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2002-2008年度)成果湖南科技学院汇编二零零九年十月目录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Ⅰ)第一编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1.舜文化研究成果 (6)2.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 (9)3.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 (13)4.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 (15)5.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 (17)第二编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 (20)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等等一类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

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

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

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1993年,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打制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动物骨骼、螺壳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约1万件。

还有最珍贵的陶片和两颗稻谷,经测定,陶片与稻谷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

零陵区黄田铺镇石棚,棚基系天然平整巨石,三柱墙石承托的棚顶为重达10吨以上,被考古人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永州的历史文化,贡献了新的文明辉煌。

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为奠定东方宗法社会文明框架的基石。

柳宗元在永州一滞十年,融情怀于山水孜孜探求,推动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中国上千年,成为永州山水铸就的一代思想文学宗师。

南岭山地最大一支少数民族的瑶族文化,在江永、道县相邻的地方长期流传一种世所罕见的特殊文字,其字形倾斜呈菱形,由〃、—、︱、∕、о五种基本笔形构成,书写方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因仅在妇女范围内使用,被称为女字,通称女书。

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古狂僧怀素的草书文化,散落于潇湘山水之间的碑刻文化,发源于月岩濂溪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及祁剧、武术、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

永州是中华民族稻作、制陶、道德、女书、瑶文化之五源,对古代东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位于永州潇湘河畔的湖南科技学院,一直重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从1981年学校(原零陵师专)成立的第一个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柳、何(柳宗元、何绍基)研究室为标志,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

尤其是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打好永州文化研究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战略。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理性上加强了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意义,先后开设了永州历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

建立起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形成了强势的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结出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

舜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现任所长为陈仲庚教授。

研究所围绕舜帝及其有关的各种文化资源和相关理论而开展研究。

2006年下半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申报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基地负责人为管天球教授,首席专家为陈仲庚教授。

自成立以来,舜文化研究所成员已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2项,开展学术讲座12次。

柳宗元研究所现任所长为翟满桂教授。

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

客座教授4人。

自2002年以来,柳宗元研究所已出版著作18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市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荣获市、省社科成果奖4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

2004年3月,柳宗元研究会和研究所成员接待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考察采访,制作成专题节目向海外播出。

2005年4月,相继协助湖南卫视、经视频道的《走进大湘南》节目组录制了《永州人文——柳子庙》,以及湖南政法频道录制了《捕蛇者说》。

以柳宗元研究所为支撑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学研究”被评为2006年人文社科学报“全国百佳”特色栏目。

柳宗元研究所先后举办国际、国内及省内学术研讨会5次,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内外柳学研究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永州成为了享有国际性声誉的柳学研究阵地。

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现任所长为蒋诗堂副教授。

研究所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4人。

研究所以综合研究为灵魂,以女书语言文化和瑶族民间艺术文化为重点而开展研究。

自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成员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项,校、市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成果奖3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

周敦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5年,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理学与儒学、国学与经学、湖湘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

研究所目前有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现任所长由张京华教授担任。

自成立以来,周敦颐研究所成员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荣获主讲国际性学术报告,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省、国家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潇湘文化研究以研究潇湘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怀素何绍基书法文化、浯溪摩崖碑刻文化等。

自2002年以来,潇湘文化研究的成员已出版著作6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7项,校、市级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44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4项。

近几年,永州作者接连出版了几套有关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一是2002年吕国康等“柳宗元研究”丛书的出版。

二是2003年蔡自新主编的“潇湘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珠海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2006年张泽槐、胡功田总编的“永州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四是2007年高建华、黄小明主编,刘翼平策划的“零陵文化丛书”(一辑五种),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永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五是张泽槐先生主编的《舜帝陵丛书》(一辑四种),由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资助、方志出版社出版。

六是近些年来永州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和文学著作共达四百多部。

国盛文兴,昭示着永州的历史文化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兴而欣欣向荣。

现将近六年来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辑录如下,以飨各位代表(其目录电子文档请上湖南科技学院校园网查询)。

(羽佳)第一篇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舜文化研究成果一、论文汇总1 杜方智,《党德建设与舜道德文化建设》,《德治理念》,20022 杜方智,《大舜论〃舜德千秋》,海南出版社, 20023 王田葵, 《论舜文化特征与舜帝精神》, 《舜德千秋》, 20024 王田葵, 《解读九疑:靠不住靠得住》, 《舜德千秋》, 20025 王田葵, 《再造一个武陵源式的旅游胜地》, 《求索》2002年舜文化专辑, 20026 王田葵, 《舜帝“明德”与“当代德识”》, 《德治理念》, 20027 陈仲庚, 《“孝感天地”与群体意识的模铸》, 《德治理念》, 20028 潘雁飞, 《舜与礼乐教化及文化建设》, 《广西社会科学》, 20029 周甲辰, 《论舜帝之和》, 《零陵学院学报》, 200210 尤慎, 《尧舜统治之比较》, 《德治理念》, 200211 尤慎, 《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 《舜德千秋》, 200212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 《湖南社会科学》, 200213 翟满桂, 《我看舜文化》, 《永州日报》, 200214 王田葵, 文化多元背景中舜文化价值及其开发,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七届国际大会书面发言论文, 200315 尤慎, 据夏商目年表估定舜帝纪年, 零陵学院学报, 200316 杨金砖, 解读何绍基《咏九疑》诗, 永州日报, 200317 周甲辰, 舜有二妇论, 零陵学院学报, 200318 周甲辰, 舜封象第论, 零陵学院学报, 200419 翟满桂,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精神文明导刊, 200420 杨金砖, 神奇的传说与悠扬的故事, 零陵学院学报, 200421 陈仲庚, “双边”的仁学内涵——“唐虞之道”与“孔孟之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22 陈仲庚, 舜文化道德的现代性——读《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教育双周刊, 200523 杨金砖, 九疑: 灵魂与精神的归宿, 现代语文, 200524 杨金砖, 寻访愚溪, 永州日报, 200525 杨金砖, 读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永州日报, 200526 王田葵, 舜帝葬所新考辨——兼谈钱穆先生〈苍梧九嶷零陵地望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27 王田葵, 舜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演进, 新国学研究2005第一辑, 200528 王田葵, 论舜文化特征与现代精神, 九疑山志, 200529 尤慎,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6.03转载, 200630 尤慎, 新世纪舜文化研究的两大创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31 潘雁飞, 舜文化的学术建构与人的自觉——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32 潘雁飞, 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 云梦学刊, 200633 赵雨云, 舜花与舜草的溯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34 陈仲庚, 文化寻根与舜文化研究——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35 翟满桂, 舜父瞽叟非盲者议, 船山学刊, 200736 翟满桂, 关于上古传说时代的文明嬗演的现代解读, 求索, 200737 杨金砖, 虞舜对潇湘文学的豁蒙, 求索, 200738 莫顺斌, 明德以化国体——简论舜帝德教思想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 希望月报2007.9(上), 200739 杨增和, 舜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生态伦理观, 理论界, 200740 陈仲庚, 舜文化:作为文化根脉的地位, 舜文化论文集, 200841 周甲辰, 舜之为帝论, 文史哲, 200842 翟满桂, 舜文化对后世婚姻家庭关系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43 张京华, 《娥皇女英名称小考》, 《黄石学院学报》, 200844 张京华, 《2007'舜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45 黄阳艳,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46 莫顺斌, 以孝德化育民族——简论舜德文化与家庭教育, 《教育前沿》, 200847 莫顺斌,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48 朱雪芳, 从杨时书信看尧舜之道——以中和为例, 新亚论丛, 2008二、著作汇总1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上海三联书店, 20052 陈仲庚, 舜文化论文集(吕芳文,陈仲庚,尤慎,周亚平),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三、获奖汇总1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 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2 翟满桂,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 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6四、课题汇总1.潘剑锋,07CZX019, 湘社科办[2007]12号, 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研究, , 国家社科基金,07-092.翟满桂, 05JA720007 教社政司函[2005]217号,舜文化与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06-083.翟满桂, 07YBB204, 湘哲社领[2007]13号, 舜文化与上古时代道德文明研究, 省社科基金,07-094.陈仲庚, 07JD35, 湘哲社领[2007]14号, 舜德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省社科基金, 07-095.杨金砖, 07YBB202, 湘哲社领[2007]13号, 元结与潇湘文学研究, 省社科基金, 07-096.周甲辰, 07C320, 湘财教指[2007]38号, 湖湘文化精神与毛泽东的诗词创作, 省教育厅一般, 07-097.王田葵, 07WK23, , 舜帝陵与舜文化研究, 省社科基金, 07-098.黄阳艳, 07XKYTB003, 民俗学视野中的九疑山舜文化圈研究, ,院级青年课题, 07-099.张京华, 08JD34, 湘哲社领[2008]11号, 虞舜与湘妃——古代爱情典范与现代家庭和谐研究,省社科基金, 08-0910.朱雪芳, 08C358, 湘财教指[2008]71号, 周敦颐《通书》思想与生命存在, 教育厅一般, 08-1011.黄阳艳, 08C354, 湘财教指[2008]71号, 零陵民俗中的舜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教育厅一般, 08-09五、讲座汇总1 唐凯麟,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2 王泽应,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3 张怀承,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4 陈科华,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20065 王田葵, 舜帝与九疑山, 中文系教授, 20046 张恒俊, 舜帝与零陵的渊源, 经管系副教授, 20047 王田葵, 舜帝与九疑山及其文化产业开发, 中文系教授, 2005.11.308 尤慎, 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考, 中文系教授, 2005.11.29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研讨会, 中文系教授, 2005.10.2910 陈仲庚, 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 舜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200611 王田葵,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 汉语言文学系教授, 200612 周甲辰, 舜帝传说与中国文化, 院办教授, 2008.12.5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一、论文汇总1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私人交往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韩国《中国散文论丛》, 20022 翟满桂, 《柳宗元之“柳东河“柳柳州”称谓辩》, 《江汉论坛》, 20023 翟满桂, 《中唐南贬士子与骚怨精神》, 《中国文学研究》, 20024 翟满桂, 《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零陵学院学报》, 20025 翟满桂, 《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8篇),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6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心理》,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 20027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踪》, 《永州日报》, 20028 翟满桂, 《清明如镜钴姆潭》, 《永州日报》, 20029杜方智, 《山水得名,非公谁与破荒烟》,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10 陈仲庚, 《柳宗元永州山水诗歌赏析》(5篇),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11 陈仲庚,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欣赏》, 《柳宗元永州诗歌欣赏》, 200212 孙文清,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13 夏卫平,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5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14 夏卫平,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2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15 曾金秋, 《论柳宗元对永州旅游文化资源的提升作用》, 《黄冈师院学报》, 200216 李芸, 《再读〈捕蛇者说〉》, 《现代语文》, 200217 尤慎,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共七首),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18 杜方智, 从柳宗元著作看永州民俗文化, 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19 杜方智, 永州柳学研究的发展与打算, 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20 杜方智, “一代文章万古传”, 柳宗元诗文研究, 200321 曾金秋, 柳宗元的旅游思想, 湖南社会科学, 200322 翟满桂, 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遗产, 200323 翟满桂, 柳宗元在水州的心境与诗歌创作, 零陵学院学报, 200324 翟满桂, 山水绿,潇湘情—柳宗元《渔翁》赏析, 永州日报, 200325 翟满桂, 近二十年柳宗元研究之回顾, 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326 杨金砖, 解读柳宗元的《行路难》, 现代语文, 200327 夏卫平, 柳宗元种植诗的特征, 零陵学院学报, 200328 夏卫平, 论柳宗元山水观, 零陵学院学报, 200429 尤慎, 谈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零陵学院学报, 200430 杨再喜, 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韵文学刊, 200431 王涘海,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2003年理事年会综述, 零陵学院学报教科版, 200432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零陵学院学报, 200433 翟满桂, 柳宗元:毛泽东论述最多的一位古代人物, 零陵学院学报, 200434 胡清华, 《永州八愚辨》之辨, 柳宗元研究, 200535 翟满桂, 柳宗元的成就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文史博览, 200536 翟满桂, 柳宗元与杜甫, 柳宗元研究, 200537 翟满桂, 这是严肃智者的现代神话, 柳宗元研究, 200538 翟满桂, 柳学领路人——吴文治先生二三事, 柳宗元研究, 200539 杨金砖,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现代语文, 200540 夏卫平, 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 文艺报, 200541 夏卫平, 执着精神的守护, 文艺报, 200542 夏卫平, 柳宗元的浪漫精神,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43 夏卫平, 柳子人生的爱与忧,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44夏卫平, 柳宗元的永州意识, 学术论坛, 200545 夏卫平, 论柳宗元的补天理想, 学术论坛, 200546 夏卫平, 柳宗元的创新意识,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47 夏卫平, 论柳宗元创作中的讽喻形象, 柳宗元研究, 200548 夏卫平, 山水游记的魅力:味、深、新, 柳宗元研究, 200549 夏卫平, 柳子山水感悟, 柳宗元研究, 200550 王田葵, 瞧着皇上的脸色——柳宗元的精神症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51 杨再喜, 第三届柳宗元国际讨论会综述, 中国韵文学刊, 200552 王洪臣, 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53 杜方智, “有漏皆苦”,“何苦前行”--鲁迅、柳宗元与佛文化关系比较之上篇, 长沙民政职院学报, 200554 杨再喜, 从柳宗元看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告效应, 商场现代化, 200655 杨再喜, 柳宗元由何处改贬永州辨, 现代语文, 200656 杨再喜, 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聊城大学学报, 200657 杨再喜, 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658 王涘海, 柳宗元研究:1980-2005, 南海出版公司, 200659 翟满桂, 潇湘话语下的柳宗元与杜甫, 中国文学研究, 200760 伍金辉, 柳宗元诗歌用韵考, 现代语文, 200761 胡水姣, 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 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62 杨再喜, 柳宗元接受史上的重要传承者黄庭坚, 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63 谢水顺, 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64 谢水顺, 柳宗元对法理学的贡献, 中国经贸, 200765 翟满桂, 湖湘诗人屈原与柳宗元的精神对话, 中韩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66 翟满桂, 柳宗元<守道论>诠释, 柳宗元研究, 200867 杨金砖,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 读者, 200868 周玉华, 元结、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蕴情差异性探析, 湖湘论坛, 200869 杨再喜, 唐五代时柳宗元的寂寞境地和接受语境, 社会科学家, 200870 杨再喜, 论唐宋时影响柳宗元文学接受的三个因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71 杨再喜, 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872 杨再喜, 诗情与友情的楷模——刘禹锡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 中国韵文学刊, 200873 杨再喜, 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 社会科学辑刊, 200874 杨再喜, 严羽《沧浪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 北方论丛, 200875 杨再喜, 杜牧的“韩柳”并称论与柳宗元的文学接受, 时代文学, 200876 杨再喜, 唐宋柳宗元接受之比较, 广西社会科学, 200877 杨再喜, 刘克庄《后村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78 杨再喜, 晚唐五代的柳宗元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79 江建高, 贬时弊与抒孤愤--柳宗元寓言散文略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80 周玉华, 论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艺术之接受, 柳宗元研究, 200881 周玉华, 唐代山水游记人文精神论, 文学界, 200882 翟满桂,屈原的〈天问〉与柳宗元〈天对〉论略,文学遗产,2009二、著作汇总1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岳麓书社, 20022 杨金砖, 《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3 陈松柏,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4 翟满桂, 辞典:《柳宗元大辞典》, 黄山书社, 20045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6 王涘海, 《柳宗元研究1980-2005年》,南海出版社, 20067 杨金砖,翟满桂等,《柳宗元研究》学刊1-13期,柳宗元研究学会,柳宗元研究学刊2001-- 至今8 《柳宗元集》汇校、汇注、汇评,柳宗元研究会及研究所编,待出版三、获奖汇总1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 20032 翟满桂, 一代宗师柳宗元, 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3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湖南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年会三等奖, 20044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省城市文化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20065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旅游开发研究方案, 永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四、课题汇总1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及现代价值, 湘科院, 20032 李钟麟, 柳宗元官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省教育厅, 20043 翟满桂, 柳宗元与湖湘文化研究, 省教育厅, 20044 翟满桂, 柳宗元湖南十年创作年谱, 省社科联, 20045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的旅游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 20046 唐波,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探析, 湘科院, 20067 周玉华, 元结、柳山水游记散文比较研究, 湘科院, 20068 杨再喜, 柳宗元文学接受史, 省教育厅, 20079 杨再喜, 柳宗元研究的历史进程, 市科技局, 200710 杨涛, 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市科技局软科学, 200811 杨再喜, 柳宗元的接受与被接受, 省社科联, 200812 谢水顺, 论柳宗元的法律思想, 省教育厅一般, 200813 周玉华, 元结、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探究及应用研究, 省教育厅一般, 200814 杨再喜, 柳宗元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200815 翟满桂, 柳宗元文化学考察, 省教育厅重点, 200816 杨涛, 柳宗元民本思想研究, 湖南省教育厅, 2009五、讲座汇总1 蔡靖永, 文学遗产与柳文化开发,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20062 杜方智, 鲁迅柳宗元佛教观的比较, 办公室、教授, 20033 翟满桂, 从《天对》看柳宗元的永州探索精神,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34 翟满桂, 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45 王洪臣, 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 中文系教授, 20046 翟满桂, 柳宗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科研处、处长、教授, 20067 翟满桂,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考论, 组织部部长、教授, 2008六、学术活动1.2002年8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永州第二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究会”2.2005年11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全国柳宗元诗文教学研讨会”3.2006年10月,柳宗元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举办“湖南柳宗元与湖湘文化学术研究会”4.2004年11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柳州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5.2007年10月,永州柳学会、柳宗元研究所举办“中国〃柳州第四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一、论文汇总1 杜方智, 《月岩之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2 谷明光, 周敦颐先祖源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3 朱雪芳, 周敦颐论“诚者人之本”,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4 张京华, 〈爱莲说〉的主旨是有为, 濂溪学研究第2辑,, 20065 张京华, 宋代理学的精神方向——朱子《近思录》释义, 阳明学衡第2辑,, 20066 杨金砖, 周敦颐对元结、柳宗元文风的继承, 现代语文, 20067 王晚霞, 积极打通天道与人道——论周敦颐诚说新谱所在,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8 张京华, 潇湘之畔的儒家——邢恕与北宋政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79 张京华, 潇湘之畔的儒家——邢恕与理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10 张京华, 周濂溪的“和”的思想——〈通书〉论〈乐〉三篇刍议, 湖湘论坛, 200711 潘雁飞, 周敦颐诗校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二、课题汇总1 朱雪芳, 周濂溪修养观研究——“中正仁义”二重进路, 湘科院, 20072 朱雪芳, 周敦颐《通书》思想与生命存在, 省教育厅一般, 2008三、参加学术会议研究所重点支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