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地理中考模拟题(100分)

2023地理中考模拟题(100分)

为你提供试题编写服务 微信号:二○二三年初中学业考试模拟试题(一)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50分;第Ⅱ卷5~8页,为非选择题,50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在本页上方空白处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根据经纬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坐标是75゚N ,165゚E 。

B 位于南温带 B .B 在D 的西北方,E 位于南半球C .D 在中纬度,D 位于东半球D .C 的坐标是60゚S ,150゚W ,A 位于西半球北京市某中学地理社团的同学分别于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分测量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如图一),图二是其中某天测量并绘制的学校平面图。

据图完成2~3题。

2.四个节气与旗杆影子搭配正确的是( )A .春分日——甲B .夏至日——乙C .秋分日——丙D .冬至日——丁 3.测量图二中旗杆影子的日期与图三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的是( )2019年3月5日至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据此回答。

4.大会召开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北半球昼短夜长C.南极圈有极夜现象D.直射点向南移动 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6题。

5.下列对甲、乙两村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 B.乙村在甲村的西南方C.甲村在乙村的东南方D.乙村在甲村的东北方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低于1400米B.一般情况下,甲村降水比乙村多C.甲乙两村的海拔高度一定相同D.甲乙间的公路M 比N 更经济合理 7.从右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 .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C.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8.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 )9.小明去年6月下旬到东南亚新马泰旅游,下面是他写的旅游见闻,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当地人大多吃米饭,每天午后时常下一场雨B.从车窗向外看,看到了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C.站在马六甲海峡北海岸观看来往的货船,看到许多满载的日本油轮向东南方向驶去D.在新加坡领略了花园城市的风光,用汉语与当地人交流。

在印度尼西亚看到了火山喷发的奇观 10.小明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在南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部地势平坦 ②南部气候较温暖 ③南部资源丰富,工业较发达 ④南部人口城市较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材料1:每年春天是日本人赏樱花的季节,当第一朵樱花在九州岛南部绽放,媒体就开始向人们播报樱花开放时间逐渐北移的路线。

在樱花开放的日子里,人们常在樱花树下野餐聚会。

材料2:日本樱花开放时间的地区分布。

根据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1~12题。

11.日本樱花开放的时间从南向北推迟,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 B.地形 C.降水 D.人类活动12.“五一”期间,小畅去日本旅游,下列旅游活动不可能体验的是()A.游富土山,观赏雪峰奇景B.游北海道,观赏盛开的樱花C.参观现代化的汽车生产车间 D.到热带雨林探险13.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战争频繁,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区域内的极端组织进行了打击。

造成该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有()①“五海三洲之地” ②以白色人种为主③地形以高原为主④丰富的石油资源⑤匮乏的淡水资源⑥宗教文化差异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①④⑤⑥14.暑假小红随父母去欧洲西部旅游,并记下了途中的所见所闻,下列记录有误的是A.游览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B.餐桌上摆满了牛羊肉及乳肉制品C.随处可见教堂D.在意大利看到了风车、郁金香图a示意我国南极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布,图b是泰山站主楼照片。

据图完成15题。

15.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 )A.防寒保暖 B.防积雪融水进入C.防强紫外线辐射 D.防大风积雪掩埋16.我国开放“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政策的原因,与实际不符的是()A.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B.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C.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减少 D.人口总数不断减少17.关于图中各字母所示的区域中,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人口少B.B地区太阳能资源缺乏C.C地区树种丰富,从亚热带到寒温带种类齐全D.D地区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读图,完成18~19题。

18. 黄河由甲地到乙地水量减少的原因是()①落差大河水流速快②气候干旱河水被蒸发③引水灌溉农田④地上河导致河水下渗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9.乙地河段每年初冬和初春时节会产生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滥现象,即凌汛。

这段黄河产生凌汛的原因除有结冰期因素之外,还与()有关。

A. 流速B. 流量C. 流向D. 含沙量川藏公路通常是指从成都到拉萨的公路干线。

据资料和图,完成20~21题。

20.沿川藏公路行进,没有穿过的地理区域或事物是()A.横断山脉B.温带大陆性气候C.四川盆地D.长江和澜沧江干流21.对川藏公路的西段所在地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藏的主要种植业区B.我国长绒棉主产区C.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区D.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区22.西安某同学想要在暑假乘火车到杭州旅游,乘车路线最合理的是()A.陇海线—连云港—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B.陇海线—徐州—京沪线—上海—沪杭线—杭州C.陇海线—郑州—京九线—株洲—浙赣线—杭州D.陇海线—徐州—京九线—南昌—浙赣线—杭州读我国渝、陕两省市局部地区图,完成23题。

23.对a、b两城市及附近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a城市附近河流结冰期长,b城市附近河流结冰期短B.a城市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b城市位于第三阶梯C.a城市位于湿润区,b城市位于半干旱区D.a城市位于亚热带,b城市位于暖温带家住上海的小华同学设计了暑期四条游览线路。

读下图,回答23~24题。

24.关于四条游览线路,说法正确的是()A.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线路③B.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三大阶梯的是线路②C.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三大平原的是线路①D.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二大区域的是线路④25.若按④路线游览,下列景象可能在途中看到的是()A.银装素裹的大地B.茫茫的沙漠C.金灿灿的稻田D.蜿蜒的长城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答在答题纸...上,不能直接答在本试卷上。

26.(11分)读亚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大陆。

丁地位于半岛。

(2分)(2)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据图估算出亚洲南北所跨的纬度大约是________度。

(1分)(3)某同学通过上图,判断出亚洲地势的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据图分析其判断依据。

(1分)(4)如果沿着北极圈从欧洲出发,自西向东到达北美洲,经过的大洲界线依次是______、_____。

(2分)(5)亚洲东部、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人种,居住在丁处的人主要信仰________教。

(2分)(6)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区域属于气候,上图哪幅气候图反映的是这种气候类型(2分) (7)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自然景观变化最小的是()(1分)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7.对比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利用地图学习甲乙两国的过程,请帮助她完善下列学习内容。

(13分)(1)位置方面∶两国都是临海国家,都濒临洋。

回归线都穿过其领土,其中跨寒温热三带的是(甲或乙)国。

(2分)(2)地形方面∶两国地形都是三大地形区,甲国中部①是(地形区),乙国东部②是山脉。

(2分)(3)经济方面∶两国都大量出口(农产品或工业产品)。

都有发达的畜牧业。

请据图和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乙国东北部乳畜业发达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

(3分)(4)读图分析乙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分)(5)城市方面∶两国首都都不是全国最大城市,甲国的③是_。

乙国西部城市④是,附近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方被称为“”。

请据图和你学过的知识分析甲国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一点即可)。

(4分)28.(13分)阅读材料和地图,运用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材部分来自川、湘、赣等地。

所伐的巨木顺江而下,自西向东运到南京,再沿运河北上。

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那里盛产汉白玉。

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北京。

(1)部分木材来自川、湘、赣,图中数码①、②代表四川省的是;从气候和地形分析四川多林木的原因。

(3分)(2)部分石料来自太行山,图中数码③、④代表太行山的是。

太行山是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

(3分)(2)巨木“顺江而下”的“江”指的是。

这条河流不光能漂流木材,还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请从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说明原因。

(4分)(3)“沿运河北上”的“运河”是指。

(1分)(4)据材料所知,“旱船载石”的方法应该在什么季节使用,其原因是什么?(2分)29.(13分)了解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区域名称:A________(自然保护区)。

列举发源于该地区的河流名称。

(2分)(2)甲图所示区域是我国的盆地。

对比甲、乙两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3分)(3)分析甲、乙两地区的城镇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分)(4)夏秋季节,乙图所示地区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有哪些?(2分)(5)阅读图文资料提取有用信息,为丙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分)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了40份(2套,每套20份)2023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模拟题,几乎覆盖了四册初中地理课本的全部知识点,适用于各个版本。

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拓展知识的综合,更有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以50分作为标准,分数翻倍就可作为100分的试卷使用。

有word版,Word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再进行编排。

课本不变,可作为中考资料永久使用。

中考模拟题是我累积20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海量的各地中考题编写的,比各地的中考题综合性强,更适合学生的拓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