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

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课型:单一课教学方法:视(看挂图、纪灯或者说录像)、听(听解说、听音乐)欣赏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1、通过视、听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旧石器时代起各国历代雕塑、工艺、建筑、绘画等美术发展史概况。

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世界各国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培养学生对外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2、以作品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二)教学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艺术特征和艺术价值、成就。

(三)教具准备1、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有关录像片或纪灯片、还可准备一些古曲磁带。

2、教学挂图及收集到的画报上的有关图片资料。

(四)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解说:(播放相关古典音乐)世界的四大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难道不是吗?那么请你欣赏世界各国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外国古代美术。

三、新授:1、胡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悬挂图片,播放相关音乐)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埃及是尼罗河赐与的礼物”(希罗多德),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滋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

在这里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图片简介: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在古埃及人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

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石墓叫“马斯塔巴”。

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

起初是台阶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演变成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

而《胡福金字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高146.5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庞然大物。

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

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艺术特点: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奴隶主服务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种专制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法老不惜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巨像,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上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并且迫使艺术家用美化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表现思想: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它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尤其是它屹立在炎炎烈日之下,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不可动摇。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历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成。

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

它头戴菱形巾冠,前额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面部仍保持着哈夫拉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的相貌特征和威严气派。

由于岁月和风沙的侵袭、战争的破坏,它已鼻崩目残,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之时,远远望去,残破的脸部显示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神情。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巨匠与其作品课型:单一课教学方法:视(看挂图、纪灯或者说录像)、听(听解说、听音乐)欣赏相结合。

教学目的1、通过视、听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从意大利美术发展史概况。

从美术的角度初步了解世界各国民族灿烂的古文化,培养学生对外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力。

2、以三大巨匠的作品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教学重点、难点三大巨匠作品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教具准备1、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有关录像片或纪灯片、还可准备一些古曲磁带。

2、教学挂图及收集到的画报上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

从15世纪中叶开始,佛罗伦萨开始失去它作为意大利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教皇所统治的基督教首府——罗马。

教皇为了重新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大量资金重建罗马,并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思想家到罗马工作,在艺术上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他们的杰出代表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三、新授:1、达·芬奇和《蒙娜丽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是一位艺术大师,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等方面都有反映。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商人吉奥贡达的妻子所作的肖像,从1903年到1506年先后四年方才完成。

画中的主人公蒙娜丽莎是那不勒斯人,生于是1479年。

这幅油画摒弃了过去的宗教题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

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口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而愉快,富有生命的活力。

人物背后衬托着优美的景色。

整幅画面形象逼真,色彩调和,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表情的刻画上,都表现了精湛的艺术造诣。

这幅画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2、米开朗基罗和《大卫》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他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

他擅长人体艺术,他所创作的艺术形象,都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

主要作品有:雕像《大卫》和《摩西》等。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于1502年至1504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像,高5.3米。

当时他还不到30岁,就被公认为是杰出的艺术大师。

大卫是圣经《旧约》中的一个人物———以色列人的古代国王,大卫在少年时杀死过敌营中的巨人哥利亚,为祖国立有战勋。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大卫不公是古代国王,也是智能双全的伟大的爱国者。

米开朗基罗把他雕塑成具有崇高理想,两眼注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视前方、意志和力量高度集中的年轻巨人,左手持着挂在肩上的投石机。

这个雕像完全是准备为保卫祖国和正义事业而英勇战斗的艺术形象。

佛罗伦萨市民对《大卫》像非常重视,把它放在市政厅(政府)大厦的前面,作为市民政治思想的象征。

今天,佛罗伦萨市政厅前仍安置着《大卫》的仿制品,原作已移藏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保存。

3、拉斐尔和他的圣母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筑师。

出生于佛罗伦萨以东的乌尔宾诺城一个画师家庭。

他不满足于前人的格式,在作画时不仅参考前人的优秀作品,还尽量使内容具有时代的新意。

他经常和人文主义者、诗人交换意见。

他的许多作品不仅表现宗教题材,还刻画出人们的精神活动。

它经画圣母像著称,所画的多幅圣母像,都表现了人间女性的美和慈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斯廷圣母》,该画是拉斐尔的圣像代表作。

虽然表现的是圣母将爱子贡献给人类的宗教故事,却赋予一种现实意味。

整个画面安宁均衡,又具有一种隐隐的动感。

第二课 绘画的构图(2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构图的意义,了解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法则2、使学生初步掌握静物三角形构图法,并运用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法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静物三角形构图法则难点:在进行三角形构图练习时,如何把握画面物体“多样统一”和“均衡”的原则,使构图完美。

三、教具、学具教具:1、横、直和倒置三角形构图范画各一幅。

2、准备统一规格的作业纸3、准备一块绒布板或磁性黑板和静物构图纸模一套学具:铅笔、橡皮、小刀、课本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用具准备。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绘画中,怎样使画面安排得好看,舒服?怎样摆主体物就会突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构图知识1、构图的意义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构图是美术术语,中国画称“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

绘画构图的任务就是根据题材、主题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要求,将经过选择的各个对象,按一定的形式法则适当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上,从而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明确地表达其主题内容,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也是绘画的骨架,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

2、构图的基本要素我们光把几个形体组合在一起是不够的,既要考虑物体的大小、高低、长短、方圆、轮廓的变化,还要考虑物体的形状、线条、明暗色彩以及质感有无内在联系,使这一组物体互相搭配得当,其中形和线的布局是主要的。

(1)构图示范以课文第11页静物构图设计为例,教师在绒布板上用纸模摆设图二静物图。

进行分析:在画面的中间摆设一只大包壶,这是画面的主体,但是感觉四周太空,在包壶的对称轮廓线,再在右前方放一个苹果,填补了右边的空白,使几件实物联成一个整体。

这样,便出现了一幅由不同质地、大小、形状、颜色、高矮协调的多样静物组成的完美构图。

(2)小结布置静物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主次分明:画面中要有主有次,一般大件物品往往是主要的,应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上,图中包壶是主体,碗和苹果起陪衬、烘托作用。

对比明快:要考虑静物之间的对比,如大小、形状、明暗、色彩、高矮、质地等内在联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会使人感到画面丰富。

前后层次:处理好静物的前后层次,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一般小物件置前,有时可破大物体的轮廓线。

疏密关系:画面既要密集,又要有空白,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还要选择理想的视角进行练习。

1.构图的基本规则(约15分钟)要设计一幅静物构图,必须构图,必须掌握构图的基本规律:(以课文第11页静物构图设计为例教师在绒线布板摆设静物图,让学生分析。

)(1)包壶、碗和苹果的摆设虽然有变化,但画面无统一,显等得太散乱。

(2)包壶、碗和苹果等距地安排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一构图中的视觉形象虽有统一,但缺少变化,显得呆板。

(3)包壶、碗、苹果三个物体在前后关系上,虽均衡又有变化,但显得零乱不统一。

(4)包壶、碗、苹果和占一方,虽均衡,但无统一。

(5)课本图二将二个物体个叠,一只独放,三者之间形成不等边的三角形,画面既稳定又不呆板,这是比较合理的构图之一。

(6)课本图三有三幅同一静物,不同大小、方位的比较练习,学生识别劣后,教师总结。

小结:(1)构图时要掌握变化统一规律,构图时造型、结构既有相同类似的因素、协调关系,还要有上下左右和前后变化。

(2)构图时,物体的位置、线条、色块及色彩排列要均衡,一般小物应放在大物的前面,并且不遮住大物的主要特征。

(3)构图时要注意疏与密的关系,可将几件物体有意靠拢,形成重心,但在疏处不能空无一物,否则会失支平衡。

初中第五册美术教案 授课教师:李帅2.学生构图练习:(约15分钟)请几名学生上讲台,选择教师准备的水壶、瓦罐、碗、杯子、蔬菜、水果、竹蓝等纸模在绒布板上构图,大家讨论构图形式,教师小结构图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时通过三角形静物范画举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构图特点,并掌握三角形的构图步骤,然后选择课本所列举的器物,用铅笔完成一幅三角形构图。

相关主题