和A1R,A2和A2R,A1动作温度下限是54℃,动作温度上限是65℃;A2动作温度下限是54℃,动作温度上限是70℃。

A1R和A2R等带“R”标志的,多了一个差温报警,就是一定时间内,温度骤升一定℃(比如8。

3℃/m)就会报警。

探测温度一般是54℃—70℃,按照国家的标准,探测温度最高的可达到160℃。

温感定温报警温度一般是设置在57度左右.
(3)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N,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深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1)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mm时,应按本规范附录B、附录C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

(2)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3)当被梁隔断的区域面积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时,被隔断的区域应按本规范8.14条规定计算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4)当梁间净距小于1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5)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6)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7)探测器周围0。

5m内,不应有遮挡物.
(8)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9)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

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10)当屋顶有热屏障时,感烟探测器下表面至顶棚或屋顶的距离,应符合表8。

111的规定。

8.1.12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小15°的人字型屋顶,应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探测器下表面至屋顶最高处的距离。

(11)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12)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部位。

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m,且应有明
喷淋头的间距
(1)表4.1。

1
管道规定直径下可安装喷淋头
DN25:1个DN32:2个DN40:4个DN50:8个DN65:16个DN80:32个DN100:64个
管道支架间距
管道耐压试验
(2)喷头溅水盘与吊顶、楼板、屋面板的距离,不宜小于 7。

5 厘米,并不宜大于 15 厘米,当楼板、屋面板为耐火极限等于或大于0。

50 小时的非燃烧体时,其距离不宜大于 30 厘米。

注:吊顶型喷头可不受上述距离的限制.
(3)布置在有坡的屋面板、吊顶下面的喷头应垂直于斜面,其间距按水平投影计算.当屋面板坡度大于1:3 并且在距屋脊 75 厘米范围内无喷头时,应有屋脊处增设一排喷头。

(4)喷头溅水盘布置在梁侧附近时喷头与梁边的距离,应按不影响喷洒面积的要求确定。

(5)在门窗口处设置喷头时,喷头距洞口上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15 厘米;距墙面的距离不宜小于 7。

5 厘米,并不宜大于
15 厘米。

仓库的喷头布置,喷头溅水盘与其下方被保护物的垂直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距可燃物品的堆垛,不应小于 90 厘米;
(2)距难燃物品的堆垛,不应小于 45 厘米;
(3)在可燃物品或难燃物品堆垛之间应设一排喷头,且堆垛边与喷头的垂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0 厘米.
(4)设置在屋面板下的喷头,间距不应大于 2 米;
(5)货架内应分层布置喷头。

分层布置喷头的垂直高度,当储存可燃物品时,不应大于4 米;当储存难燃物品时,不应大于6 米;
(6)喷头间一般不超过3。

4m,距墙一般不超过1.7m,但是施工图上是要标注距离的
分层板上如有孔洞、缝隙,应在该处喷头上方设置集热板。

(1) 室内净空高度超过 8 米的大空间建筑物,在其顶板或吊顶下可不设喷头。

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吊顶至楼板或屋面板的净距大于80 厘米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当其内有可燃物或装设电缆、电线时,应在闷顶或技术夹层内设置喷头。

(2)在自动扶梯、螺旋梯穿过楼板的部位,应设置喷头或采用水幕分隔。

(3)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构筑物,与其相连的下列部位应布置喷头;
运送可燃物品的通廊存放、装卸可燃物品的货棚;(1)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构筑物内,有下列情况的部位应布置喷头:(2)宽度大于 80 厘米的挑廊下面;
(3)宽度大于 80 厘米的矩形风道或直径大于1 米的圆形风道下面.
(4)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5)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6)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条的规定.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7)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OOmm. (8)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的规定。

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

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

3m;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有可燃物时需使用上下喷
直立式边墙型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OOmm,且不宜大于150mm,与背墙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并不应大于1OOmm.水平式边墙型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且不应大于300mm.防火分隔水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幕的宽度不小于6m。

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3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排。

防护冷却水幕的喷头宜布置成单排。

消火栓系统
(1)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30l/s,建筑物150米范围内应不少于2只的市政消火栓,否则应增加.
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20l/s。

(2)。

消火栓选用:室内消火栓采用Φ19水枪,25m长水龙带,DN65栓口及启泵按钮各一只,a.水平干管检修时停止使用的消火栓每层不应超过5个.b。

消火栓布置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

室内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30m,二次装修时不能影响消火栓的使用。

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做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疏散走道照度不低于0.5lx,线路采用耐火导线穿金属管暗敷。

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排烟量按各最大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小于120m³/h计算。

排烟防火阀为常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烟气温度大于280℃时该阀关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