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例原稿

病例原稿

病案男性,56岁,有乙肝病史多年,双下肢水肿、腹胀、腹水、皮肤粘膜出血两月余。

一周前出现夜间失眠,白天昏睡。

昨天食鸡蛋后出现言语含糊,答非所问。

体检: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嗜睡,构音困难,对答不切题,注意力及计算力减退,定向力差。

消瘦,慢性肝病面容,巩膜黄染,扑翼样震颤(+),腹壁可见静脉曲张,脾肋下2cm,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可见淤斑。

实验室检查:肝功AST:71u/l、ALT: 92u/l、TBil:58.6umol/L 、DBil:36.3umol/L、A/G: 29/45g/L,血氨:150umol/L。

脑电监测(EEG)示散在性慢波,偶有三相波。

心电监测无异常。

头颅CT 无异常。

B超示肝纤维化。

医嘱:一级护理,禁食蛋白饮食,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25ml;吸氧;冰帽头部降温;稀醋酸液灌肠,鼻饲25%硫酸镁30~60ml导泻;口服速尿片20mg3次/日,口服补达秀(氯化钾片剂)1.0 3次/日;口服培菲康2粒 3次/日;口服乳果糖20ml 3次/日;静滴20%甘露醇250ml 1次/日;静滴甲硝唑250ml 1次/日;静滴生理盐水250ml+鸟氨酸、谷氨酸钠、精氨酸;静滴支链氨基酸250ml 1次/日;静滴生理盐水250ml+阿拓莫兰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g;静滴葡萄糖250ml+头孢曲松钠 3.0 2次/日。

临床转归:3日后肝功AST :15u/l、ALT:12u/l、Tbil:6.5umol/L 、DBil:3.6umol/L、A/G 36/29g/L,血氨:50umol/L。

EEG正常。

体检: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注意力集中,定向力准确,记忆力、判断力、计算力均正常。

巩膜黄染减退,扑翼样震颤(-),腹部移动性浊音(-)。

引导性问题1、初步诊断?诊断依据?2、可能的病因?这个患者的病因是什么?3、常见诱因?4、发病机制?5、为什么禁食蛋白?6、给予稀醋酸液灌肠、口服乳果糖的原因?案例分析作业患者,常某,男,58岁,2014年01月06日以“发现尿黄,皮肤粘膜黄染10天余”为主诉平诊入院。

初步诊断黄疸待查。

查体:T:36.6℃,p:79次/分,BP:126/76mmHg。

现患者精神状态差,间断意思模糊,烦躁,食欲差,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黄。

化验结果:总胆红素548.4umol/l(0-25),白蛋白31.9g/l(35-55),谷丙转氨酶281u/l,谷草转氨酶548u/l(0-40),PT19.2s(9.6-14)。

患者“乙肝”30年,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问题:1、该患者当前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该患者存在哪些护理问题?3、应如何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4、应对患者进行哪些健康教育?答:1、最可能的诊断:肝性脑病2、护理问题:(1)思维过程改变与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代谢紊乱、进食少等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肝性脑病致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黄疸致皮肤瘙痒有关(5)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知识 3、饮食指导:第 2 页共 2 页饮食护理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

(1)早期禁食蛋白质饮食(奶、蛋、肉类),可口服果汁、米油、面汤、软烂面条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饮食补充能量。

(2)昏迷患者可鼻饲25%葡萄糖溶液,胃排空不良时可选用深静脉滴注25%葡萄糖溶液。

待患者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病情好转后,可每3-5d增加10g,短期内不超过40-50g/d,宜选用植物蛋白。

如各种豆类蛋白。

(3)并密切注意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力,反复尝试,掌握适合病人的蛋白质量。

(4)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避免粗糙食物,以免引起出血。

4、健康教育:⑴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熟悉易导致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各种诱因的发生。

⑵合理安排饮食,对于有肝硬化、曾发生过肝性脑病的患者避免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大剂量利尿剂。

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思者性格及行为是否异常,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典型病例男 28岁 因右肋疼、乏力4年 呕血、便血、昏迷15h急诊入院。

患者于5年前工作后感到十分疲乏无力 休息疲劳不能解除。

夜间发热、出汗。

不思饮食 肝区疼痛。

约半月后 发现面色及眼球黄染 门诊发现肝大 肝功不正常。

诊断“肝炎” 在本单位治疗半年。

黄染渐退 疲乏无力基本消失 食欲好转。

但身体情况较前差 只做些轻工作。

1年半前因工作劳累 疲乏渐渐加重 右肋区也经常疼痛食欲不振 食量减少为每天4-8两。

时有头昏 不愿活动 不能支持工作而休息。

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 身体日渐消瘦。

1个月前继续少量呕血、解黑便。

入院前一天晚8时 同事发现患者勉强呈站立状衣服扒乱 裤子坠地 意识欠清楚。

地面有一摊黑红色大便 烦燥不安 晚11时送到我院时 已昏迷。

在门诊又多次呕吐咖啡色血液解暗红色血便 给以止血、输液输血800ml等抢救后收入病房。

查体温36.4℃ P140次/min BP12.0/7.5kPa 90/56mmHg R32次/min。

有鼾声 深度昏迷。

营养欠佳。

面色晦暗 手背、颈部有多数蜘蛛痣。

肝掌 巩膜不黄 瞳孔稍散大 角膜反射消失。

眼睑浮肿。

有特殊肝臭味。

双肺粗湿罗音。

心脏 一 腹部饱满 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叩诊脐以上稍鼓 无明显移动性浊音。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四肢肌肉松驰 膝反射弱 巴宾斯基征阳性。

血象 血色素106g/L 血小板47×109/L WBC20.6×109/L 中性92% 单核2% 淋巴6%。

尿蛋白 RBC少许 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 。

大便潜血强阳性。

肝功 锌浊14单位 高田氏反应 GPT220 A/G=1.8/3。

典型病例男,28岁,因右肋疼、乏力4年,呕血、便血、昏迷15h急诊入院。

患者于5年前工作后感到十分疲乏无力,休息疲劳不能解除。

夜间发热、出汗。

不思饮食,肝区疼痛。

约半月后,发现面色及眼球黄染,门诊发现肝大,肝功不正常。

诊断“肝炎”,在本单位治疗半年。

黄染渐退,疲乏无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

但身体情况较前差,只做些轻工作。

1年半前因工作劳累,疲乏渐渐加重,右肋区也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为每天4-8两。

时有头昏,不愿活动,不能支持工作而休息。

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身体日渐消瘦。

1个月前继续少量呕血、解黑便。

入院前一天晚8时,同事发现患者勉强呈站立状,衣服扒乱,裤子坠地,意识欠清楚。

地面有一摊黑红色大便,烦燥不安,晚11时送到我院时,已昏迷。

在门诊又多次呕吐咖啡色血液,解暗红色血便,给以止血、输液输血800ml等抢救后收入病房。

查体温36.4℃,P140次/min,BP12.0/7.5kPa(90/56mmHg),R32次/min。

有鼾声,深度昏迷。

营养欠佳。

面色晦暗,手背、颈部有多数蜘蛛痣。

肝掌,巩膜不黄,瞳孔稍散大,角膜反射消失。

眼睑浮肿。

有特殊肝臭味。

双肺粗湿罗音。

心脏(一),腹部饱满,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叩诊脐以上稍鼓,无明显移动性浊音。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四肢肌肉松驰,膝反射弱,巴宾斯基征阳性。

血象:血色素106g/L,血小板47×109/L,WBC20.6×109/L,中性92%,单核2%,淋巴6%。

尿蛋白(+),RBC少许,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

大便潜血强阳性。

肝功:锌浊14单位,高田氏反应(+++),GPT220,A/G=1.8/3。

血氨140.3μmol/L(239μg%),凝血酶原时间23s,NPN63.18mmol/L(88.5mg%)。

1、患者具有哪些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依据有哪些?2、肝脏的主要功能有哪些?何为肝功能不全?本患者患者为什么出现肝功能不全?3、肝功能不全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列出肝功能不全的类型及其原因。

4、列出刚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表现。

5、肝细胞损害后机体出现肝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机制如何?6、肝细胞损害后,出现生物转化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何为肝性脑病?该病患者是否患有肝性脑病?属于哪一期?为什么?8、肝性脑病分成哪几期?各期的临床特点如何? 9、肝性脑病如何分类?各型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0、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是否明确?目前人们提出的主要学说有哪几个?你认为本病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11、列出血氨升高的常见原因。

1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有哪些?13、何谓假性神经递质?假性神经地址是如何形成的?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哪里?其替换的真神经递质是什么?替换后的生理效应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