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专业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树立中药临床药学思维,掌握老年病专科中药临床药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老年病专科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科室轮转与时间安排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老年病专科疾病的中医学基础知识
1.掌握脏腑理论中有关心、肺、肾的生理和病理知识;
2.熟悉老年疾病的病证范围、病因病机、发展规律、证候分类、主要证型、辨证要点;
3.熟悉常见老年疾病的中医诊疗过程。
(二)老年病专科疾病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1.了解老年人解剖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了解老年病专科常见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3.了解老年病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
(三)老年病专科现代临床技能培训
1.掌握下列常见症状在老年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1)头晕、头痛
(2)心悸、气短
(3)胸痛或胸部不适
(4)咳嗽、咯痰
(5)水肿
(6)晕厥
(7)睡眠障碍
(8)情绪行为改变
(9)乏力,食欲差,泄泻
2.熟悉以下检验或检查项目的意义,对结果具有初步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1)影像学检查:X线、CT、MRI、B超等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脂四项、凝血功能、血B型尿钠肽前体、甲状腺功能检查、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等
(3)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4)动态血糖监测
(5)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6)动态血压
(7)肺功能检查
(8)骨密度检测
(9)心脑血管造影
(10)病原学检查:镜检、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试验等
(四)老年病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培训
1.在以下所列病种中选择至少5种作为指定学习病种,掌握指定学习病种的临床表现、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药治疗原则及相关治疗指南:(1)眩晕(如高血压)
(2)心悸(如心房颤动)
(3)咳嗽(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4)消渴(如糖尿病)
(5)胸痹(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
(6)喘证(如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动脉高压)
(7)不寐(如神经官能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8)水肿(如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老年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9)中风(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脑出血)(10)心衰病(如慢性心力衰竭)
(11)肺胀(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12)肺痿(如肺纤维化)
(13)肺热/肺痈(如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肺脓肿)
(14)痫病(如癫痫)
2.了解以下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断要点、抢救措施:
(1)真心痛(如急性心肌梗死)
(2)喘脱(如急性左心衰竭)
(3)厥心痛(如不稳定型心绞痛)
(4)厥逆(如心源性休克、老年休克、感染性休克)
(五)老年病专科常用方剂、中西药物培训
1.掌握至少50首常用方剂(见附表1)的组成、正确煎服法、功用主治及证治要点,熟悉其方义及常用加减法,了解其来源及现代应用。
2.掌握100种以上老年病专科常用中药饮片(见附表2)的基源、药用部位、来源产地、鉴别要点、产地处理、炮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临床合理选用、药物使用注意和不良反应等。
3.掌握50种以上老年病专科常用西药(见附表3)的作用机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适应症、常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有关药品的“专家共识”等知识与技能。
4.掌握50种以上老年病专科常用中成药(见附表4)的功效主治、不良反应及合理运用,了解其使用注意事项。
5.掌握15种重点监护药物品种(见附表5),包括毒性中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特殊人群禁忌品种等的监护要点、中毒指标、临床表现、中毒剂量及评价和救治方法,并能制定相应的监护计划,协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
6.熟悉老年病专科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六)学会中西医结合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七)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士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能够为医师、护士提供中西药物信息材料,并开展相应的药物宣讲活动;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八)能够参与住院患者常见老年疾病的会诊,具有为接受中西药联合复杂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能力。
(九)掌握临方炮制及临方制剂的相关知识,能够接受相关临床科室的中药个体化服务会诊,独立完成中药特殊服务的会诊建议,协助科室完成个体化治疗。
(十)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老年病专科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附表1 推荐学习方剂
注:可参照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适当调整附表2 推荐学习中药饮片
注:可参照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适当调整附表3 推荐学习西药
注:可参照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适当调整附表4 推荐学习中成药
注:可参照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适当调整,并熟悉常用院内制剂附件5 推荐重点监护品种
注:可参照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