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基础与原理1、景观类型(名词解释)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干涉,以天然景观元素构成的景物,包括天然存在的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
城市景观:是通过人类的艺术加工,以人工景观要素为主构成的景物。
2、景观设计概念景观可归纳为具有审美特征的自然和人工地表景物。
广义的景观设计是将一种景物通过整合、规划等科学合理的手段转化为另一种景物的过程,重点在于处理人、地关系,使环境中的各种构成系统更好地和谐发展。
狭义来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空间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布置道路、种植植被、修造建筑等手段创造美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环境心理学:霍尔的“空间关系学”,他将人际交往的身体距离划分为4种:亲密距离为0~0.45m,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为0.45~1.2m,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为1.2~3.6m,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共距离为3.6m以上,如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名词解释)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美学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
它研究景观美的特性和构成,以及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
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
它们的美学特征、审美价值、构造规律等,都是景观美学所研究的对象。
3、试述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论述题)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绿化与植被情况、地质与水文条件、)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空间设计、空间类型、空间构成)人文因素(使用群体、地域文化)生态因素(保护自然元素、生态技术)技术因素(施工技术、新型材料)4、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一套分等级的系统,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是对城市认知地图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
他在书中将城市的物质行态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
他认为这五种元素对于加强对城市空间的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路:是移动观察的通道边界:是线性要素区域;是影响人们城市意象的重要内容节点:是认知地图的核心标志物:是环境中的点状参照物6、地形地形的平面表示方法主要有等高线法、高程标注法、线影法等,每种方法有各自特点,其中等高线法和高程标注法是最常用的。
7、等高线的特征: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地面点的高程相等闭合性:等高线通常是闭合的非交性:在同一幅图内,除了陡峭的垂直面以外,等高线一般不想交密陡稀缓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8诺曼k•布思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将地形根据形态分成五类,即平地、凹地、山脊、盆地、山谷。
9、(三种路的分级和一般尺度)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其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道路红线宽度一般分为20~30m)、居住小区级道路(车行道宽度为5~8m,人行道宽1.5~2m,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m)、居住组团级道路(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m)、宅间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3m)园路:主园路(主园路的路面宽度在3~7m之间)、次园路(宽度在2~5m之间)、小径(宽度为1~3m,最小不能小于一条步行带的宽度)10、交叉口的类型道路交叉口的形式要根据道路级别、道路布局来定,可具体分为十字形交叉口、X形交叉口、T形交叉口、Y形交叉口、复合式交叉口等六种形式。
11、(名词解释二选一)乔木:是指体形高大、树冠浓密、主干明显的木本植物,一般具有分枝点高、寿命长的特点。
高度通常在6m以上,根据高度不同,乔木可分为伟乔木、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
灌木:是指体形矮小,没有明显主干、呈现丛生妆的木本植物,一般高度在6m以下,根据高度不同细分为大灌木、中灌木、小灌木。
12、水体分类及设计分类: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静态水体:是指水面平静、无流动感或者是运动变化比较平缓的水体。
分为自然形和规则形。
动态水体:指具有运动特征的水体,或涓涓细流或层叠错落,有活泼、灵动之美;常作为景观中的点睛之笔。
动态水体也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按照具体表现形式可细分为流动型、跌落型和喷涌型。
水景设计原则:功能性原则、空间美学原则、亲水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3、山石设计要点山石设计以置石叠山为主要方式。
!营造适宜的山石尺度。
!布置山石应力求整体感,造型追求平衡稳定。
!山石设置应考虑游人的观赏视线。
!注意山石和其他景观元素的结合。
14、环境设施分类公共系统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游乐设施15、景观系统设施:建筑小品、绿化设施、景观雕塑景观雕塑是用于室外的雕塑类型,具有表达空间主题,点缀美化环境;丰富空间内容的作用。
景观雕塑按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和装饰性雕塑。
16、铺装种类与特点景观铺装就其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整体铺装、块料铺装、碎料铺装和简易铺装。
整体铺装是指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进行统铺的地面铺装形式。
块料铺装是指用各种天然块料或预制混凝土块料进行铺装。
碎料铺装是指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拼砌的铺装。
简易铺装是指由煤屑、三合土等材料进行的铺装形式。
17、围合“围合”是空间界定的常用手法;是以“包围”为主要特征的垂直向界定形式。
通过操作界定面的尺度和密实程度可以形成从封闭空间、半封闭空间到开敞空间过渡的丰富形态,从而获取不同的空间感觉。
18(简答)(设计程序)前期调研和分析的工作都有哪些前期调研:1.首先要对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使设计者对场地内影响设计的各种因素进行更充分的了解,准确把握设计面临的问题。
2.场地的调研可通过场地资料收集、相关部门沟通、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
3.调研应全面而细致,内容可大致分为场地自然环境、场地人文环境以及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几个方面。
4.现场调研的结果和收集来的资料应尽量用图面、表格或图解的方式表示,可在基地环境图中详细记录考察内容和环境空间感受,为后面的设计分析做好准备。
19、设计分析内容设计分析主要针对环境的自然特征、建设条件、地域文化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设计中的各种公共限制。
内容包括:自然特征分析(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人工建设情况分析(场地内建设情况、周围环境分析)、场地人文环境分析(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生活习惯)20、道路红线(名词解释)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隔离带等部分。
21、建筑红线(名词解释)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或者用地范围内的各种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控制线。
22、绿地率(名词解释)绿地率是指场地内各种绿地面积的总和展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场地内的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即道路绿地等。
23、竖向设计方法竖向设计的一般步骤:1.收集、核实竖向设计的有关资料2.空间总体竖向布局3.场地内的排水组织4.道路的竖向设置5.地形的具体竖向布置6.确定建筑物室内外标高7.土方平衡竖向设计的表达方式:1.等高线法2.设计标高法3.断面法24、城市公园的分类和特点1.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2.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3.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4.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5.接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25、(论述)滨水景观的空间特征1.以临水空间为重点:临水空间是指滨水区域内临近水体的边缘陆地。
设计中通常会把临水空间作为造景的重点,其最能体现滨水类景观的特色,也最具吸引力。
2.连续展开的景观带:因为临水空间是造景的重点,从而使滨水景观通常沿水体形态展开,形成连续、不间断的景观带。
3.空间类型多样:滨水空间构成类型和表现形式多样,没有固定模式。
26、(论述)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文脉延续原则。
设计要点:1.强调滨水地区的共享性。
2.注重滨水景观区域的可达性。
3.塑造滨水景观的空间节奏。
4.注意开发水上活动项目,以增强滨水区的特点和吸引力。
5.在营造亲水情趣的同时,注意设置安全和防洪设施。
6.灵活进行驳岸的处理。
27、驳岸的处理方式驳岸是在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眼所设置的构筑物。
1.立式驳岸:是护堤为直立的人工修筑驳岸。
2.斜式驳岸:是指护堤倾斜,有一定坡度的人工砌筑驳岸。
3.阶式驳岸:是呈阶梯状分层设置的人工驳岸。
4.生态驳岸:是指原始的自然河岸或者是具有自然河岸生态特点的人工驳岸。
28、分析园林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园林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园林。
(一)规则式园林此类园林又可分为规则对称式与规则不对称式两种。
(1) 规则对称式,这类园林又称整形式园林、建筑式园林、图案式园林或几何式园林,以体现造型艺术美为布局宗旨。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体、花草树木等均严格要求整齐对称。
其特征是: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
地形,在开阔较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和缓倾斜的平面组成。
水体,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原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为外形规整、垂直、有时加以雕像点缀。
广场与道路,园林中的空旷场地和广场外轮廓多呈规则的几何形。
建筑,园林内主体建筑群和单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布置。
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植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
园林小品,园林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
(2) 规则不对称式这类园林绿地的构图是规则的,但空间布局相对比较灵活自由,所有的线条都有轨迹和、可循,但全园没有对称主轴线。
林木的配置多变化,不强调造型,绿地空间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这种类型较适用于街头、街旁、以及街心块状绿地。
(二)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以联想意境美为布局宗旨,又称东方式、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其主要特点是:地形,自然式园林的创作讲究"相地和宜,构园得体。
"水体,自然式园林的水体讲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植物,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
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布局。
园林小品,包括园灯、坐等、标牌、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砖雕、木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