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地质旅游资源主讲教师:王刘英
学号 14014260116 姓名金園淇成绩: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摘要:本文将针对本人所了解的喀斯特地质景观的成因,形成条件及分类等,开展论述。
然后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山东枣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详细简绍喀斯特地质景观,以及此处与众不同的岩溶地貌等。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熊耳山碳酸盐
一、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1、喀斯特地质景观定义
喀斯特又称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2、喀斯特地质景观成因
(1)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 > 硫酸盐岩 >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 白云岩 > 泥灰岩。
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B、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C、水的溶蚀性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D、水的流动作用
强烈的流水作用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
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
(2)影响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的因素
A、岩石的岩性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比较容易发育有喀斯特地貌,而其他的岩石,类似于,花岗岩、玄武岩等就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
B、地区的构造
某地的地质构造对于是否能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多孔的地质构造等有利于发育喀斯特地貌。
C、气候影响
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
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而我要提到的熊耳山地质公园,位于华北平原山东境内的南部,目前降水并不充分,但也发育了较为良好的岩溶地貌,这表明这里曾经必定是气候湿润区域。
这可以有效的推断古气候,帮助还原古时候的环境。
3、喀斯特地质景观分类
(1)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埋藏型喀斯特
(2)按气候带
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3)按岩性
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4)地质构造
水平层喀斯特、褶皱区喀斯特
(5)海拔高度
(6)水文特征
(7)形成时期
二、喀斯特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形态
1、地表岩溶形态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此外,还有峰林、岩溶石柱,高山钙华等
2、地下岩溶形态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此外,还可形成地下河和地下廊道,暗湖,洞穴堆积,石钟乳和石笋,石柱。
三、喀斯特地质景观的分布情况
喀斯特地貌景色秀美,极其富有旅游科研价值。
所以一直吸引着大量游人前来参观,可喀斯特地貌的分布零星,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及其有限,大面积分
布仅仅存在于部分地区,例如,南斯拉夫的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苏联的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我国的云贵高原,古巴、牙买加和越南北部地区等。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造物主为中华儿女精雕细刻了许多天然的屏风,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1、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属沂蒙山区,是泰沂山脉南部的崮形群体。
主要由下古界的下、中寒武系地层组成,该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组成,局部夹砂页岩、砂岩的岩石组合。
她以熊耳山为主体,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龙抓崖、迷宫洞等自然奇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是“山东仅有、国内罕见”的石灰岩地质地貌奇观,更是探险旅游爱好者的绝佳选择。
(1)自然景观
A、岩溶地质地貌。
熊耳山是一处山东省独有、华北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自然奇观。
区内有千奇百怪的溶洞群,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天成奇绝、变化奇妙的双龙大裂谷等。
小石林如玉手擎天,又似莲花绽放,龙抓崖下巨形的灰岩滚石随意堆砌,无不展示出大自然的威力。
更兼山泉淙淙,湖光迷人,构成了熊耳山地质公园独具特色的岩溶地质地貌景观。
一些沿构造形成的巨形溶洞成为令人叹绝的小型峡谷,如双龙大裂谷,长约500 m,深约40 m,宽约15 m。
在钟乳石发育的岩壁上可见到构造角砾岩。
谷中有洞,洞中有洞,谷洞中形成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天互映,崎岖深邃,石笋、石柱、钟乳石神态各异,形象逼真,蔚为壮观。
在沟谷中、岩壁上,岩溶裂隙处水下渗遇到隔水层涌出,形成众多的山泉。
其特殊的横断山脉为景区造就了奇异绚丽的天然溶洞群,黄龙洞、巨龙洞和卧虎洞各具特色。
B、崮形地貌。
由于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平衡性,形成了典型的寒武系灰岩桌状山———崮形地貌,也叫碳酸盐岩奇峰。
抱犊崮为典型的崮形地貌,海拔584 m,自古以其独有的雄、奇、险、秀而居沂蒙山区72崮之首。
其山崮突兀,像一峨冠端坐的君子,所以又名君山,被誉为“鲁南小泰山”,今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崮”。
(3)开发与保护
开发与保护并重。
地质遗迹景观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中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在开发中必须注重合理利用与保护,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反对以牺牲地质遗迹为代价的破坏性开发,保护旅游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岩溶地质地貌景观和崮形地貌景观为主,丰富的古文化遗迹、古战场等人文景观资源可作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在开发时要以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为主,切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杜霞,李磊 2004年12月《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2]安仰生,张旭等 2007年6-7月《山东枣庄熊耳山崮形地貌成因及地质景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