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

1-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


⑷ 桡神经浅支:
肘窝外侧、肱桡肌与肱肌之间、 肱骨外上髁前面桡神经分为浅、深 二支。分支前发支支配肱桡肌和桡 侧腕长伸肌。
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更 名骨间后神经。
浅支:肱桡肌深面、桡动脉桡 侧下行,经指浅屈肌与拇长屈肌掌 侧,前臂中、下1/3处,从肱桡肌 腱深面转至前臂后区至手背。
四、临床要点
5.前臂双骨折 ① 桡骨或尺骨骨折时,可由骨 间膜传导到另一骨,引起另一骨 不同平面的骨折,也可另一骨上 端或下端脱位,并表现为复杂移 位。 ② 复位时,要保证骨间膜达到 最大宽度,以防止骨间膜挛缩, 影响功能。
臂内侧上部:肋间 臂神经(第二肋间 神经); 下部: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部: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终支); 内侧部:前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㈡ 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臂部:臂筋膜,向上移行为三 角肌筋膜、胸肌筋膜、腋筋膜等。 屈侧较薄,覆盖肱二头肌,形 成臂内、外侧肌间隔,伸入到臂肌 前、后群之间,附着于肱骨干和内、 外上髁,构成骨筋膜鞘。 臂前骨筋膜鞘:臂肌前群、肱 血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经。
肱骨髁上骨折: ① 远侧段常因前臂肌前 群的牵引而向前移位,易压 迫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导致 前臂肌缺血挛缩、正中神经 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和肌瘫 痪。 ② 肱骨内上髁骨折时, 有可能损伤尺神经。
4.旋前圆肌与桡骨骨折
①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上方: 近侧段因受肱二头肌和旋后肌 的牵引而呈旋后位; 远侧段因受旋前圆肌、旋前方 肌牵引而呈旋前位。 ②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的下 方: 近侧段常保持中立位; 远侧段受旋前方肌牵引而呈旋 前位。
两侧: 同名静脉。
腋、肱动脉的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掌心向上时,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 中点远侧2 cm处的连线,以大圆肌下缘为界,以上为 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分支:
肌支:至邻近肌肉。
其它分支: 1) 肱深动脉:大圆肌腱稍下
方,起自肱动脉后内侧,与
桡神经伴行通过肱骨肌管。 2) 肱骨滋养动脉:极细小, 臂中份经滋养孔进入肱骨。 肱骨骨折损伤该动脉,则延 迟骨愈合。
⑷ 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臵:前臂远侧1/4段掌侧;
构成: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 腱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之间的 潜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内、外侧界:尺、桡侧腕屈肌 和前臂筋膜。
交通:远侧经腕管与手掌的掌 中间隙相交通。
3.血管
肱动脉及其分出的桡、尺动脉。 每一动脉均有两条同名静脉伴行。
⑴ 肱动脉:平大圆肌下缘接腋 动脉→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肘窝 平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尺动脉。 臂上部:肱动脉位于肱骨内侧; 后方: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 前外侧:正中神经; 内侧:尺神经
和前臂背侧
的尺侧→前臂中份内侧缘→ 前臂前面内侧→肘窝内上 方→接受肘正中静脉→肱二 头肌内侧沟→臂中份穿深 筋膜→肱静脉,或沿肱动 脉内侧→大圆肌下缘→腋静 脉。
3) 前臂正中静脉:
手掌静脉丛,细而不
恒定→前臂前面中部→肘
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
⑵ 淋巴:浅淋巴管多,与浅静脉 伴行。
3) 尺侧上副动脉:臂
中份稍上方起始,伴
尺神经下降,穿臂内 侧肌间隔至臂后区。
4) 尺侧下副动脉:肱
骨内上髁上方约5 cm 处起始,经肱肌前面 下行至肘关节附近。
⑵ 桡动脉:
越过肱二头肌腱表面斜向下外, 沿肱桡肌内侧下行于肱桡肌腱和桡 侧腕屈肌腱之间。 桡神经浅支位于动脉的外侧。
分支: ① 桡侧返动脉:起始端不远处发 出,行向外上方,分布于邻近肌肉, 与肱深动脉的桡侧副动脉吻合。
肱桡肌 掌长肌 指浅屈肌 尺侧腕屈肌 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尺侧腕屈肌
⑶ 肘窝: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浅窝,底于近侧,尖指 向远侧。
构成:
上界:肱骨内、外 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 肌;
顶:肘前区深筋膜 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肱肌、旋后肌。
内容 中央:肱二头肌腱。 内侧:肱动脉及其桡、尺动 脉及伴行静脉,最内侧正中 神经。 外侧:桡神经位于肱桡肌与 肱肌之间,前臂外侧皮神经 于肱肌与肱二头肌腱之间穿 出。 肱动脉分叉处:肘深淋巴结。
医用局部解剖学
第二章 上 肢
第二节 臂、肘和前臂前区
Dept. of Anatomy,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㈠ 浅层结构 1.皮肤:薄,弹性好。沿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布区的皮 肤,血运丰富,可切取带蒂皮瓣。
2.浅筋膜:薄而松弛。
⑴ 浅静脉: 1) 头静脉:手背静脉网 桡侧→手背皮神经浅面→前 臂外侧缘→前臂前面外侧上 升→肘窝前外侧→臂前区→
② 肌支:沿途发支至邻近 肌肉。 ③ 皮支:至皮肤。 ④ 掌浅支:腕前区发出, 向下经鱼际肌表面或其内
部至手掌。
体表投影:从肘窝中点远 侧2 cm处,至桡骨茎突前
方的连线。
⑶ 尺动脉: 经旋前圆肌尺头深面走向内 下,与正中神经一起穿指浅屈 肌两头之间,经该肌深面由其 内侧缘穿出,至尺侧腕屈肌深
面下行。
① 尺侧: 伴随贵要静脉走行, 肘上方注入肘浅淋巴结。 其余及肘浅淋巴结输出管上行 注入腋淋巴结的外侧淋巴结。
② 桡侧: 伴随头静脉上行,大 部分在臂上部穿过深筋膜注入腋 淋巴结的外侧淋巴结,小部分沿 头静脉向上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 巴结或颈外侧下深淋巴结。
⑶ 皮神经:
臂外侧上部:臂外 侧上皮神经(腋神 经的分支); 下部:臂外 侧下皮神经(桡神 经的分支);
⑵ 正中神经(C5~8、T1):
内、外侧根分别起自臂丛内、外侧束,胸小肌下缘处、 腋动脉外侧合成正中神经。
肱动脉外侧→与肱动脉一同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臂 中份渐斜过动脉前方→肱动 脉内侧→肘窝下部越过尺血 管前方→穿旋前圆肌二头之
间→指浅、深屈肌之间垂直
下行→腕前区。
分支: 臂部:无分支; 肘窝处:上方分支至旋前圆肌; 近肘关节处发支至桡侧腕屈肌、掌 长肌和指浅屈肌。 穿旋前圆肌处:骨间前神经, 与同名血管伴行,在骨间膜前面、 拇长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降,至 旋前方肌深面,分支至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桡侧半、旋前方肌。
1.前臂皮瓣移植:以桡动脉、尺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2.上肢浅静脉穿刺:常在肘前方进行静脉穿刺。 优点:口径大,血流量大、位臵表浅,有交通支与深静 脉吻合较固定。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静脉隔开,较安全。
3.肱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① 近侧段呈外展、旋外位,受 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牵引所 致; ② 远侧段呈内收、旋内位,受 背阔肌、胸大肌和大圆肌牵引所 致; ③ 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腋 神经)
前臂上1/3尺神经与尺血管相 距较远,在下2/3段相伴走于尺血 管尺侧。
分支: 臂部:无分支; 肘关节处:肌支至尺侧腕屈肌 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桡腕关节近侧5 cm处:发手 背支,经尺侧腕屈肌腱与尺骨之 间转向背侧,下行至手背。 体表投影:腋窝顶、肱骨内上髁 与尺骨鹰嘴之间、豌豆骨桡侧缘 的连线。
体表投影:肘窝中点远侧2 cm处起始,至豌豆骨桡侧的 连线。
4.神经
⑴ 肌皮神经(C5~7):臂丛外侧 束→正中神经外侧根外侧、喙肱肌 与腋动脉之间→行向外下方→穿喙 肱肌→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至臂 部前群诸肌。 肘窝外上方,肱二头肌腱外侧缘 处,肌皮神经终支穿出深筋膜:前
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部 皮肤。
前臂外侧皮神经浅面→肱二
头肌外侧沟→三角肌胸大肌 间沟→锁骨下窝处→锁胸筋
膜→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特点:
① 末段有吻合支连于颈外静脉; ② 臂部无较大属支;
③ 前臂部接受位于头静脉外侧 的副头静脉;
④ 肘窝前方有斜行的肘正中静 脉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⑤ 肘窝中部有一较为恒定的吻 合支连于深部静脉,此处浅静脉 比较固定,适于穿刺。
至前臂下2/3段与尺神经伴 行,至腕前区。
分支: ① 尺侧返动脉:与肱动脉 的尺侧上、下副动脉吻合。 ② 骨间总动脉:尺动脉近 侧2.5 cm的范围内发出。短 干,立即分为:
a. 骨间前动脉:在拇长屈肌 和指深屈肌之间,与骨间前 神经伴行,沿骨间膜前面下 降,至旋前方肌深面。 b. 骨间后动脉:向后穿骨间 膜上端的孔,进入前臂后区。
2.肌肉和局部记载
⑴ 臂肌前群:
浅层:肱二头肌; 深层:喙肱肌和肱肌。
喙肱肌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二头肌
肱肌 肱肌
⑵ 前臂肌前群:
浅层 (桡侧→尺侧):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以及它们的深面为指浅屈肌;
深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旋前圆肌 肱桡肌 桡侧腕屈肌 拇长屈肌
体表投影: 臂部:与肱动脉体表 投影一致; 前臂:肱骨内上髁与 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至 腕前区腕远纹中点的连 线。
⑶ 尺神经(C7~8、T1):
臂丛内侧束→腋动、静脉之间→肱 动脉后内侧→臂中份与尺侧上副动 脉→臂内侧肌间隔至臂后区→肌间 隔后方下行→尺神经沟→穿尺侧腕 屈肌两头之间至前臂→尺侧腕屈肌 深面与指深屈肌之间下行。
前臂部:前臂筋膜,上与臂筋 膜相延续。肘前区内侧部筋膜厚, 肱二头肌腱膜加强,前臂肌浅层 诸肌起自其深面。 前臂内、外侧肌间隔:从内、 外侧缘伸入到前臂肌前、后群之 间,附着于尺骨、桡骨,与前臂 骨间膜一起构成骨筋膜鞘。
前臂前骨筋膜鞘:前臂肌前群, 桡、尺动脉及神经形成的血管神 经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以及正 中神经等。
肱骨干骨折: ① 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 手”; ②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侧 段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牵拉而向 前、向内移位;远侧段受三角肌及臂肌牵 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 ③ 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侧 段因受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牵引呈前 屈、外展位,远侧段因受肱二头肌、肱三 头肌牵引而向上移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