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某高速公路为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以泸州
某高速公路为例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具体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原则、选型、方案设计等方面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

[关键词]设置原则间距交通量出入口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州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高速公路延线会与相邻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市政道路等交叉,交叉型式主要有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较为复杂。

本文以泸州某高速公路的设计为例,研究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方案。

1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泸州市,区域内的隆纳高速公路发、厦蓉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等均已建成通车,项目路线起点接泸州市泸县境内隆纳高速公路,延线经得胜镇、玄滩镇、毗卢镇等乡镇,向东布设止于毗卢镇,路线全长约41.6Km。

本项目设计速度采用100km/h,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路基宽度26m。

为带动及加速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据各路段的交通量调查及预测,结合路网和城镇规划,立体交叉处地形、环境、收费管理等因素,并征求当地政府意见,本项目分别在隆纳高速、荣泸高速、得胜镇、毗卢镇等乡镇共设置7处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研究设计
2.1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设置原则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对整个公路网至关重要,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公路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综合考虑交通量、远景规划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并结合地形地质、投资等因素确定,主要有如下方面:
1.相交道路性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考虑相交道路的等级及任务。

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2.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一般地区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最小为4公里,最大为30公里。

3.地形地质条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等条件,一般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地质良好、拆迁较少及相交道路具有较高的平纵线形指标处。

4.其他:靠近城市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城市规划、公路同其他运输设施的关系。

2.2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选择
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的选定建立在交通量、设计车速、投资额、用地范围、地形条件等基础上。

主要依据如下原则:
1.应与预测转换交通量相匹配。

2.应考虑被交道的等级、功能及其交通特性。

3.应考虑交叉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满足交通量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4.如果匝道有收费要求,互通式立体交叉型式应尽量选择设置收费站数量最少的立体交叉型式。

5.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性。

2.3本项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置
根据上述原则拟定2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5处接地互通式立体交叉,本
文分别选1处枢纽互通立交和1处接地互通立交进行分析。

1.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该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是本项目与G8515线荣昌至泸州高速公路交叉设置的
枢纽型互通立交,荣泸高速已竣工,采用技术标准均为设计速度100Km/h,路基
宽26m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距离交叉点南侧约1.8km处为荣泸高速落地互通。

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该枢纽互通立交主要交通流为泸州及永川方向。

通过
研究分析,拟定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论证比选。

(1)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三环苜蓿叶型,主线上跨荣泸高速。

互通范围内泸永高速平曲线
半径为1500m,主线最大纵坡1.2%;荣泸高速平曲线半径为1250m,主线最大纵
坡2.9%。

主线泸州至荣昌方向(匝道A)、荣昌至永川方向(匝道B)、荣泸泸
州方向至主线泸州方向(匝道D)采用环形匝道,路基宽9m,设计速度40Km/h,
内环半径60m,最大纵坡3.8%;其余方向匝道采用直连、半定直连匝道,路基宽9.0m、10.5m,采用单车道出入口,设计速度40Km/h,最小平曲线半径120m,最
大纵坡4%。

(2)方案二
考虑主线及荣泸高速的主线纵坡特征及地形条件、拆迁影响及与荣泸高速南
侧落地互通的间距等影响,方案二设置T型+单喇叭A型的组合互通方案。

主线
处设置半定向T型,匝道下穿主线,最小平曲线半径80m;荣泸高速出设置A型
单喇叭,匝道上跨荣泸高速,内环匝道半径为60m;匝道最大纵坡4%,路基宽9m、10.5m,采用单车道出入口,设计速度40Km/h。

(3)方案比选
大桥14座,挖方工程量比方案一少804千立方米,造价比方案一低。

方案一各转向交通流快捷顺畅,不绕行,服务功能优,但互通规模较大,占
地面积较大,造价高;方案二规模小,但交通主流向存在绕行,且由于互通形式
的影响,各方向交通均存在匝道交织,交通功能相对较差。

设计阶段综合考虑两
个方案优劣,从交通长远发展考虑,推荐方案一。

2.接地互通式立体交叉
该接地互通式立体交叉位于毗卢镇南端,玉龙湖风景区北侧,为玉龙湖风景
区及毗卢镇以及附近乡镇上下高速的“落地”互通立交,主要服务于玉龙湖风景区。

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主要交通流为泸州及永川方向。

拟定方案一和方案二
进行论证比选。

(1)方案一
方案一采用采用单喇叭A型,匝道下穿主线,连接线接入毗卢镇方向。

互通
范围内主线平面为直线,纵面位于2.9%的纵坡段上;匝道设计速度40Km/h,环
形匝道半径60m,匝道最大纵坡4.0%。

单车道匝道宽9m,外环匝道采用超车之需
的超车道,路基宽度10.5m,对向三车道匝道宽18m,出入口采用单车道出入口。

收费岛布置为3进5出,进出口各设ETC车道一处,宽度3.5m;加宽车道宽
4.5m,进口设一处,出口设一处。

(2)方案二
方案二采用采用单喇叭A型,匝道上跨主线,连接线接入玉龙湖方向的地方
道路。

互通范围内主线平面为直线,纵面位于2.9%的纵坡段上;匝道设计速度
40Km/h,环形匝道半径60m,匝道最大纵坡4%。

单车道匝道宽9m,外环匝道采用
超车之需的超车道,路基宽度10.5m,对向三车道匝道宽18m,出入口采用单车
道出入口,收费岛布置为3进5出。

(3)方案比选
大桥2座,挖方工程量比方案一少38千立方米,造价比方案一低。

方案一主要接入毗卢镇,主要服务于毗卢镇,方案二主要考虑交通能够快速进出玉龙湖风景区,暂推荐方案二。

3结语
高速公路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其中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方案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服务质量和高速公路功能的实现。

本文以具体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介绍分析了互通式立体交叉原则、选型、方案设计,综合工程规模、拆迁、征地、地形地质情况、实施风险、社会反响、投资等方面充分研究论证,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最佳实施方案,打造造福百姓的优质民生工程,助力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肖顺意.EICAD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常用参数的确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2):228-229
[2]闫西印,陈兰君.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方案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22):127-128
[3]王威,寇玮.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要点分析[J]. 城市道桥与防
洪,2020,(09):50-53+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