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2_郑州二中_王瑞案例分享(四期)

3.1.2_郑州二中_王瑞案例分享(四期)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三)项目的创新点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1、研发、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型课堂形态。
(1)移动自主学堂发展模型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1、研发、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型课堂形态。
(2)移动自主学堂模型图——实验班课堂教学总体模型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1、研发、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型课堂形态。
(3)四课型渐进式自主学堂教学模式——实验班课堂教学操作模型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1、研发、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型课堂形态。
(3)四课型渐进式自主学堂教学模式——实验班课堂教学操作模型
省三等奖
省三等奖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英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党 茹
李瑞娟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4、得到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2012年9月25日—26日,我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移动自主 学堂”引起广泛关注
2012年9月25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与我校任课教 师亲切交流。
1、解决的主要问题
(1)高中阶段应试倾向严重,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创新人才难以产生。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成过程以预设生成为主。 (3)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法做到快速诊断、即时评价。 (4)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弱,个性化学习难以实施。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二)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2014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中 表扬了郑州二中。3月20日《中国教育报》在新闻.聚焦栏目刊登了该报记者陈强 写的新闻报道《“移动学堂”改变课堂》。
2014年3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在文件中通报 表扬郑州二中创新班
2014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栏目刊登介绍郑 州二中创新班的新闻报道——“移动学堂”改变课堂 创新班观课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1、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学生学习效 率的高低决 定了他自由 支配空间的 大小。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1、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移动自主学堂给学 生们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如世界文学 名著、古诗词鉴赏 、优秀美文等的赏 读;掌上地球、未 解之谜等科技探索 ,还有各种阅读软 件让学习者们得知 天下事,掌握全球 动态,真正做到“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2013年5月全国中学生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高二学生王盛 辉、马式琨、黄书铭设计制作的3D打印作品获奖。
2013年9月在第二届河南省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创新成果展示及评选 活动中我校学生秦瑞泽、邱胡晧、杨柳青的作品获一等奖。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பைடு நூலகம்应用成效
2、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上图: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做重要讲话
右图:郑州二中做经验交流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4、得到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美国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的伊万.格雷泽校长于2012年10月到我校考察移动自主学堂,并 与我校签订合作协议。
4、得到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2014年3月25日-4 月8日,我校学生 受邀体验该校的一 切教学活动。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1、研发、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新型课堂形态。
(4)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师杨杰个性化教学 (5)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师闫广建的个性化教学
(6)基于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生物教师陈楠的个性化教学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四)项目的主要成果
2、研发、提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的交互式服务 平台
学习者界面 学习者界面
推送消息
学习平台功能介绍 消息中心
接收消息
学习空间
资源中心 功能介绍
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
推送问卷
命题
平台
资源库
平台
接收反馈 统计汇总
问卷中心
测试中心
组卷 评卷 分析
基础设施(因特网/城域网/校园网/教室网)
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深入了解我校移动自主学堂 情况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4、得到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2013年6月20日上午,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了 解我校移动自主学堂情 况并观看学生作品。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4、得到多方的关注和认可。
2013年9月24日我校在全国 信息化教学应用现场观摩活 动中做经验交流
全国一等奖 省一等奖 省一等奖 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省二等奖 省二等奖 省三等奖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文章写作与修改——培养创新意识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诗经两首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投资的选择 Body language 谢爱萍 谢爱萍 杨 杰 周 俊 王新歌 闫广建 张学惠 陈占霞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1、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学生在学知识的 同时也学会了如 何学习,系统记 录了学生三年来 的学习轨迹,有 利于学生进行个 性化整理和提升 ,指导纠错功能 实现了知识断点 再续,引导了学 生可持续学习。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2、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2013年12月高二学生赵思旭研发出波音737NG的自动驾驶 仪模式控制面板,并且获得了将近400个来自海内外的订单 。
2014年4月我校高二学生丁艺嘉同学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 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左2为丁艺嘉)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2、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2月在“河南省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创新成果评选”比赛中,我校学生闫泽德平、秦瑞泽、周恩康获得一等奖,李国毓 、赵明哲、杨思钒获得二等奖;另外两支以仇泽昊、周啸峰同学为队长的参赛队在现场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完善阶段(2013年1月至 2014年3月)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逐步转型的模 型分析,各种数据的收 集和处理,与苹果(中 国)公司和数据公司的 密切合作。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二)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方法
①教师队伍的筛选和高端专业培训。 ②与高校之间的教科研与研发机制的建立。 ③教学云平台的研发与测试。 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⑤教学模式与资源的整合。 ⑥学科与技术的融合。 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逐步转型的模型分析 ⑧各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⑨与苹果和数据公司的密切合作 ⑩与知名教育机构的合作,在资源和技术上分享协同。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移动自主学堂” 构建研究与实践
郑州二中 王瑞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1
2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一、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一)“移动自主学堂”项目概要
郑州二中创新班宣传片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二)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2014年9月我校成果《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移动自 主学堂》荣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谢谢大家!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3、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我校创新班张莉娜老师在2013年7月28日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展示会上,获得先锋 教师称号,所交流的课例被评为全国示范课。
3、教师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我校创新班教师参加全国第十七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取得优异成绩,获 得全国一等奖1名,省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数字化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学习平台功能介绍
二、构建“移动自主学堂”
(五)项目的应用成效
1、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发生了可喜的转变,课前先学已成为学习流程的一部分 ,并且成为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所学,他会主动上网进行深度学习和拓展性学习。学生学习 的内容和深度实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呈现出个性特色,通过学习平台的通信功能,学生可以随时 把学习问题发送给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和交流,实现了师生、生生的随时交流。学习平台上设置有错题本, 教师也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纠错行为,学生的纠错习惯逐渐养成。
2、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过程
起步阶段(2010年3月至 2011年7月)在部分班级 、部分学科进行教学应用 ,在使用中不断提出需求 ,不断改进顶层设计。
发展阶段(2011年9月至 2012年12月)开设信息化 创新班。教师筛选和培训 。与高校协同创新,云平 台研发与测试。信息化教 学环境的构建,教学模式 与资源的整合,学科与技 术的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