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基本要素详解
式中: I B ——拟建项目投资
I A ——已建项目投资
M B——拟建项目生产能力
M A ——已建项目生产能力
Pf ——价格变动系数
b) 装置能力指数估算法
式中:x——装置能力或生产规模指数(0〈 x ≤1) 一般地:增加设备规格 x= 0.6~0.7
增加设备数量 x= 0.8~0.9
例:甲厂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定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乙厂拟采用相
同工艺、生产能力高1.5倍。价格变动系数 P 为1.2,装置能力指数取 f
0.7,试估算乙厂的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解:由式2-7可知乙厂拟建项目投资应当为
I乙 1.50.7 1.21000万元 1594万元
C) 分项类比估算法 ⅰ)机器设备的投资估算
式中: Qmi ——第i种设备数量; Lmi——同类工程同类第i种设备
1. 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
例:某机械设备的原始价值为25,000元,预计使用10年, 预计残值1,500元,清理费用需500元,试按平均年限法计 算该设备的折旧率、折旧额和第8年、第10年末净值:
该设备年折旧额 25,000 (1,500 500) 元 2,400元
10
年折旧率
2,400 25,000
第一节 经济效果基本原理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三节 流动资金投资 第四节 折旧 第五节 成本与费用 第六节 收入、利润与税金
第一节 经济效果基本原理
一、一般概念
——人们在经济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较。 1. 劳动成果:a)物质生产领域: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等。
b)非物质生产领域: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体育。 2. 劳动消耗:a)物化劳动
b)活劳动
二、评价经济效果应遵循的原则
1. 成果与消耗比较原则。 2. 有用成果原则。 3. 全部消耗原则——包括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在内的“全部消耗”。
三、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1. 经济效果实际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必然结果,这种结果 可能符合社会需要,也可能不符合社会需要。
2. 经济效益是指符合生产目的和社会需要,能够通过市场实现其价 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成果,即按照有用成果原则来衡量和评价的 经济效果。
2. 固定资产投资概算法 ——在初步设计方案后进行概算,比估算精确。
3.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法 ——比概算更精确,更接近投资额。
四、固定资产投资的表现
国家投资 银行贷款 地方自筹 企业自筹 合营投资
第三节 流动资金投资
一、流动资金的概念
——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生产领域和流 通领域,占用在流动资产形态上并供周转使用的资金。
四、经济效益的表示
1. 比率表示法
a)正指标
E=L/M
E—经济效果 L—劳动成果 M—劳动消耗
四种表示方法(单位):
价值/价值 (元/百元);价值/实物 (元/吨)
实物/实物 (吨/吨) ;实物/价值 (公斤/百元)
B)反指标 E=M/L 2. 差额表示法
a)正指标 E=L- M 相当于:利润=收入- 成本 故要求 E≥0,差额越大越好。 b)反指标 E=M- L 要求 E≤0,负值(绝对值)越大越好。
第一年折旧额 40,000元 40% 16,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 (40,000 16,000)元 40% 9,600元 第三年折旧额 (40,000 16,000 9,600)元 40% 5,760元 第四、五年折旧额* (40,000 16,000 9,600 5,760)(2,000 400)元 3,520元
c)差额——比率法:
五、 正确处理经济效果中的集中关系
1. 宏观与微观效果关系。 2. 近期与远期效果关系。 3. 直接与间接效果关系。 4. 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关系。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1.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 a)生产性固定资产 如厂房、设备、工具等。 b)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如职工宿舍、文化设施、子弟学校、食堂等。
100%
9.6%
月折旧率 9.6% 12 0.8%
月折旧额 0.8% 25,000元 200元
第8年末净值 (25,000 2,4008) 5,800元
第10年末净值 (25,000 2,40010)元 1000元
计算结果见图表
2. 工作量(业务量)法
(常用于客、货运车队、大型设备等。) 例:某大型施工机械原值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3,000元, 规定可使用2,000个台班。
则:
若本月使用了30个台班, 则: 本月折旧=30×98.5=2955元。
3. 加速折旧法 ——为避免科技进步给已购资产造成无形磨损。
a)双倍余额递减法
例:某高新技术设备原值4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残值 2,000,清理费400元,则:
年双倍直线折旧率 2 100% 40% 5
2.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建造和购买费用支出的总和。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
1. 建设工程费。 2. 设备、工具、仪器购置费。 3. 安装工程费。 4. 预备费 工程中难以预料的费用,如返工等。 5. 其他建设费 如征地、动迁、绿产能力投资估算法
第四节 折旧
一、概念
1. 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而逐渐转移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2.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原值称折旧基数。 3.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终结或提前报废时,经拆除清理后残留的材料、
零件和废料等的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残值。 4.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二、折旧的计算
基本公式: 应计提折旧额 = 折旧率×折旧基数
二、流动资金的构成 三、流动资金估算方法 (三种)
1. 分项详细估算法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 – 应付帐款 流动资产=应收帐款+存货+现金 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本年流动资金 – 上年流动资金
其中:周转次数=360/最低周转天数 存货=耗用原材料、燃料+在产品+产成品
2. 产值资金率法:
3. 流动资金占用率法
Pmi ——第i种设备价格; 运输安装费用与单价的比例。
ⅱ)建筑物构筑物投资估算
式中: Lf ——同类工程建筑物构筑物投资与设备投资的比例。 Ⅲ)其他部分投资估算
式中: Lw——同类工程其他部分投资与设备投资的比例。 Ⅳ)不可预见性预备投资
S% ——占前三项投资的比重,一般取10%~15% 估算总额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