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程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设计程序的系统化。

系统化教学设计要有序、严谨、务实。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1. 分析学生需求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比如说,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的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

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和环境,比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前的情绪、主要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班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2. 确定语言学习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的第二步,就是确定语言学习目标。

语言学习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个方面。

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应用这几个方面融汇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3. 设置真实行动目标行动目标也可以称为任务目标。

设置真实行动目标首先要确定话题,在确定话题之后就要考虑它所使用的语言,同时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要达到什么目的,其中还要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和情景互动,采用什么样的行动,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下面举一个实例:主题是Shopping(购物)。

围绕购物这个主题,我们要考虑使用哪些语言,同时考虑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购物自然要把情景设置在商店里面,人物主要指的是售货员和顾客,他们通过卖和买之间的语言和行动的互动,最后实现购物的目的。

为了把目标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就不能仅仅笼统地讲:“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购物”,而应当把Shopping 的主要行动分解为:(1) 询问或提出购物的需求;●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 a shirt.(2) 了解或提供商品的信息;●What about this one?●It's nice, but it's too big.(3) 选择商品●Can I have a look at that one?●Yes, here you are. This is a new type.(4) 询问或提供价格●How much is it?●It's 98 yuan.(5) 成交●OK, I'll take it. Here's the money.●Thank you. Here's the change.(6) 结束购物行动●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 Goodbye.●Goodbye!4. 组织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为实施教学目标服务的。

确定了具体目标之后,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切合实际地组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主体资源和辅助资源,主体资源又包括规定资源(主选教材)和自选资源(教师自主开发)。

教师应当从教学系统设计的整体构想上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超越所谓“教科书”的传统框架,能动地品评、选择、重组教学资源,自主地利用其它可用的资源。

5. 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

但是,教学过程设计有经验型设计和系统型设计的区别。

经验型设计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步骤的排列上,而系统型设计则有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之分。

宏观设计是对一个学习阶段或更长的教学时间跨度进行过程设计;微观设计则主要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另外,经验型设计的教学步骤,所谓Teaching steps 只是一个线性程序,即A+B+C+D+ ... 等;系统设计则系统采用网络系统程序,左面是一个网络系统程序设计实例:6. 选择学习活动类型教学过程设计只是解决了教学实践的行动框架和推进结构,其中的各个环节却是由什么组成呢?是由活动(Activities)组成的,所以活动在课堂教学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中要考虑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哪些是真实的活动,哪些是属于游戏性的活动,哪些是操练性的活动。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形式,比如,是个人的,还是结对的?是小组的还是全班的?所以在选择活动的类型以及学生活动的形式上要注意高效、务实、多样。

7. 设计评价方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是交替实施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涉及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评价应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一体化”(Alignment)概念:Whe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ccur, assessment occurs.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当系统考虑下述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何观察和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重要信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式诊断学生学习行动?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效能。

评价设计应当包括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学生采取自己活动的有关信息的方法设计,学生应当实施小组评价设计。

8. 媒体的运用我们这里说的媒体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常规媒体和现代技术媒体。

随着IT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即电脑)型媒体已被广大英语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中不乏精彩的媒体作品设计。

这里,我们倒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对常规媒体的有效设计问题。

事实上,教学系统化设计(其中包括过程评价设计)也应当系统地处理常规媒体(板书、简笔画、挂图、卡片等)的系统利用问题。

教师应努力将常规的媒体与现代的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

教学评价的设计依据一体化系统教学设计应包含着评价设计。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

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一、评价内容评价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该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究竟以什么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课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综合行动,我们把这些行动统称为“学生表现”(Students* Performances),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之中。

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2. 学生行动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

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3. 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

4. 临场机智课堂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

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 教师对全班的评价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

(2) 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这些均属对部分学生的评价。

(3) 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活动应当成为教师评价的重点项目。

教师应当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等。

(4)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

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均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评价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

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 学生自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2) 两人互评两人互评是一种常见的自主评价形式。

两人互评可能在所有的两人一组的活动之中和之后都应当发生。

(3) 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

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

(4) 群体合作评价全班参与合作评价,因参与的人员增多变得难度加大,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则更有意义。

教师在进行全班合作评价时应进行周密的规划,应准备更加完备的评价工具,应提供更为详细的具体指导,同时,还应做好组织工作。

此类评价活动实际上与教学活动是一体的,评价活动本身就包含着教学内容。

3. 家长评价在教师与学生分别作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逐渐引入家长评价。

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已引入了家长评价。

如学生在家里做完作业,家长给予必要的评语;学生在校的一些课业成果拿回家里做展示汇报,家长对此给予评价。

此外,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教师在班上组织各种学习汇报、文艺表演等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并让他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指导。

要不断地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改善家长的评价行为,改进家长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

三、评价方法前面讨论了What to assess? Who to assess? 的问题。

现在讨论How to assess?(怎样进行评价?)我们的评价方法要实现多样化的改革目标。

改进评价方法的指导理念是:测试型评价和质性评价兼顾。

同时大力开展质性评价方法。

我们重点讲以下几种评价方法:1.测试(Testing)在提供质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测试仍然是日常教学的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改革测试内容;(2) 改造测试题型;(3) 有效发挥测试的诊断、调整、激励和甄别的功能;(4) 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测试时机;(5) 提高测试设计与实施的专业化水平。

2. 测量(Measurement)虽然教师重视测试的评价作用,但是,他们往往没有重视测量的特定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